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繼續醫學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分別對包頭地區城市和農牧區的17個醫療衛生機構的1423名(城市851名、農牧區572名)在職醫護專技人員進行調查研究。參與調查的17個醫療衛生機構中,城市6個醫療衛生機構,占總數的35.3%;農牧區11個醫療衛生機構,占總數的64.7%;按照學歷結構(見表1):碩士45人占3.2%,本科770人占54.1%,大專447人占31.4%,中專161人占11.3%;按照職稱結構(見表2):高級職稱268人占18.8%,中級職稱384人占27%,初級職稱771人占54.2%。
1.2方法本次研究按照城市、農牧區地域劃分的不同,分別設計調查問卷。
1.3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P值、百分率。
2結果
城市衛生專技人員(學歷、職稱)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需求調查表(見表3):相同專技人員按照職稱調查表統計顯示——希望增加醫學心理學、倫理學項目學習占95.6%;增加疑難病例項目學習占96.1%;增加交叉學科項目學習占95.5%;相同專技人員按照學歷調查表統計顯示——希望增加醫學心理學、倫理學項目學習占99%;增加疑難病例項目學習占98.8%;增加交叉學科項目學習占98.7%。農牧區衛生專技人員(學歷、職稱)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需求調查表(見表4):按照職稱統計顯示——希望增加醫學心理學項目學習占97.4%、倫理學項目學習占97.7%;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及醫院感染項目學習占98.6%;按照學歷統計顯示——希望增加醫學心理學項目占94%、倫理學項目占98.9%;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及醫院感染項目學習占100%。
3討論
3.1改變繼續醫學教育講座模式,增加互動交流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包頭地區的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偏重于對專技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專技人員人文醫學(包括醫學心理學、倫理學)、相關交叉學科、衛生應急事件處理能力等方面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內容較少;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在城市開展的較多,學習形式上偏重于面對面的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實際能力的培訓。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術講座缺少互動環節。建議通過增加人文醫學、相關交叉學科、衛生應急事件處理等方面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同時增加農牧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在項目講座中增加現場互動環節。
3.2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本著終身教育的繼續醫學教育宗旨,推進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機制、項目內容。通過調查分析,建議根據不同地區專技人員對知識層次的不同需求,來調整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設置,在加強專科知識培訓的基礎上,增加醫學心理學、倫理學、交叉學科、衛生應急處理能力方面的項目,將適合城市、農牧區的項目,邀請國內、市內專家舉辦講座,設置互動學術講座,使教學面對面,增加交流與討論,共同提高,為專技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與選擇,從而實現科學的終身教育[3]。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找到適合臨床工作、能引起專技人員興趣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從而逐步提高繼續醫學教育內涵和質量[4],為探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據,促使理論轉變為現實作用。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只有增加符合臨床工作的人文醫學實踐教育才能真正促進醫務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工作[5],使繼教工作有目標、高質量的開展,提高醫療水平,降低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的風險和壓力[6],促進包頭地區繼續醫學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巴麗聰單位:內蒙古包頭市醫學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