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外合治漿細胞性乳腺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名導管擴張癥、閉塞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等,中醫稱之為粉刺性乳癰。自199909~200506,我科采用內外合治之法治療本病25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發病于非哺乳期;多有先天性乳頭凹陷;乳頭孔有粉渣樣、或棕黃色、或血性或膿性分泌物;腫塊開始于乳暈部,不活動,可有紅腫熱痛,經抗炎治療后腫塊縮小形成硬結并與皮膚或乳腺組織粘連,或腫塊成膿破潰后創口不易愈合,形成瘺管,病情反復發作,可出現數個邊界不清的硬結,經久不愈;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
1.2一般資料25例均為女性,年齡24~46歲,兩人未婚,其余均為已育的非哺乳期婦女,其中有18例因乳頭凹陷而未能哺乳。病程3個月~5年不等,其中一年內12例,1~2年8例,2~3年3例,3年以上2例。雙乳患病2例,單乳23例。乳暈部紅腫結塊或伴瘺管者12例,單個象限紅腫結塊伴瘺管者8例,兩個象限紅腫結塊伴瘺管者4例,三個象限紅腫結塊伴瘺管者1例。曾經多次手術切開或擴創引流者16例,最多者切開5次,經治多年,創口難愈合或愈后易復發。
2治療方法
2.1外治腫塊紅腫未潰時外敷萬應膏(本院自制)。腫塊已潰或成瘺管時則充分切開、擴創直至正常組織,清除變性、壞死的組織,止血,開放創面換藥,藥用黃連紗條、拔毒生肌散、生肌玉紅膏紗條。對于伴有乳頭凹陷的瘺管,以探針自瘺管處向乳頭方向探入,沿探針切開皮膚及乳頭,切除導管管壁及瘺管,見創面新鮮滲血為止,提起乳頭,松解及切斷引起凹陷的肌纖維,逐層縫合乳頭,使乳頭突出,開放創面換藥。
2.2內治內服中藥擬疏肝清熱、活血消腫、溫陽散結之法,組方如下:當歸15g,桃仁12g,夏枯草12g,柴胡10g,郁金12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5g,熟地15g,鹿角霜15g,穿山甲片10g,皂角刺12g,赤芍12g,丹參15g,白花蛇舌草15g,生山楂15g,蒲公英20g。
3治療結果
25例全部治愈,創面愈合,腫塊消失,局部無紅腫壓痛,乳頭無分泌物,回縮乳頭恢復正常,瘢痕小,乳房外形無明顯改變。療程15~65d不等,隨訪3~12個月,均未復發。病案舉例:女,32歲,20040523初診。自訴反復發作左乳外側紅腫疼痛伴破潰流膿一年,每次均需靜滴抗生素7~10d后紅腫消退,潰口需多次換藥漸愈,隔1月左右又反復,痛苦不堪。就診時見左乳頭凹陷,乳暈區及外上、外下象限紅腫范圍約7cm×8cm,近乳暈處潰口約0.8cm×0.8cm,溢出淡黃色膿性液。局麻下沿瘺管處行放射狀切口、沿乳暈外側環形切口切開,切口長約10cm及5cm,深達乳房后間隙,清除變性、壞死的組織直至創面新鮮滲血達正常組織,沿探針切開乳頭,切除殘留瘺管及導管壁,矯正乳頭,逐層縫合,使乳頭外凸,創面用干紗塊填塞止血。隔天換藥,用拔毒生肌散換藥,以黃連紗條引流,待創面紅潤,無膿性分泌物后,改用生肌玉紅膏紗布換藥。內服中藥治療。經過35d內外合治,創口完全愈合,乳房外形無明顯變化,隨訪一年未再復發。
4討論
漿細胞性乳腺炎屬于乳腺導管擴張癥的范疇,是一種以導管擴張、漿細胞浸潤為病變基礎的慢性乳腺炎癥性疾病,此病發病率不高,由于其臨床癥狀易與乳腺癌、乳腺結核等混淆,因此對本病的正確認識十分重要。臨床以乳暈部腫塊、乳頭內陷、乳頭溢液、乳頭孔有粉刺樣分泌物、以及乳房疼痛為特征。病變分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現,病程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其發病原因,認為異常激素刺激能使導管上皮不規則增生,產生異常分泌、導管明顯擴張,這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導管排泄不暢是本病由溢液期發展到腫塊期的主要因素[1]。西醫治療常行腫塊切除、或區段切除或單純乳房切除,但多有復發或遷延難愈之慮,并對患者的心理或生理造成極大的損害。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本病患者素有乳頭凹陷畸形,復因肝氣郁滯、營氣不從、氣滯血瘀、聚而成塊;郁久化熱、蒸釀肉腐而為膿腫,潰破成瘺[2]。治療上采用疏肝清熱、活血消腫、溫陽散結之法,以疏通乳絡,促進炎性物吸收,促使腫塊消散。方中柴胡、郁金、當歸、赤芍、丹參、夏枯草、桃仁疏肝清熱,活血消腫;王不留行、路路通、生山楂疏通乳絡,促進乳管排泄通暢;熟地、鹿角霜、穿山甲片、皂角刺溫陽軟堅散結,促進腫塊消散;蒲公英、蛇舌草清熱解毒,抑制炎癥發展。手術治療加祛腐生肌換藥是治療漿細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方法,其關鍵在于要切開通向乳頭孔的瘺管及擴張的乳導管,切開自淺層至深層所有的壞死空腔,徹底切除變性壞死組織及乳頭下的全部受累大導管,同時糾正乳頭凹陷,術后創面敞開換藥,用拔毒生肌散祛除創面膿腐,待膿腐漸祛,改用生肌玉紅膏,使創面肉芽組織從基底部長起,勿使橋形愈合。本療法具有損傷小,治療徹底,愈后瘢痕小,能完整保持乳房外形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