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田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結合低山丘陵區三維地震勘探的全過程,證明只要方法技術選擇合適,可在煤田勘探的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
云頂煤業位于新安向斜的北翼,總體構造形態為一寬緩向斜構造。向斜軸向近東西,貫穿整個礦區。南翼煤層傾角為6°~12°,北翼煤層傾角比較平緩,大約6°~8°左右。下山采區由于受邊界F58斷層影響,地表起伏落差較大,地面三維勘探施工條件惡劣,為確保勘探精度,我們采取了多種方法,最終取得了良好效果。
1采集方法確定
1.1采集參數
通過對勘探區表土層、基巖地震地質情況的分析及實地踏勘,制訂了試驗方案。在野外施工中分別進行了4m至12m的井深對比試驗,藥量2kg。經過分析,7m以深記錄上目的層反射波均較清晰,資料信噪比高,面波干擾稍弱,能夠滿足勘探區施工要求。通過對藥量試驗分析發現,當藥量大于1.5kg時,藥量的變化對所獲資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影響相對較小。通過分析,本區采用1.5kg~2kg藥量激發。
1.2觀測系統
參數綜合考慮勘探區的地質任務、地形地貌、目的層的賦存深度、構造情況,采用8線8炮觀測系統,線距40m,道距20m,橫向炮距20m,縱向炮局80m,中間點激發。
2資料處理技術措施
本區地形高差較大,最大高程+623m,最小高程+327m,最大高差296m,地形復雜,區域地質構造較復雜,對數據的接收造成十分不利影響。本區數據處理重點是做好校正工作,剔除錯誤數據,提高地震基礎數據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保持地震信號的相對振幅和反映地層界面特性的動力學特征符合要求,以方便研究煤厚及巖性變化。加快勘探速度,便于地震資料的正確解釋,并提高質量及時深轉換的精度。
3資料解釋
3.1層位的確定
本區三維地震勘探所追蹤的目的層反射波為二1煤形成的反射波T2波。T2波常與上下的煤層頂底板反射波混為一體組成的復合反射波,其能量強,波形穩定,連續性好,特征明顯,全區較容易連續對比追蹤。
3.2斷層的解釋
本次構造解釋包括褶曲和斷層及陷落柱等方面的內容,著重是褶曲和斷層。斷點解釋是地震資料解釋的關鍵環節,通過三維地震資料處理的三維偏移數據體。斷點解釋經過了由粗到細、反復對比的過程,解釋進程中充分利用工作站解釋系統的放大、多窗動態顯示功能對斷點進行解釋。
3.3屬性的應用
地震屬性包括層面屬性、層間屬性及地震體屬性等,地震屬性(seismicattribute)指的是那些由疊前或疊后地震數據,經過數學變換而得出的有關地震波的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或統計學特征。其中沒有任何其他類型數據的介入。本次主要通過方差體切片指導勘探區斷層的解釋。
4結論
勘探區地表屬于低山丘陵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條件復雜,通過采用多種成孔工具,提高野外采集資料,采用合理的處理方法,結合多種解釋手段,取得了很好的地震地質效果,查明了勘探區內煤層賦存形態和區內構造發育情況。
參考文獻:
[1]孫建孟,王永剛.地球物理資料綜合應用[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1:439-446.
[2]陸基孟.地震勘探原理(下)[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82-88.
[3]惠俊剛.戈壁區煤田三維地震勘探的應用實踐[J].物探與化探,2008,32(3):279-282.
[4]吳有信.西部煤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技術與效果[J].物探與化探,2005,29(5):404-407.
作者:王超 單位:義煤集團新安縣云頂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