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外教育對采礦工程專業教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分析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和歐林工學院的教育可知,其教育的成功主要取決于如下幾個方面:1)加強與企業合作。大學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企業也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師要到企業調研學習,了解企業的最新動態,再將這些信息反饋到教學中;學生部分課程的學習是在企業中。2)更加注重實踐環節的學習。實習或企業學習更加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實驗、設計、實踐練習、實習等實踐環節所占比重大,學習成績由企業評價。3)工程技術與職業道德并重。學生要了解工程工作的社會作用,善于溝通,注重團隊合作精神,注重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
我國“卓越計劃”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學校人才培養改革和提升的核心。而現代采礦是一個涉及基礎知識面很廣的專業,我國的采礦業目前正面臨著從重視單一的井下機械化、自動化開采向井下全面機械化、自動化、安全、舒適、高資源回收率,以及保護礦區環境、實現完全開采成本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采礦轉變,為此采礦人才培養就要適應采礦行業的發展。華北科技學院采礦工程專業參考國際工程教育的先進經驗,即加強與企業合作、重注實踐環節的學習、工程技術與職業道德并重的理念,從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人文教育等著手,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有如下三個方面。
2.1加強與企業合作交流
為了引導和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將起到關鍵性作用。煤礦現場的實踐教學對于采礦工程專業學生了解專業知識。目前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已建立多個實習基地,可保障學生到企業的正常學習。從2010年開始,我校采礦工程系畢業生到該生就業單位完成畢業實習,逐漸形成良好的就業單位實習的新模式,緩解了實習壓力,提高了實習質量,并逐漸推廣。該模式可使學生提早熟悉就業單位相關生產環節,縮短見習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
2.2形成四大課程體系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采礦技能訓練與培養,卻忽視了宏觀、綜合的知識培養,忽視了堅實的數學、力學、外語等基礎培養。在有限的大學四年時間內,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勢必會擠壓原有理論課程的學時。這就需要在授課內容上進行調整,精簡一般工藝性、技術技能性、常規工序、操作性的內容,通過實習和實踐去學習這些內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校采礦工程專業逐漸加強機電方面課程教學,并逐漸形成以四大專業理論體系,即以采礦學、井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設計與優化等課程為代表的采掘理論體系,以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巖體力學、礦山壓力及其控制等課程為代表的力學體系,以大學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應用基礎、采礦工程圖與CAD課程為代表的計算機技術體系,以機械設計基礎、礦山機械與液壓傳動、電工與電子技術、礦山機電等課程為代表的機電理論體系。
2.3“采礦精神”及其實現途徑
精神培育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包括創新精神、合作精神、民族精神、科學精神、志愿精神、職業精神等,是一個專業經過長期的努力和凝練所形成的一種特質,它是這個專業責任、榮譽、社會認可、價值取向等的一個凝聚體。1986年,中國礦業大學在校大學生田徑運動會首次提出了“發揚采礦精神”的口號。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提出了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太陽石精神”,彰顯該校辦學特色,激勵師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奮發圖強。我校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中適時提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重合作、守紀律”的采礦精神。煤礦生產是復雜而又艱巨的勞動過程,采礦卓越工程師要具有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的意識狀態和思想品格,具有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具有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的拼搏精神,具有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奉獻精神等等。我校采礦精神的培養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1)每次實習時,要求實習小組邀請礦勞動模范為學生做報告,宣傳能吃苦、能戰斗的采礦精神,其效果在學生就業及其以后的發展中逐漸發揮。2)采礦工程專業教師必須具有采礦精神,在教學和工作中做到表率作用,在課堂教學和生活中不斷的講解和灌輸采礦精神,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如邀請回校畢業生、來校的企業人員、國家局黨校培訓班等有關人員為學生作報告,交流經驗等。時至今日,許多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脫穎而出,采礦精神也得到企業的一直好評。采礦精神的內涵已經成為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做人的準則,成為人生奮斗的原則,成為永遠的精神支柱。
3結論
當前煤礦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逐步實現了綜合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對采礦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要求更加苛刻,因此采礦人才的培養是當前礦業類高等院校面臨的基本研究課題之一。采礦人必須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能夠融合相關學科知識、運用綜合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開放的學術思維與綜合的知識框架。本文參照國內外先進工程教育經驗,提出了華北科技學院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加強與企業合作;二是明確專業教育理論體系;三是注重采礦精神教育與熏陶。“卓越計劃”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的改進和不斷的完善,在實踐中不斷注入新的內涵。
作者:鄒光華師皓宇田多單位:華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