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石質山地荒山核桃造林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細致整地、合理密度配置、選擇良種壯苗、適時造林和造林后的撫育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在石質山地進行核桃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造林取得明顯成效,有效提高了荒山開發造林的經濟實效。
關鍵詞:
市山區多花崗巖石質山地,為提高荒山開發造林的經濟實效,幾年來在實施荒山造林中,我們積極進行荒山核桃造林試驗,不斷改進技術措施,在較貧瘠的荒山上營造核桃經濟林,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生長良好,推廣面積達500hm2。現將有關技術總結如下。
1造林地選擇與整地
1.1選擇林地
選擇坡度25°以下,土層厚度達到30cm(中層土)以上的陽坡、半陽坡、半陰坡荒山坡地和山間溝谷作為核桃造林地。土層較厚的坡度25°以上的荒山亦可選擇造林。
1.2整地
根據造林季節的不同,提前1~2個季節進行造林整地。秋冬季造林可選擇當年春季至雨季前進行整地;春季造林可選擇頭年雨季至秋季進行整地。整地應根據地形條件不同采用水平帶、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等帶狀整地和穴狀、魚鱗坑等塊狀整地。無論哪種整地方式都要深翻土層至母質層,以充分改良和疏松土壤,增加土層厚度。整地后在每個定植穴(點)施有機肥(豬、牛、羊、雞等腐熟糞肥或腐熟的餅肥等)15~20kg,同挖出的穴土攪拌均勻,一并回填至穴中。回填時注意把大的土塊敲碎,禁止把大的土塊填入穴內。回填后,灌水沉實,以備栽植。
1.2.1帶狀整地
平坦坡、緩坡及山坡下部,采用窄幅梯田、水平階等帶狀整地。根據造林行距合理確定帶間距和田面寬度,以便于造林苗木定植。水平階整地根據造林行距確定階間寬度,階面寬0.8~1.5m,階外緣修筑土埂,長度以便于整平階面為宜;窄幅梯田整地,規格寬2~5m,長度隨山坡情況而定,外緣修筑地堰。
1.2.2塊狀整地
山坡上部及斜坡地段,采用穴狀、魚鱗坑整地,不宜采取全面整地,以利于保持水土。整地前根據造林設計密度和株行距,沿等高線,按“品”字形布局確定整地的穴坑位置。穴狀整地規格穴徑80~100cm,穴面要稍向內傾斜;魚鱗坑長徑80~100cm,短徑60~80cm,外側整修半環狀土埂,高10~20cm,坑面外高里低,坑上方左右兩角斜開引水溝,以積蓄坡面徑流。
2品種及苗木選擇與處理
2.1核桃品種選擇
立地條件較好的荒山選擇綠嶺、香玲、魯光等早實品種作為主栽品種。水源條件缺乏、坡度較大、海拔較高等立地條件相對差的造林地選擇晚實品種作為主栽品種。授粉品種按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6~8)︰1的比例在園內均勻配置。栽植密度根據立地條件和品種不同,采用3m×4m、3m×5m、4m×4m等株行距,三角形配置或“品”字形,每667m2栽植42~56株
2.2苗木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嫁接部位直徑達到1.0cm以上,根系完整,充分木質化的健壯苗作為造林苗木。苗木無病蟲害,嫁接苗接口愈合良好。起苗時根系蘸泥漿,運輸時用濕草包裹。苗木栽植前進行修根、浸水、根系蘸生根粉等處理。修根是將苗木主根及側根斷口剪平,剪掉劈裂部分和損傷部分,較長的側根亦要適當的短截。將修根后的苗木及時浸入清水中。浸泡12h,讓苗木充分吸水,將浸水的苗木根系放入0.015%的ABT生根溶液中中浸泡2h,然后進行栽植。
3栽植
