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比奈芬治療陰道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自2004年6月~2008年6月篩選門診及住院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陰道炎86例,病程2周~2個月;年齡20~46歲,平均26歲;其中20~28歲40例,30歲~35歲28例,35歲以上得18例。職業:無業50例,工人10例,農民4例,公司職員8例,干部14例,一個月內未服用過抗真菌藥,2周內未外用抗真菌制劑。無全身器質性疾病,非妊娠期及哺乳期,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及血糖正常者入選。
1.2診斷依據陰道粘膜,小陰唇有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分泌物,清除分泌物后可見紅腫粘膜面,急性期還可見到糜爛及淺面潰瘍。伴有外陰陰道瘙癢,鏡檢查到芽生孢子和假菌絲。
1.3真菌檢查及MIC測定治療前所有病例做真菌鏡檢及培養。培養所得菌落,用因子抗體血清凝集法鑒定菌種,并用1640液基,用微量液體測定法測定MIC值。治療結束時及停藥時,停藥后4周,8周復查真菌鏡檢及培養,觀察療效及真菌清除率。
1.4治療及觀察方法口服特比奈芬0.25g每日早飯后服用,每日1次,連服2周,每晚用溫開水自行沖洗外陰陰道1次。治療2周后停藥,停藥后4周,8周復診,觀察療效及真菌清除率。
1.5觀察指標臨床評價:陰道分泌物,粘膜損傷,自覺癥狀,均按4級評分法評分。真菌學評價:清除為真菌鏡檢及培養陰性。未清除為真菌鏡檢及培養陽性。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癥狀消退≥30%。真菌鏡檢及培養陰性或陽性;無效:癥狀消退<60%。真菌鏡檢及培養陽性。
2治療效果
2.1臨床療效治療2周后,大部分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總有效率為97.3%。停藥后4周,10例再次出現臨床癥狀,停藥后8周,16例復發。
2.2真菌療效及MTC值84例患者在治療前陰道分泌物檢查到芽生孢子及假性菌絲,培養出65株白色或黃白色酵母樣菌落,培養陽性率76%,用因子抗體血清凝集法鑒定菌種。結果:白假絲絲酵母A型44株,白假絲酵母菌B型3株,熱帶假絲酵母菌15株,滑假絲酵母菌3株。用RMPI液基1640液基微量稀釋法測定特比萘芬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MTC值結果。治療2周后,真菌清除率91.9%,未清除率6%,停藥后4周復發10例,真菌鏡檢6例陽性,培養陽性5例,均為白假絲酵母菌A型,停藥后8周復發16例,真菌鏡檢12例陽性,培養陽性11例,其中白假絲酵母菌A型12株,白假絲酵母菌B型1株,熱帶假絲酵母菌1株。
2.3不良反應8例出現輕度不良反應,其中惡心2例,胃腸道不適感1例,乏力3例,食欲減2例,未影響治療。
3治療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是婦女常見病,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健康女性陰道中可有假絲酵母菌寄生,當長期應用抗生素、雌激素等藥物后,會導致菌落失調,假絲酵母菌大量生長繁殖而發病。從本文可以看出發病和職業有一定關系,無職業者患病率較高為61.8%。可能與這部分人性亂有關。
特比奈芬為第一個口服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其作用機理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上的角鯊烯環氧化酶來發揮作用。由此引起麥角固醇的缺失以及角鯊烯在細胞中的積聚,從而導致真菌細胞死亡。其MFC與MIC很接近,因此具有殺菌活性,該藥對細胞色素P450親和力弱,因此對肝腎功能無明顯損害,一般認為特比奈芬對假絲酵母菌效果不佳,但我們觀察,其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療效好,其治愈率為88%。因此,認為該藥有其他得抑菌機理。
本組病例4周復發10例,8周復發16例。分析復發病例,多數為無職業者。這些人如性亂,既傳染性伴,也可被性伴傳染,考慮這是復發的原因。此外,該藥對皮膚癬菌有殺菌作用,但對酵母菌活性只有抑菌活性。因此停藥后可以復發,如果停藥復發,可以再次服用1個療程,以減少復發率。本組病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輕度不良反應,未影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