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腫瘤學標準臨床實踐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謝啟超陳正堂單位: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
考核方法
學生入科前進行腫瘤學相關基礎理論考試實習期結束后接受統一的理論考試,以及臨床技能包括問診技巧、查體、擬診討論、診療方案的制定、病歷書寫能力的考核。由主任及專家統一命題,制定評分標準,進行客觀評分。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理論考試
兩組學員實習前經過統一的腫瘤學理論考試,T組平均考試成績為76.5±16.4,SP組為75.8±16.8,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03)。
實習結束時成績
SP組理論考核成績平均為89.5±10.4,與T組86.5±12.6相比無顯著差異(P=0.506);SP組問診成績86.9±11.3、查體考核成績80.4±12.3、擬診討論83.4±14.6、診療方案78.6±9.8、病歷書寫能力92.5±6.4均分別高于T組76.8±13.4、67.9±11.5、74.3±11.9、68.4±10.3、85.7±7.8,P<0.05。
結論
腫瘤科患者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確診困難,住院周期長,并且往往伴有焦慮、恐懼心理,對患者的病情保密度要求高,容易產生醫療糾紛,還有某些患者就診時已經確診,僅住院接受治療,這導致不易選擇典型病例,患者對實習醫生的信任程度低,以至于不配合實習醫生的問診、查體、診療等臨床技能的培訓,給腫瘤科的實習教學帶來巨大的困難。隨著現代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發展,模擬化教學模式具有再現醫療環境而無醫療風險的突出優點,必將在醫學教學方法上再次掀起一場革命,值得投入和積極探索。SP作為模擬教學的一種方式成為醫學教育的研究熱點。可以模擬臨床實踐,給學生以理論和實踐相銜接的機會,培養診治患者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進入醫生角色從心態上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完成腫瘤科臨床實習學員的教學任務,本所嘗試采用本科住院醫師扮演SP,應用于腫瘤科實習的教學中。嚴格意義上的SP是從事非醫技工作的健康人扮演患者并充當評估者和教師。這是國外醫學院校十分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但在實際工作過程,SP選擇難度非常大,而且費用高,并且他們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嚴肅性很難充分理解,敬業精神不夠,造成工作中的偏差。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醫學生或低年制的住院醫生經過嚴格培訓后作為SP具有獨特的優點。本所住院醫師掌握了該學科的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體征、診療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對其培訓較為容易。他們的時間相對寬裕,并且對其本身的業務水平的提升也有所幫助。多數住院醫生都樂于扮演SP,這大大減少了培訓時間、節約了費用。
本研究顯示SP組問診能力、查體技能、即將患肢抬高、制動,局部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及紅外線理療等處理。
在對于導管阻塞的觀察中,兩組之間差異非常明顯,PICC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在于行PICC患者由于每天定時沖管和定期更換肝素帽(5d更換一次),或每日治療結束用生理鹽水沖管,再用肝素鹽水3~5mL進行封管等進行處理,因而導致導管阻塞的發生大大減少,這些措施也是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
導致穿刺點局部感染的原因很多:(1)導管穿刺及護理過程中清潔或無菌條件不足;(2)來源于營養液及配置過程中的污染;(3)穿刺點覆蓋與固定的敷料選擇與敷料更換時間過長導致細菌生長。護理對策:(1)穿刺操作時需嚴格無菌,盡量在消毒治療室進行,穿刺部位嚴格消毒;(2)操作盡量一次性成功,防止反復穿刺增加污染機會,導致細菌逆行感染;(3)配置營養液及其他藥物嚴格無菌,最好在中心無菌配液室進行;(4)注意觀察穿刺點周圍是否發生感染,對已發生感染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HAPC患者應用PICC,避免了因反復穿刺輸液所致靜脈損傷,有效地降低了穿刺部位出血及滲漏,減少了導管堵塞及感染的發生率,能充分發揮PICC穿刺創傷小、保留時間長、導管維護方便的優勢,在HAPC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患者操作依從性、對護理工作滿意率均較高。然而,中心靜脈置管畢竟不同于周圍靜脈穿刺,對無菌操作要求更為嚴格,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努力提高PICC的護理質量、操作技巧,從而降低PICC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