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有機分析的醫藥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在醫藥學檢測中的應用
1.1基于CCI實驗設計優化液相色譜條件裸蒴曼生草本,作為中藥材具有清熱利濕、消腫利尿、至帶消食、解毒排膿之作用。可用于肝虛久咳、勞傷咳嗽、小便淋痛、水腫、帶下病,是我國傳統中藥且為我國特有植物,外用于跌打損傷。何達海等人證實其主要成分為木脂素類化合物,但目前有效化合物尚未被證實。故對優化其分析色譜條件對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有指導性的現實意義。為此,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李敏等人以實驗設計的方法,優化了裸蒴甲醇提取物的液相色譜條件。完成了該析因實驗以及CCI實驗設計,優化了其最終色譜條件為5.0%~9.8%,5.8min。9.8%~99.6%,20min,柱溫為80℃,進樣為3μL。即在該條件下得到174色譜峰,即平均分離度為1.35[3]。該研究用于裸蒴和白苞裸蒴中有效活性成分分離檢測效果良好。
1.2芒苞草化學成分的UPLC———MS分析芒苞草是中國植物分類學家高寶莼研究員首次建立的第一個新科,是中國的特有科植物,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II級),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孤立的類群,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是科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該成果代表了植物學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為此,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肖世基等人對芒苞草進行UPLC———MS分析,通過相應色譜峰的質譜解析并參考文獻報道,從該植物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推測出5個化合物,其結構分別為:綠原酸、奎寧酸、異鼠李素-3-O-(3"-6"-二-O-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3"-6"-二-O-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松柏苷。由UPLC的PDA色譜圖可知前4個化合物均為該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它們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4]。
1.3硝苯地平在石墨烯修飾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及測定硝苯地平(NIF)是第一代鈣拮抗劑,廣泛用于心絞痛、充血性心衰和高血壓等疾病的治療[7]。石墨烯(GR)是具有二維平面結構的新型納米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電催化和電子轉移性能,能夠極大降低被測物的過電勢。廣西民族大學的廖蘇琦等人研制了用Nafion與乙醇分散石墨烯的化學修飾電極以測定NIF在修飾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實驗結果表明:在0.1mol•L-1的NH4Cl-NH3緩沖溶液中(pH值為9.0),硝苯地平在裸電極于-1.037V處有一個不明顯的還原峰,與NIF在修飾電極上于-0.937V處有一個明顯的還原峰,峰電位正移100mV,靈敏度增大約15倍。說明石墨烯修飾電極對硝苯地平有很好的催化和增敏作用。且NIF在電極上的電極過程是完全不可逆的。定量測定的線性范圍為4.0×10-6~1.0×10-4mol•L-1,相關系數為0.991,檢測限為4.0×10-6mol•L-1,說明此修飾電極有良好的選擇性,且表現出優良的重現性[8]。實驗證明,此修飾電極具有穩定性好、催化活性高以及靈敏度高等優點,可用于實際樣品測定。
1.4鹽酸氯丙嗪在納米石墨烯修飾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及測定鹽酸氯丙嗪(CPZ)是一種中樞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具有增強睡眠、麻醉、鎮靜等多種藥用功能。石墨烯(GR)是具有平面二維結構的新型納米材料,具有良好的電催化和電子轉移性能;能夠極大降低被測物的過電勢。為此,廣西民族大學的彭歡等人研究了鹽酸氯丙嗪(CPZ)在用Nafion分散石墨烯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及測定,實驗表明該電極反應為一具有吸附作用的不可逆過程。用該方法對片劑中CPZ含量測定,回收率在95%~110%之間,結果令人滿意[9]。實驗也證明,此修飾電極具有穩定性好、催化活性高以及靈敏度高等優點,可用于醫藥片劑的檢測及實際生產控制。
