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實驗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醫學生創新能力不強的因素分析
1.1教育管理理念并未真正轉變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學生缺乏對教師授課內容提出問題的能力,迷信權威。教師過于強調理論,輕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創新實踐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不系統,對學生的評價局限于學業評價,缺乏包括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等。
1.2醫學生創新實踐的主動意識不強烈隨著社會、用人單位對醫學生綜合能力的關注,廣大醫學生意識到了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已根深蒂固,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且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實驗教材進行,學生缺乏對各門學科融會貫通的能力,缺乏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教師對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力度不夠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最為直接,其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與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密切相關,因此,對教師的創新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目前,許多教師都認識到了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實踐教學等方面積極嘗試,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但由于缺少經驗,教師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嘗試也只是淺嘗輒止,改革不能全面、深入進行。具體體現在: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自信;創新教育保障體系不完善;教師所肩負的教書育人職責被淡化,教師對教學工作缺乏應有的熱情;教學與科研結合不緊密;教師隊伍自身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組織培訓等。
2加強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措施
2.1樹立創新性實驗教學理念傳統教學體系下的實驗課過于依附理論教學,缺少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應樹立創新性實驗教學理念,將教學模式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構建新型實驗教學體系。
2.2推廣啟發式、互動式、研究式教學新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充當“主角”,重在“講”,學生是“觀眾”、是“配角”,重在“聽”。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單純傳授知識的“灌輸式”、“注入式”方法和學生單純接受信息的“儲存式”、“填充式”方法,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從驗證式教學模式向探究式教學模式過渡,由“灌輸式”教學法向誘導式再到自主式教學法轉變,提倡實施啟發式、互動式、研究式的教學新方法,運用網絡信息平臺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3開放實驗室,整合優化教學資源為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開放實驗室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實驗室工作努力的方向。開放實驗室,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課外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立大學生實驗教學創新基地,鼓勵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使創新能力得以提高。
2.4建設有創新特色的實驗教材教材的創新是實驗教學改革的根基,為建設既符合教學改革要求,又具有創新特色的實驗教材,我們編寫了《醫學機能實驗學》、《分子醫學技能》、《醫學形態實驗學》等一系列實驗教材。這些教材在傳承經典知識的基礎上,突出了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視學科前沿知識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極導向作用。
2.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一種新型教育,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不僅應精通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相關的教育教學方法,還要求教師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目前,很多實驗指導教師得不到及時培訓,指導能力有限。所以,在實驗室實踐活動中,應重視指導教師的培養。對實驗室指導教師要及時進行培訓,更新知識結構,開拓思維,開闊視野,使其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
2.6改革實驗教學考試方法,完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用考試分數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改革實驗教學的考試方法,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綜合性測定,使考試更能反映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考試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學生更注重活學活用。
作者:袁帶秀侯娟李春艷單位:吉首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