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護理干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正隨社會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腫瘤患者中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6%左右,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療過程中約30.4%血糖高于16.7mmol/L,也可引發低血糖術后感染率在10%以上,胸部手術術后血糖可上升3.3~5.0mmol/L,放療過程中患者的血糖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會增加臨床治療和護理難度,而且更容易死亡和復發。中醫整體護理內涵不但是治愈疾病,促進健康,并拓展為最大限度促進身心與自然環境的統一和諧。中醫治療糖尿病,不僅可以有效調理體內環境,還能有效保護胰島B細胞,延緩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1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住的120例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35~85歲,平均60歲;其中男58例,女62例;胃癌49例,食道癌11例,宮頸癌16例,乳腺癌13例,肺癌31例,并且都合并患有糖尿病。除有3例患者在使用紫杉醇脂質體化療時,由于使用激素導致血糖升高,通過臨時皮下注射胰島素和監測血糖來控制,其余患者基本能按計劃完成治療出院。通過對出院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滿意度為100%。
2護理
2.1情致護理因人施護,注意患者的體質、性格、年齡、性別差異,認真了解患者的個性特點,有的放矢,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情志護理方法。患者在住院期間都會產生恐懼,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從而出現心里緊張導致血糖升高的現象,而血糖升高又會加重心理障礙。此外通過觀察發現,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固執、多疑、孤僻等心理問題,再加上受腫瘤和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甚至可能發生老年患者抑郁癥。針對這些問題,護理人員要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時應用嫻熟的溝通技巧,以真誠的心態跟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此外,責任心是病患關系的基石,尊重和體貼能給患者帶來溫暖。對于伴有疼痛的患者,疼痛難忍時容易導致心理問題,因此需要耐心疏導,比如利用給患者聽音樂、按摩的方式轉移其注意力。掌握各類止痛藥的劑量和給藥方法,運用合適疼痛評分方法,重視患者主訴,從而達到合理用藥并緩解疼痛,避免因疼痛而引起血糖升高。同時給患者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良好的感官刺激能夠給患者帶來愉悅,并且干凈清潔的空氣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2.2中醫食療辨證施膳是指將“四診”搜集來的資料、癥狀及體征,在中醫學和中醫食療學理論指導下,通過比較、分析及綜合,辨清機體生命的性質、發展階段以及正邪之間的關系等,再針對其制定相應的施膳原則和方法。腫瘤屬消耗性疾病,飲食要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低脂肪為宜,相反,糖尿病不宜選擇高熱量的食物,這就需要護士與營養師配合,給患者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在中醫理論和飲食文化理論的指導下,以食物和藥物的配伍,通過烹調加工制作成的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食品。食物與藥物皆屬于天然之物,均具有形、氣、味、質等特性,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處。宋代《養老奉親》書所說:“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管千百品,其四氣五味,冷熱補瀉之性,亦皆稟于陰陽五行。在筆者所在科室,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醫師辯證下,根據個體的體質選用中藥材加入日常飲食湯菜中,作為輔助治療,可選用人參、北芪、淮山、知母、葛根等。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吃一些山藥,南瓜、苦瓜、香菇,猴頭菇,玉米須,薏苡仁等食物調理身體。
2.3運動指導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應該注重運動。缺乏運動時,機體氣血在經絡內運行難以通暢:脾胃運化食物的功能減弱,氣血生化不足,致正氣虛弱,抗病能力減弱,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頭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狀,而且血糖難以控制。一周臥床不活動,肌力會下降10%~15%,平均一天減少1%~3%。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運動量不宜過大,以感覺身體舒適最好。久行易傷筋、久立易傷骨、久視易傷血、久臥易傷氣,選擇適合患者的運動項目。對于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傳統運動更適合,比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有研究顯示,中醫養生法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指標有明顯改善作用。
2.4生活起居護理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平素注意多休息,慎起居,暢情致,避免外邪,勞逸結合。另外,對于患者常見癥狀,我們因人而異,利用中醫手段,減輕患者痛苦。惡性、嘔吐是惡性腫瘤化療最常見消化道反應,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者治療,干擾了患者對化療的依從性,延長了治療時間。對于行化療和介入治療出現胃腸道反應,根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在”的中醫理論,經絡是溝通人體各個組織、器官的通路,在體表和臟腑之間相互聯系。通過行中醫傳統操作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治療惡性嘔吐。取耳穴:賁門,位于耳輪腳下方后1/3處;脾,位于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門,位于三焦窩內,對耳輪上下腳交叉處稍上方;胃,位于耳輪腳消失處。每天按壓3次,每次5~10下。穴位按摩取穴: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曲肌肌腱之間,內關屬手厥陰心包經,可主治胃痛、惡心、嘔吐等通于任脈,會于陰維,是臨床常用的要穴。按揉內關、足三里各1min,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同時指導患者可舌下含生姜片。失眠患者,通過耳穴埋籽,取穴神門、心、腦等穴位,經常按揉涌泉穴、足三里,按摩該穴有助于睡眠。以左手手心勞宮穴按摩右足涌泉穴,有交通心腎、滋陰降火、寧心安神,引火歸元之妙。每天在臨睡前,將兩手心搓熱,對搓兩足心(涌泉)。足三里穴有調脾胃、養氣血、扶正壯陽之功,故能協調陰陽、扶正袪邪、疏通經絡、補養心神,從而達到改善睡眠作用。
3討論
隨著環境改變,飲食結構調整,社會節奏加快等,患病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長,病情復雜,治療困難,光西醫治療副作用大,費用高,傳統中醫操作,無痛苦,無副作用,經濟實用,通過中西醫結合方法,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發揮中醫特色,能達到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在增強放、化療效果同時提供機體免疫力。在對患者病情觀察、生活起居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時,加用傳統中醫操作,并可有效緩解患者胃腸道及失眠癥狀。同時指導患者行中醫養生操,增強體質,提供機體免疫力。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加強健康教育指導,糖尿病教育是成功開展飲食、運動、治療及自我監測血糖的基礎,教育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響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使腫瘤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通過對筆者所在科室收住的120例糖尿病腫瘤患者的監測,嚴格、全面的日常中醫護理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舒適,同時使血糖控制良好,并且無其他嚴重并發癥出現。所以通過全面有效的中醫護理手段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作者:高小麗 單位:江蘇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