秋冬造林12月中旬進行,封凍前結束;春季造林3月中旬至4月上旬進行。造林苗木盡量隨起苗隨造林。假植的苗木可適當延遲栽植10d左右,要注意對苗干培土保溫保濕,以防干部失水抽干。采用人工定點挖穴栽植,即在回填好的穴中心挖40cm見方的定植穴,先填入2/3的土,灌入適量的水攪成泥漿,再將苗木放入定植穴內,使根系充分舒展,再輕提苗干,使根頸土痕處與穴口齊,然后填土埋至原土痕上3~5cm,踏實即可。栽植時要注意校正栽植位置,使株行距之間整齊對正。栽后3d之內每穴再灌1次透水,水滲透后3d左右進行扶正,培土踏實。
4幼林撫育管理
4.1新栽苗木管理
4.1.1定干
苗木栽植后進行定干,定干高度60~80cm,從干的上部選擇飽滿芽的上方3cm以上剪截,剪口要平。
4.1.2苗干保護
因核桃苗的髓心大,苗木定干后要進行苗干保護,防止抽干。苗木定干剪口要用油漆或蠟封口,再用地膜將剪口包扎至剪口下5cm左右,防止失水。秋冬栽植的苗木,澆足封凍水后,在苗基部培30cm高土堆(春季萌芽前扒開土堆),以利于越冬防寒,保水保墑,苗干涂聚乙烯醇,或用地膜纏繞包干,翌春芽萌動時解除地膜;春季植苗對處于風口處的地塊亦應對苗干涂聚乙烯醇。
4.1.3苗干套袋保護嫩芽
春季為防止食葉害蟲危害苗木嫩芽,苗木萌芽前,將苗干用直徑8cm左右的長筒形細目網袋或塑料袋全干套袋,兩端扎實。塑料套袋可同時起到苗干保濕的作用,袋上要均勻打上小孔透氣。幼芽放開2~3片葉時可摘除套袋,塑料套袋應選擇陰天或傍晚摘除。
4.1.4樹盤覆膜
苗木栽植澆足水后,每株樹盤覆蓋1m2的地膜,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濕度。地膜要留3~4個長10cm左右的孔口,以便接滲降水,增加土壤濕度。
4.2地下管理
4.2.1除草松土
造林成活后結合除草適時對樹盤松土。雜草萌發后進行第1次除草松土,如土壤干旱,要對苗木澆透水后3d左右進行除草松土。雨季樹盤土壤易板結、干裂,滋生雜草,雨后土壤墑情適宜時及時除草,確保樹盤土壤疏松不荒蕪。
4.2.2清淤扶正
山地地形復雜,造林地具有一定的坡度,受雨水沖刷影響較大,特別是暴雨洪水過后,新植幼樹易被沖倒、沖出或被淤泥覆埋,大雨過后要及時對造林地查苗看穴,扶正被沖倒、沖出或被淤泥覆埋的苗木,整修好被沖毀的樹盤。
4.2.3樹盤覆草
雨季雜草生長旺盛,在搞好樹盤松土除草的同時,及時割除林地其他位置的灌草,并將割除的灌草覆蓋到樹盤內,以保水保墑,同時灌草腐爛后有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質。切忌使用除草劑進行林地及林地周邊除草,以免危害核桃苗木。
4.2.4灌溉施肥
封凍前對每樹穴澆1次封凍水,春季萌芽前澆1次萌芽水,其他季節視土壤墑情,適時進行灌溉和排澇,特別在雨季要搞好排澇,防止園地積水。幼樹3年內要加強水肥管理,以提苗促苗,盡快成林,防止因苗木生長不良形成“小老樹”。施肥,每年樹木停止生長的秋冬或春季施1次基肥,每株追施腐熟畜禽糞肥或腐熟餅肥15kg左右,生長季節追施復合肥。
4.3修枝整形
新栽苗木發芽后,根據定干高度和整形需要,選取間距合理的飽3~6個飽滿芽作為主枝培養,其他萌芽要及時抹除。對生長過旺的主枝夏季要采取摘心等辦法適當控制,調整主枝平衡發展,為樹冠整形打好基礎。
5病蟲防治
生長季節要及時防治食葉性害蟲。核桃黑斑病、枝枯病、腐爛病、炭疽病等病害對核桃危害極大,易影響苗木生長,甚至導致過早衰亡,嚴重影響成林質量。核桃病害在生長季節交叉發生,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4-5月份重點防治腐爛病,5-8月份,特別是雨季重點防治黑斑病、枝枯病,7-9月重點防治炭疽病。
作者:鄧君玉 張鵬 徐穎瀾 孫翠 單位:山東省平度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