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在骨科排尿困難患者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臨床護理人員在對骨科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患者排尿困難的情況[1]。因為骨科患者經過手術后,排尿、大便都需要在病床上進行,造成術后排尿困難,若長時間的尿潴留,會使得會陰部的細菌逆行到膀胱,造成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等炎癥[2]。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對骨科排尿困難患者進行中藥護理治療干預,觀察中醫藥護理在骨科排尿困難患者中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計68例骨科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中藥護理組34例,平均年齡(56.2±11.3)歲,其中男性17人,女性17人,其中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6例,肋骨骨折6例,盆骨骨折4例,腰椎骨折2例,胸椎骨折2例。對照組34例,平均年齡(53.6±10.5)歲,其中男性16人,女性18人,其中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7例,肋骨骨折4例,盆骨骨折4例,腰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入選標準:(1)就診時生命體征平穩。(2)每個研究能配合護理人員者。排除指標:(1)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的患者。(2)有各種急性、慢性感染,或通過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內毒素、體液培養以及腹部B超、CT等實驗室檢查診斷為感染者。(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孕婦。(4)有尿路感染,尿道狹窄,多囊腎、腎結石、腎囊腫、先天性或后天性腎缺如。(5)有器質性和中樞性排尿困難者。
1.3護理方法中醫護理組:(1)每日早晨7:00~8:00點,將毛巾浸入30℃左右的溫水,擦拭患者的外陰周圍皮膚,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患者膀胱上區域皮膚,患者需要排尿時用特制防透光的窗簾遮擋患者病床,讓房間內其他患者家屬及異性回避,教導患者排尿時先深呼吸2min,然后聽優美音樂放松心情。其次伸直患者左腿,左手放在神闕穴上,用中指、食指、無名指三指旋轉,同時再用右手三指放在會陰穴部旋轉按摩,一共100次,完畢換手做同樣動作。(2)有些患者因手術刀口的疼痛,不愿配合時,可加大止疼藥物劑量,降低疼痛閾值,并且主動與其溝通,分散患者注意力。(3)請中醫科主任醫師對患者進行中醫診斷,有腎陽虛患者,在患者食物中加薏苡仁、大紅棗,腎陰虛癥者,食物中加山茱萸、粳米;實證者,每次水果中進食柑橘、紅蘿卜;氣淋者,建議食用新鮮多汁水果。在患者利尿穴按摩,按摩先輕后重,速度先慢后快,方向為順時針。一開始以20min/周期,每隔40min進行一次,待患者無不適感覺,以10min/周期,每隔20min進行一次,一天共進行4次。腎陽虛者的針灸治療,三陰極腎俞足三里交中陰陵泉;氣淋患者,極膀胱俞腎俞交中太沖氣海三陰。虛癥者,補其益氣,實證者,泄利導氣。對照組:按參照中華醫學會護理分會骨科患者護理常規進行護理,不進行排尿中醫護理。
1.4評價方法評價中醫護理組和對照組在住院期間排尿困難次數、導尿管插入次數、尿路感染次數以及平均住院時間。
1.5統計學方法將所有研究對象的資料錄入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t檢驗,計數資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中醫護理組和對照組住院期間排尿困難次數、導尿管插入次數、尿路感染次數比較,見表1。
2.2中醫護理組和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3討論
排尿是正常人體維持生命的生理需求,同樣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方式[3]。長期臥床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加上在陌生的環境下,有急性期的應激反應,而且由于活動的不便,造成患者在病床上排尿困難,時間一久,很容易導致尿潴留,尿路的感染[4],有學者指出,住院時間的延長與尿路感染呈正比。本科研究同樣發現: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15.9±5.4)d比中醫護理組平均住院時間(12.8±2.9)d明顯減少,中醫護理組尿路感染次數僅1次,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護理措施具有操作性強、簡單、無副作用等優點,山茱萸、粳米、薏苡仁、大紅棗、山茱萸、粳米以及柑橘、紅蘿卜可以起到通絡活血、補腎益氣、利氣疏導、補中益氣的作用。神闕穴的周圍有氣海、關元、中極各穴,而且是丹田之所,這種按摩有助于患者排尿。小便后稍加按摩可以促使膀胱排空,減少殘余尿量。會陰穴為人體要穴,可以通任督二脈,按摩使得會陰處血液循環加快,起到消炎、止痛和消腫的作用。還有研究指出患者住院期間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緊張、煩躁的情緒,利于排尿。有文獻報道按摩利尿穴加針灸方法起到補腎元虧虛,培補元氣,通絡活血,調和氣血的作用,以利膀胱之氣化,因此中醫護理組住院期間排尿困難次數、導尿管插入次數明顯減少。除此之外,還要重視骨科的其他護理。疼痛在骨科術后很普遍,疼痛致氣血凝滯、臟腑氣機升降失常,并且患者受傷長時間的臥床,情緒低落。中醫認為七情變化太過、易引起人體陰陽失衡,護理人員多宣教中醫養生理論,使患者情志舒暢。并鼓勵患者自己及家屬勤按摩,推動氣血的流通,使關節經絡得到滋養,還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并發癥。本科將中醫護理應用于排尿困難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不僅有助于治療排尿困難,還減輕了患者身心痛苦,促進患者早日痊愈。
作者:李輝瑩 劉連珍 單位:廣東省南澳縣人民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