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干預變異心絞痛患者臨床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護理干預治療變異型心絞痛(VAP)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選取變異型心絞痛患者97例,隨機分成治療組49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干預。比較治療前后兩組VAP患者日發作次數、持續累計時間、硝酸甘油日用量。結果:治療后,兩組VAP患者日發作次數、持續累計時間、硝酸甘油日用量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結論:中醫護理應用于變異型心絞痛患者效果肯定,能夠體現中醫護理服務的優勢,鞏固和改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醫護理;變異型心絞痛;臨床療效
變異型心絞痛(variantanginapectoris,VAP)屬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因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肌血供量減少所致,發作時以一過性ST段抬高為臨床特征[1]。VAP多發于清晨與夜間,發病急,變化快,患者發病后出現胸痛、胸悶、氣短、乏力等心肌缺血癥狀,甚至猝死[2-3]。本研究采取中醫護理干預技術護理變異定型心絞痛患者,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收治的VAP患者97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組49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40~70歲,平均(57.28±2.12)歲;病程(6.5±1.6)個月;治療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40~70歲,平均(56.76±2.14)歲;病程(6.4±1.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參照《冠狀動脈痙攣綜合征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4]制定。①納入標準:發病規律,發病時心電圖呈ST段一過性抬高,緩解后表現為心電圖ST段回落;聯合負荷非激發試驗陽性。②排除標準:II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者及心功能3級以上等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收縮壓≥180mmHg(1kPa=7.5mmHg)或≤90mmHg者;肝、腎損害者及對護理方案不耐受者;癥狀相似的非VAP患者。
2護理方法
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監測生命體征、診療指導、健康教育等。
2.2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技術(刮痧療法聯合艾灸療法)對VAP患者干預。①刮痧護理:取心俞、肺俞、脾俞及其周圍壓痛點或條索狀反應物。每個部位由上向下,各刮50次,力度適宜。2d刮痧1次。②艾灸護理:取穴同上,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療2周,以患者舒適、安全為原則。
3療效觀察
3.1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①每日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硝酸甘油日用量;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③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心絞痛不再發作,或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服用量減少80%以上,靜息狀態下心電圖檢查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服用量減少50%~80%,且發作持續時間明顯縮短;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依然異常。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3.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方差齊性檢驗,以[例(%)]表示;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1.84%、75.00%,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硝酸甘油日用量比較兩組VAP患者治療后,日發作次數、持續累計時間、硝酸甘油日用量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3)不良反應比較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中出現頭痛2例,心悸2例;治療組患者中出現頭痛1例,心悸1例,腹瀉1例。兩組患者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4討論
我國是VAP高發地區,但在該領域研究較少,缺乏安全有效的臨床實踐指導[4-5]。多數臨床研究顯示,除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外,冠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橋容易導致VAP的發生,但與冠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病、糖尿病則未與其存在相關性[6-8]。VAP發作時,總體治療原則為迅速緩解持續性冠脈痙攣狀態,及時處理并發癥,主要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為主,但臨床上部分患者效果欠佳。VAP屬于中醫“胸痹”范疇。近年來有關中醫藥防治VAP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中醫推崇“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理念,強調中醫護理干預在VAP治療中的作用[9]。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是將中醫傳統療法應用于護理工作中,主要包括濕敷法、涂藥法、熏洗法、刮痧法、艾灸法等,這些技術在減輕患者病痛、促進康復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0]。中醫護理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中醫學同步發展,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以整體觀為指導,以中醫辨證理論為依據,融傳統與現代護理技術為一體的獨特理論體系和技術操作系統,已成為中醫藥綜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1]。故本研究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施以中醫護理(刮痧通絡及艾灸溫陽)干預。取穴以心俞為主,強心通痹;配伍肺俞,維持氣血正常運行;配伍脾俞,保證氣血運化有源、運行有道;肺俞、脾俞配伍,補益宗氣,助君化痰祛瘀;在其周圍找取壓痛點或條索狀反應物施以護理。諸法合用可溫陽補氣、通經活絡[12]。現代研究發現,刮痧對循環系統作用顯著,可以調節血脂、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改善血流動力學,加強新陳代謝[13]。艾灸可改善大鼠心功能指標,通過降低腫瘤壞死因子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表達,抑制心肌組織NF-kB核蛋白的DNA結合活性,抑制免疫炎癥反應,從而改善心功能不全的癥狀[14]。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對變異型心絞痛患者臨床效果肯定,操作簡單,護理人員容易掌握,易于施行、推廣,不良反應少,是一種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和完善出來的護理方法。
作者:程冰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