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房地產市場監管與壟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房地產市場政府監管的必要性分析,對房地產市場監管與壟斷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作為“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業有著最廣泛的關聯影響,其低迷狀態必將傳導到下游的建材、建筑施工、家居等行業,上溯至上游的鋼鐵、水泥、土地等行業,乃至金融安全、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城鎮住房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深化,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房地產市場存在壟斷性、房地產交易存在信息不對稱、房地產市場極度缺乏競爭性,等。具體材料詳見:
論文關鍵詞:房地產市場監管壟斷
論文摘要: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城鎮住房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深化,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但是2008年在國內國外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下,迎來了房地產整體行業的“寒冬”,使“中國房地產泡沫”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成為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
2008年10月,國房景氣指數連續10個月回落,達到99.68點,兩年來首次處于“不景氣”線以下。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6.5%,商品房空置面積同比增長了13.1%(截至10月末)。北京、上海成交量嚴重萎縮,分別達到了49.6%和40.4%。全國70個城市中,有35個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下降,深圳和廣州的新建住宅銷售價格降幅較大,同比下跌15%和7.4%。一連串的灰色數字,讓整個市場信心全面受挫。地產全行業陷入了數年來最為艱難的蕭條局面。6萬多家地產公司,數以萬計的員工的就業,眾多白領和農民工的收入,都系于一條產業鏈的興衰。作為“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業有著最廣泛的關聯影響,其低迷狀態必將傳導到下游的建材、建筑施工、家居等行業,上溯至上游的鋼鐵、水泥、土地等行業,乃至金融安全。地產行業在信貸政策重負下的蕭條,遠比想象的后果更為嚴重。
為應對危機,國務院連續三次降息,并推出擴大內需的“4萬億元”計劃。也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且出臺了一系列放松首次房貸的政策。同時,在不斷出臺各種“救市”措施過程中,國家相關部門也在加強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力度,避免出現更大的“危機”。
二、房地產市場政府監管的必要性分
(一)房地產市場存在壟斷性
房地產的壟斷性是由房地產特性決定的,房地產的主要特性是位置的不可移動性,一幢房屋一旦確定位置,其它建筑就不可替代,而且因存在樓層、朝向不同等因素,決定了一幢住宅中的每套住宅都具有獨立性,因此物業在出租和出售時,帶有地域性和壟斷性,從而形成壟斷價格。由于房地產投入大,回收期長,因而能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只能是少數企業。再加上土地供應的有限性和房地產開發經營的規模要求等,很容易形成部分的或地域性的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由政府壟斷,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由政府提供。為了穩定住房價格,保護消費者利益,房地產市場必須要政府進行監管。
(二)房地產交易存在信息不對稱
由于房地產市場交易的高價值性,與土地附著物相聯系的房產等方面的信息擁有差異造成了信息嚴重不對稱。對開發商來說,其對商品質量(內在和外在的)了解的更清楚,從而信息的相對擁有量較多。而對一般的需求者來說,既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尋求這些信息。信息不對稱一方面提高了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
(三)房地產市場極度缺乏競爭性
房地產作為不動產,這一特性決定了開發商之間的競爭為位置固定的空間競爭。也就是說,開發商是有空間分布的,而不是集中于一點進行競爭。更為重要的是,空間競爭決定了開發商之間的競爭為少數企業之間的競爭。盡管中國房地產市場有5萬余家開發商,但真正構成實質性競爭的只有周圍少數幾家開發商。由于同一或相鄰區域的開發商不多。研究結果表明,房價與市中心距離成反比,與開發商間距成正比。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