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目標探索醫學教育新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醫學本科教育雙導師制
圍繞國家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各醫學院校競相開展醫學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3]。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和昆明理工大學醫學院也在聯合探索一種新型醫學本科教育模式———雙導師制。雙導師制就是在本科醫學生在校期間為其配備兩種類型的指導教師。在基礎醫學課程學習階段,以指導學生學習和科研基礎訓練的學校教師為第一導師,即基礎導師;在臨床課程學習、見習和實習階段,以指導學生實踐的臨床帶教教師為第二導師,即臨床導師。這種雙導師制對實現醫學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探索。雙導師制有利于新時期醫學教育目標的實現。(1)在實現職業素質目標方面,雙導師制有利于醫學生深刻領會關愛病人的使命,始終堅持以預防疾病、減輕和驅除病人的病痛為己任,認識到提供臨終關懷是醫生的職責;有利于醫學生意識到與病人及其家屬交流的重要性,盡早掌握溝通技巧,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掌握與團隊成員溝通的能力;有利于醫學生直接感受到科研對臨床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漸建立起一種有益于醫學發展的批判性思維;最終有利于醫學生建立終身學習、追求卓越、愿為發展祖國的衛生事業和維護人類身心健康而奮斗終身的強大理想信念。(2)在實現知識目標方面,有利于醫學生意識到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社會學、心理學、信息學等知識以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有助于醫學生理解診斷學以及各門臨床課程的實際意義,建立臨床思維。(3)在實現技能目標方面,能為醫學生提供早接觸臨床的機會,使其逐步熟悉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疾病診療、搶救流程,讓見習、實習更順利。此外,要順利開展雙導師制,就要掌握“90后”醫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對帶教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90后”醫學生心理特點
“90后”大學生成長環境比較復雜,他們是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轉型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在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又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某些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影響。與其他年代的大學生相比“,90后”大學生表現出更為獨特的心理特征[4],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行為特點。“90后”大學生在行為方面表現出很強的自主性。他們渴望獨立,但因缺乏磨煉而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缺乏獨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叛逆且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特立獨行、個性張揚,缺乏集體感和團隊精神。(2)情感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歷的增多,人們的自我調節能力本應不斷增強,但越來越多的“90后”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情感表達。“90后”大學生情感強烈,外顯而又張揚,具有情緒化、隱蔽性差的特點。(3)認知特點。“90后”大學生在明辨是非、判斷善惡美丑時常常逆向而行。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更趨于功利化,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趨利避害。他們的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創造性。聰明的“90后”都希望有一技之長,但有些學生對學習沒興趣。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應該注意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強、計算機技術熟練等優勢,同時注意培養其情緒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關愛精神。不同年級醫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5]。一年級新生普遍存在對環境、學習和人際交往不適應現象。大多數學生依舊保留中學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此時學校開設的課程多、課時長,加之大一僅僅開設公共基礎課,未涉及專業與臨床課程,很多學生會感到迷茫,于是產生了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困惑、厭學等不良情緒,導致成績不理想,進而產生焦慮、自卑心理。到了二、三年級,學生開始深入學習專業課程與臨床課程,且課程種類多、課時緊、學習任務重、心理壓力大。有些學生還未完全掌握醫學學習方法,未能理解各專業課程與臨床工作的關系,就要進行英語四、六級及各類證書考試,容易產生疲憊心理,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到了四、五年級,大多數醫學院校的學生開始進入臨床見習與實習階段,這就要求他們將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在臨床實習、見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帶教教師要求嚴格、帶教教師工作忙碌沒時間向學生仔細講解每個病例、學生未得到病人的信任與尊重等。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會對臨床見習、實習產生恐懼、自卑、失望心理。此外,還有部分學生在此階段陷入“就業還是考研”的困惑中,導致實習不認真。因此,針對不同年級醫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不同教學方案尤為關鍵。
3教師素質要求
如何讓學生從大一入校到畢業都能接觸臨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英教育”,對每一位臨床帶教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為了讓學生在雙導師制下實現醫學教育目標,醫學院校對帶教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對人文素質的高要求。要求臨床帶教教師具備心理學、倫理學、美學、哲學知識以及人文精神。(2)對科學精神的高要求。科學精神的要義是尊重客觀事實及規律,具有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崇尚并堅持真理,積極探索未知世界。醫生只有尊重客觀事實和規律,并堅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采取正確治療措施。(3)對職業技能的高要求。臨床帶教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做到言傳身教。(4)對其他職業素養的高要求。帶教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具備時刻把工作、病人放在首位的職業操守,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只有具備以上素質,帶教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合格的醫學生。
4教學內容的改進
為了實現醫學教育目標,醫學院校可以在雙導師制運行機制下,結合現有教學條件,在基礎與臨床教學工作中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在基礎教學階段,加入管理學、倫理學、法學、信息技術等選修課;在每學期的臨床帶教中,引導、帶領、監督學生完成一定的醫患溝通案例,案例數量隨年級遞增,并進行量化考核;在每學期臨床帶教結束時,讓學生尋找并總結臨床病人身上出現的與本學期基礎課相關的知識點,并提交小論文;每年安排專家進行職業素養、科研思維培養的講座[6]。通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帶教教師素質,改進教學內容,醫學本科教育雙導師制將會在實現醫學教育目標上探索出一條新的、有益的道路。
作者:李偉 張春艷 梅妍 劉啟勇 栗蘊 鐘靜玫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昆明理工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