1.5一個氨基劍麻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解析多糖由于擁有抗腫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調節、降糖降脂等眾多生物活性,因而吸引了眾多研究人員的關注。廣西大學的張雪紅等人以抽取纖維后的廢棄劍麻渣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和脫蛋白法,得到劍麻粗多糖CSP(手性固定相)。粗多糖CSP經DEAE-Celluose纖維素柱色譜脫色分離、SephacryS-300HR凝膠柱多次催化純化后得到一個精制的劍麻多糖SP3,其純度為99.4%,平均分子量約為16700Da。由單糖組成分析可知,SP3由Rha、GalA、Gal、Mam、Glc和Xy1以1.7∶1.0∶1.1∶0.1∶0.2∶0.1的摩爾比組成。通過多糖部分水解、氧化、降解和甲基化對劍麻多糖SP3分析,還進行了結構鑒定[10],其中發現部分半乳糖殘基的0-2位上的羥基被甲氨基取代,該研究期望能在生物學、醫藥學、生命科學、分析分離科學中得到應用。
2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2.1液液選擇分配萃取法從梔子中分離制備梔子苷梔子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螗,是茜草科植物梔子果實。目前,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藥,屬衛生部頒布的第一批藥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作用,在中醫臨床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癥。梔子苷是臨床上用于治療各種疾病的有效成分,分子式為C17H24O10,為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是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為提高梔子苷的食品保健作用和藥效,廣西大學的周敏等人通過選擇性分配萃取原則建立了一種簡便而有效提取制備梔子苷的新方法。即將梔子粗提物用聚合物包括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聚乙二醇(PEG)和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和有機溶劑進行分配萃取分離富集梔子苷,并對梔子苷在兩相之間的分配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將梔子粗提取物分別溶在0.5%CMC水溶液、5.0%的PEG-6000水溶液和2.0%PAM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正丁醇進行普通的正相萃取,有機相梔子苷含量為65.4%、59.8%和62.3%,而將梔子粗提物溶于正丁醇中,用上述聚合物水溶液反相萃取,有機相中梔子苷含量分別為85.0%、82.3%、87.1%。此結果表明聚合物對梔子苷的分配具有選擇性[2]。
2.2苯酚-硫酸法測定低碳食療植物藤茶多糖含量研究藤茶有作為保健食品和藥用的雙重功能,其味甘淡,性涼,且有清熱解毒,降暑生津,祛風濕,強筋骨,淡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緩解酒精等功效。長期飲用對廯癩、黃疸型肝炎、感冒風熱、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癰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均有治療作用。不僅如此其還有護膚養顏作用。藤茶富含蛇葡萄素、二氫楊梅素、膳食纖維、多糖及鈣、鎂、鐵等微量元素。而有些多糖具有抗腫瘤、抗病毒、降血壓、降血糖、鎮痛、抗輻射作用。為此,遵義師范學院的張世仙等人采用苯酚-硫酸法,建立了簡單可靠測定藤茶中多糖含量的有效方法,利用吸光光度法測定結果表明,溶液最大吸收波長為560nm、在10~40μg•mL-1范圍內吸光度與被測物含量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實驗測定結果表明葡萄糖汁、藤茶中多糖含量為5.6%。故采用苯酚-硫酸法測定藤茶中多糖含量簡便、快速、準確,為藤茶的大力開發和綜合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
綜上所述:由于各學科間的不斷滲透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有機分析的定義已從“有什么”,“有多少”發展為現代有機分析是發展和應用各種方法、技術、儀器和策略,以獲得有關物質在空間和時間方面組成和性質的信息科學。正如1991年IUPAC國際分析科學會議主席E.NiKi教授所言:新世紀是光明還是黑暗,取決于人類在能源與資源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四大領域的進步,而取得這些領域進步的關鍵問題是依賴于現代有機分析化學。而當今有機分析化學正向著四大領域所需要的靈敏、準確、特新、微量化、自動化和在線的方向發展。
作者:張來新單位: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