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甲硝唑與單純性牙周炎臨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牙周炎,甲硝唑,治療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單純性牙周炎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將病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甲硝唑、利多卡因、100ml/L鹽酸配成無菌復合制劑備用,將明膠海綿剪成大小相等的若干片作為載體。對照組:利君沙、甲硝唑口服,并在牙周袋內置復方碘液。結果治療組15例中,痊愈1例,顯效12例,無效2例,有效率86.7%;對照組15例中,痊愈0例,顯效9例,無效6例,有效率60.0%。結論治療組方法有較大可行性和優越性,可在基層推廣。
單純性牙周炎是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發病年齡以35歲以上較為多見,故又名成人牙周炎。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我們采用兩種方法對照治療單純性牙周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
從我院門診選取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
男16例(53.3%),女14例(46.7%),年齡18~52歲,平均(33.65±8.35)歲,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或孕婦除外,近1~2個月未經牙周病專科治療及服用抗生素。
1.2實驗方將病例按掛號的先后順序排列,并分為兩組。其中奇數號為治療組,偶數號為對照組。兩組的性別、年齡、病情分布情況無統計學差異。治療組:甲硝唑、利多卡因、100ml/L鹽酸配成無菌復合制劑備用,將明膠海綿剪成大小相等的若干片作為載體。對照組:利君沙、甲硝唑口服,并在牙周袋內置復方碘液(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生產)。治療組和對照組均先行潔治術、袋內壁刮術等手術治療,將牙周袋沖洗干凈。治療組用明膠海綿甲硝唑復合制劑(每片含甲硝唑5mg)置患牙唇(頰)或舌(腭)側的牙周袋中、上部,囑患者3~4d后復診再上藥,上藥前將上次的明膠海綿貼片取出,觀察吸收的情況,共3~4次,以后每周復診上藥1次,均觀察記錄,鞏固3~4次。從第2次復診記錄療效,1個月為一療程。上述操作均由同一醫生完成。患者初診和復診時均填寫表格病歷。
1.3觀察方法和指標
口臭:1為患者、醫生戴口罩均不能聞及;2為患者能聞及,醫生戴或不戴口罩均不能聞及;3為患者或醫生不戴口罩能聞及,但戴口罩不能聞及或戴不戴口罩均能聞及。
疼痛:1為不痛;2為微痛;3為劇烈疼痛。松動度:1為正常;2為Ⅱ度松動;3為Ⅲ度或Ⅲ度以上松動。
齦附著水平:1為附著喪失≤2mm;2為附著喪失≤5mm;3為附著喪失>5mm。
痊愈:上述各項均為1者。顯效:上述各項均為2者。無效:上述各項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者。痊愈和顯效合并計算為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兩組間總有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15例中,痊愈1例,顯效12例,無效2例,有效率86.7%;對照組15例中,痊愈0例,顯效9例,無效6例,有效率60.0%。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單純性牙周炎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癥狀相似。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松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隨著炎癥的進一步擴散,出現下列癥狀: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膿并常有口臭;牙齒松動。此時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重。當機體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滲液引流不暢時,可形成牙周脹腫。此時牙齦呈卵圓形突起,發紅腫脹,牙齒松動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劇烈跳痛,有時同時出現多個部位的膿腫,稱多發性牙周膿腫。此時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等癥狀。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大多數來自局部刺激因素,其中以牙結石和菌斑關系較大。一般經過正規的牙周手術治療后,牙周病的癥狀都可大為改善,牙齦炎可獲治愈。牙周炎的癥狀也可減輕,為配合其他治療打下較好的基礎,故牙周手術為治療牙周病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但是,牙周病是一類主要由厭氧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性疾病,常規牙周手術治療試圖以潔治和刮治清除牙面微生物,但有證據表明即使臨床牙面清潔干凈,掃描電鏡觀察仍有大量菌斑存在[1]。因此,抗菌藥物作為治療牙周病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牙周炎發病的局部因素特別是細菌、牙菌斑很重要,其中厭氧菌與其關系更為密切。甲硝唑雖可致一定的不良反應,但仍是治療牙周炎的有效藥物。為了避免不良反應并提高療效,目前臨床醫生多傾向于牙周病的局部藥物治療。局部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該藥物以有效濃度達到作用部位并在該部位停留足夠長時間以取得所期望的藥效[2]。由于本組采用局部給藥,使齦溝內藥物濃度增高,其抑菌效果優于單純口服利君沙、甲硝唑,不良反應也大大降低。同時,明膠海錦則有止血作用,減少術后牙齦出血,從而可使齦溝分泌減少。我們認為本組治療方法的優點是藥物直接作用患處,藥量小,局部濃度高,不良反應少,療效確切,操作簡單,故可在基層推廣。
參考文獻
1LoescheWJ,SyedSA,MorrisonEC,etal.Metronidazoleinperiodontitis.JPeriodontal,1974,55(6):325.
2KammaJJ,NakouM,MitsisFJ.Theclinicalandmicrobiologicaleffectsofsystemicornidazoleinsiteswithandwithoutsubgingivaldebridementinearly-onsetperiodontitispatients.Periodonto,2000,71(12)∶86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