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學教學改革要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如何把握好中藥學課程教學的幾個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多年中藥學課程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總結出了中藥課程教學的五要素:活,細,精,巧,靈。
1運用教材要“活”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范本,雖然不能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但是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從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專業特點出發,有所變通,同時要注重知識的更新。
1.1突出專業特點
對不同專業,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課時的分配上應有所區別。針灸推拿專業培養的是中高級針灸和推拿專門人才,學生畢業以后主要在各級中醫院或綜合性醫院從事針灸推拿、骨傷、理療等工作。因此,針灸推拿專業中藥學課程在按照現行高職高專中藥學教學大綱組織教學的同時,應結合專業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上做適當調整,例如增加與專業關聯程度較高的氣血類藥、祛風濕藥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做到學有專長,教有側重。
1.2注重知識更新
現代醫藥研究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很快,教師必須站在學科的前沿,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成果,并把這些新信息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去。例如相須、相使屬中藥“七情”中協同增效的兩種配伍關系。傳統知識中,相須是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伍,相使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藥物配伍。但在實際運用中,這兩者很難嚴格區分。另外,有些藥物在性能功效方面不具備某種共性或沒有相似之處,配伍應用仍能協同增效,卻不能被相須、相使所包容。這說明相須、相使對指導臨床配伍用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有學者提出可以以協同配伍或增效配伍取代相須、相使,這種提法與臨床配伍用藥更加貼切,指導性更強。這一研究成果,豐富和發展了傳統配伍理論,將其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
1.3章節順序適當調整
從內容的連續性和類比性出發,講授時可把某些章節的順序做些變動。如“解表藥”和“化痰止咳平喘藥”這兩章內容,在教材中分別列為第一章和第十三章,考慮到這兩章藥物多歸肺經,功效主治聯系密切,可在“解表藥”內容后接著講授“化痰止咳平喘藥”內容;再如“理氣藥”、“止血藥”和“活血化瘀藥”這幾章內容同為氣血類藥物,都應先歸類后講授。
2教案設計要“細”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舞臺演出,教案設計是臺下排練。”教案設計質量的優劣,關系到教學的成敗。提高教案質量,要突出“細”,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為此,筆者做了3個方面的嘗試。
2.1新課導入
新穎奇巧的新課導入能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引導學生以濃厚的興趣學習新內容。具體方法有:(1)故事導入法。如車前子、益母草、天麻等藥,藥名有典故,通過故事導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輕松愉快。(2)謎語導入法。不少中藥謎語幽默詼諧,以此導入新課,學生興趣盎然。(3)標本圖譜導入法。講新藥以前,展示藥物標本或圖譜給學生,先介紹產地、來源、藥用部分及炮制方法,再介紹功效和主治,由淺入深,由次到主。實踐證明,應用這種方法學生興趣濃厚,直觀印象深刻。
2.2板書設計
中藥學課堂板書設計分為兩部分:常規板書和輔助板書。常規板書要工整有序,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輔助板書用小黑板和圖表實施,課前精心設計和制作,宜于藥物比較和章節小結。
2.3精選病例
中藥學在臨床課以前學習,學生臨床知識缺乏,對藥物知識的理解較淺,所以要輔以病案講解,幫助其加深理解。例如講授“芳香化濕藥”時,例舉“濕阻中焦證”病例,從癥狀分析病因病機,再聯系到重點藥物藿香、砂仁等的功效和主治。
3課堂講授要“精”
由于高職低年級學生綜合理解能力不強,要求教師課堂教學內容要“精”,即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淺顯易懂。筆者注意抓“首”“、身”“、尾”3個時段。
(1)“首”即每節課的開始。在每次課講授新內容以前,把重點、難點及目標要求寫在黑板的右上角,讓學生聽課時明確要點。
(2)“身”即課堂講授過程。各味藥物的重點內容是功效和主治,而功效又是重中之重,通過詳講功效,引導出主治。其他內容,如來源、炮制、用量、用法等,可略講或學生自學。抓住重點,由此及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課后復習輕松。記住功效觸類旁通,跳出了死記硬背而又記不住的怪圈。
(3)“尾”即做好小結。小結有課堂小結,章節小結和階級總結。①課堂小結結合授課前明確的重點、難點和目標要求進行,需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內容要明確區分。②章節小結提倡比較法。比較項目有來源、炮制、性味、歸經、功用、用量用法等。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七十余組藥物的比較,對學生理解記憶有較大幫助。③階段總結要有系統性,可以列表比較總結。如對清熱燥濕藥、利水滲濕藥、芳香化濕藥和祛風濕藥的功用主治和用藥注意事項等進行總結。
4復習輔導要“巧”
傳統的復習課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的主動性不夠,學習興趣提高不起來。為此,筆者嘗試了兩種復習輔導方法。
4.1競賽法
期中和期末考試前分別組織一次競賽,競賽題分為必答題、搶答題和幸運題,由學生出題,教師審題把關,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推薦3名參賽選手回答必答題和搶答題,其余學生以抽簽形式回答幸運題。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4.2電教法
把電教手段引入復習課,組織學生觀看有關中藥的視頻和幻燈片,并由學生擔任解說員,每名學生介紹幾種藥物的功用。學生參與意識強,學習有壓力,復習抓得緊,效果也比較好。
5信息反饋要“靈”
教學信息反饋包括3個方面。
5.1授課過程中的信息反饋
講課的同時要隨時把學生的表情、神態、舉止納入自己的注意范圍,調控好語速、語調、音量和板書,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維。
5.2輔導答疑中的信息反饋
筆者有一次答疑時,發現有的學生對“升降浮沉”的含義理解模糊,誤認為“升降浮沉”就是藥物在水中的沉浮,完全由藥物的比重決定。而“升降浮沉”的真正含義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趨勢。發現問題就要及時糾正。
5.3考試后的信息反饋
考試既是對學生學習的督促,又是對教師教學的檢查。每次考試,筆者都進行試卷分析,了解教學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有一次期中考試,發現有關“歸經”內容的一道選擇題答錯率達89%,經了解發現,學生對歸經的含義理解有偏差,后來筆者在試卷評講時重新講解了這部分內容。期末考試又以填空題形式考查歸經的含義,絕大部分學生回答正確。
6結語
要提高中醫藥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我們變被動為主動,結合學科及專業的特點,重新修訂了針灸推拿專業中藥學的教學大綱,積極進行教改嘗試,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相信只要不斷堅持寓教改于教學之中,必將在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