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中醫心理療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醫心理療法是中醫治法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屬中醫情志醫學的范疇。《黃帝內經》中早有一些論述,后經歷代醫家不斷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一整套系統而有效的治療體系。大體可分為情志相勝法和以情治情法。本文簡要介紹各種中醫心理療法的含義、適應證及注意事項,有些療法還舉例說明,以期讀者對中醫心理療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中醫;心理療法
中醫心理療法,是醫生根據治療計劃,以語言或非語言等因素為手段,通過對患者的感覺、認知、情緒、行為等的影響,使其產生一種或多種心理變化,控制或調攝另一種或多種心理變化,從而改善和消除患者的病態心理,治療情志病證、精神障礙,減輕或消除某些軀體疾病的癥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千金翼方》說:“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人的形體與精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主宰;形損可傷及神,神傷也可損及形;形全有利于神復,神復可促進形全。所以,心理療法不僅在因心理因素為主引起的心身疾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形殘和沉疴頑疾等身心疾病的康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情志相勝法
情志相勝法,是以《素問•五運行大論》“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的五行相勝的原理為指導,治療因情志過極、臟腑功能紊亂而產生的神情病證的一種方法。適用于癲、狂、癇、驚恐、喜笑不休等證,是中醫學獨特的心理療法。具有調攝心神、調暢氣機、調諧陰陽、調和五志的作用。
情志相勝的一般規律是: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在正確判斷患者不同性質的情志疾病的基礎上,根據五行相勝理論,利用各種手段(語言、行為、聲響等),使患者產生可以克制其病態情志的另一種情志變化,使由病態情志導致的疾病得以康復。
1.1喜勝悲法喜勝悲法可以使患者產生喜樂情志,以消除悲哀情志,醫家張子和提出了“喜可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的具體方法。喜勝悲法宜于悲哭證、臟躁證以及由悲哀過度而導致的其他病證。實施喜勝悲法時要因人施樂,掌握分寸,防其太過而“暴喜傷陽”。方式不宜重復,內容要不斷更新,不宜連續使用。
1.2恐勝喜法恐勝喜法,是針對過度興奮,“喜傷心”而致神氣渙散,神明失其所主而恒笑不休的病證,醫者有計劃地采取適當手段,使患者產生恐懼情志,收斂耗散的心神,鎮攝浮越的陽氣,恢復心神功能的一種方法。常用于“大喜傷陽”,喜笑不休等情志失調。但此法刺激情志的強度大,要注意因人而異,切勿濫用,以免生出弊端。本法適用于喜笑不休證,以及因過喜而致的其他病證。
1.3怒勝思法怒勝思法,是針對思慮太過、傷脾耗神,出現神情困頓的病證,醫者按康復計劃,采取非藥物手段,激怒患者,以怒制思,促進陰陽氣血的平衡,恢復心脾功能的一種方法。由于思慮損傷心脾已成痼疾,往往難治。對病重者設計的刺激強度和刺激量要大一些,反之則小些。本法適用于思慮傷神所致的郁證、失眠、癲、癇等證。
1.4悲勝怒法悲勝怒法,是針對暴怒或久怒傷肝,氣機逆亂、神明失主的情志病癥?????Ëջ???,采用語言的或非語言的手段,使患者產生悲哀情緒,以收攝逆亂之氣,使肝與神明功能恢復正常的一種方法。大怒則氣血厥逆于上,擾亂心神,悲則氣血沉降。悲勝怒法,在于以陰治陽,使氣機升降達于陰陽平衡。醫者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靈活地安排應用此法,并且事先要與患者家屬解釋清楚,以防誤解。本法適用于兼有情緒亢奮癥狀的病證,如眩暈、狂證、癇證等。
1.5思勝恐法思勝恐法是針對恐懼或驚駭傷腎導致精氣內卻、形神不安的病證,醫者有計劃地采用能夠激起患者思慮的情志手段,以治療驚恐病證,促進心身康復的一種方法。本法適用于驚恐癥,并能減輕或消除患者的恐懼情緒。
2以情制情法
以情制情法能激發患者的某些情志活動,控制另一些不正常的情志,治療某些情志病癥,減輕或消除某些軀體癥狀。
情志致病會導致機體氣機紊亂,故氣機失調為其主要病機。如《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币郧橹魄榉ň褪抢们橹灸軌蛴绊憵鈾C的升降散聚的原理,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例如憂愁者,精神抑郁則氣機閉塞而不通,用喜樂療法,使之“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氣血和暢。故本法能治療氣機閉塞、逆亂一類的情志疾病。
2.1喜樂療法喜樂療法具有“喜則氣緩”、喜可勝憂、息怒等作用。本法主要用于憂愁、思慮、悲哀等情志疾病或情緒,包括形病志苦而表現出憂愁、思慮情緒的患者。
2.2促怒療法促怒療法利用觸怒患者,使之產生憤怒的情緒,以治療憂愁、驚恐等情志病變。具有升發陽氣、振奮氣機的作用。亦可用于陽氣郁滯、氣機阻塞、營血凝澀的病證。本法適用于失眠、嗜臥、癲證、郁證、悲哭證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同怒勝思法。
2.3悲哀療法悲哀療法通過使患者產生悲哀情緒,以治療情緒激動、神情不安一類情志疾患,或其他疾病而導致的情緒躁動。具有收攝陽氣、鎮靜神情、穩定情緒的作用。
2.4憂思療法憂思療法通過使患者產生憂思的情緒,治療多種情志疾患。通過使其“思則氣結”的手段,收斂渙散陽氣。憂思療法屬“移情易性”法,重在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忘記其他情志因素的刺激,有穩定情緒的作用。能控制多種情志癥狀,制約情志因素。本法適用于狂證、智殘、失眠、遺精、陽萎,以及殘疾病癥兼有神情亢奮癥狀者。
2.5驚恐療法驚恐療法是使患者產生驚恐情志,對思慮過度、氣機郁滯、神情呆滯的患者,產生驚恐情志以振奮精神、消除思慮的制情作用。本法適用于癲證、郁證、喜笑不休證、悲哭證、嗜臥證及其他病證兼有陽氣閉郁者。
中醫心理學時祖國醫學寶貴遺產的一部分,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強調整體性,以中醫學整體觀為指導,整體的看待人的心理現象、心理與生理的關系,以及心理現象與環境的關系。正體現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基本內容。我們不僅要繼續完善中醫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和研究范圍,同時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從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等方面去研究中醫心理學,并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積極吸收西方心理學、精神治療學中有利于中醫心理學發展的部分。構建適合于中國社會文化的心理學理論,再臨床實踐中探索適合國人的中醫心理學療法,為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實現本土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