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工程中人才培養模式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地方應用型高校發展的關鍵和重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當今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必由之路。文章從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的頂層設計出發,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益做法,以校企合作為主線,提出了應用型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構建人才培養目標———建立教學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培養方案———評價培養結果”五過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力圖為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建議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傳統的學科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理論和實踐嚴重脫鉤的弊端,學生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走向工作崗位后“學不能致用”的現象十分突出,學到的知識根本無法應對實際工作。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地區和學校實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高校與企業深度合作,互利共贏,共育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一個重要而迫切的課題,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從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的頂層設計出發,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益做法,以校企合作為主線,提出了應用型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五過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力圖為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建議和實踐參考。
二、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的體系設計
(一)實行“學院+公司”校企合作的管理機制
實行校企二元結構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學院和集團公司在董事會領導下實行院委會和公司管理一體化,學校董事會實施決策權,企業與學校依據市場運作模式實現教育、生產和管理的協作統一,使得校企二元結構管理運行的緊密結合。
(二)建立“專業+產業+企業”人才培養機制
依托企業,借助企業人力、物力和智力,把它作為學院對接產業、產學結合、工學結合的一個終端。根據創新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的真實項目,形成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教學平臺,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為教學做合一的情景教學工學結合的真實項目實施,師生在校內工學一體化基地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的設計和實施,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對接產業,產學結合的平臺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建立專業實訓基地的體系架構
與公司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基地,實現產學對接,形成校企“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有利局面。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市場化的運作分為實訓基地建設的專家咨詢調研、公司注冊運作、基于產學對接工學結合的生產、產品檢驗市場運作等四個部分。
1.專家咨詢調研
在珠三角、湖南省地域,尤其是長株潭、星沙經濟開發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活動,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定期召開行業、企業和學校專家會議,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支柱產業政策,確定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產業+企業+專業”運行模式的實施方案。
2.公司注冊運作
選擇設備設施先進的公司進行工商注冊,實施市場化運作。選定核心產品,建立生產性的工作室、情境教室、實行課余開放制度,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和競賽活動、自主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培訓和場地、設備、設施支持。
3.產品市場運作
注重市場調研,通過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特性,完成企業與消費者信息的互通,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手段,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突出抓好“線上線下”多維度立體品牌策劃、推廣、營銷等工作。
三、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
面對應用型高校這一新的教育類型,如何破解“培養什么樣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難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是高等教育目前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圍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這一中心,作為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一定要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具體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教學要達到何種目標。
2.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3.建立合理的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滿足企業、行業等需要的課程體系。
4.如何組織實施教學。
5.怎樣評價培養的學生等。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五過程教學模式,即“確定培養目標———建立教學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培養方案———評價培養結果”,指導專業實行規范化的教學,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如圖1所示。
(一)確定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電子信息產業,適應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培養掌握電子信息產品安裝、調試、檢測、維護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可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裝配、推廣、管理、維護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電子類企業/單位,從事電子類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維修保養等崗位。
(二)建立教學體系
根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行業特點,以及該行業、企業發展所需知識和能力要求,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在培養方案的核心地位,按照目標崗位的需要選擇知識,以職業技能為中心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構建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貫徹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思想,準確把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核心內容,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2211”人才培養模式,其內涵是指:第一階段:第一、二學期完成專業基礎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第二階段:第三、四學期完成專業平臺和核心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第三階段:第五學期進行專業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第四階段:第六學期進行職業素質課程、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實施培養方案
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入,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比重大幅增加,實踐教學呈現多樣化特點。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迫切需要制訂相應管理制度和管理規范,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為此,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創新以下機制制度:
1.創建《校企合作管理辦法》,負責學生各項實習的全面管理,共同制定實習計劃,落實實習任務、實習指導教師,做好安全管理等工作。
2.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管理辦法》,明確管理職責,提高實訓基地使用效率。
3.完善《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完善頂崗實習的組織管理、運行管理、考核鑒定管理等;明確校企共管的責任、義務。
(五)評價培養結果
近三年來,湖南信息學院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施五過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其培養的人才質量要讓社會、企業、行業及相關用人單位檢驗與評價。為此,我們對培養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普遍認為,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教師隊伍、辦學條件、教學方法和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同類高校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四、結束語
五過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試點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了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人才培養模式的開發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應當循序漸進,保證質量、實事求是,湖南信息學院已經在電子信息類其他專業大力推行五過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帶動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入,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衛莉.基于校企合作的本科教育教學模式探析[J].教學研究,2012,35(6):35-38.
[2]頓新興,陳紅麗,王凱.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3(5):3-5.
[3]邵雪航,宋龍賓.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4):158.
[4]張云,繆春梅,蔡妍.淺議依托協同創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J].教育界,2016(9):122.
[5]杜松江,李永全.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6,23(2):85-87.
作者:楊岸 張群慧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