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害評價及防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棗莊市是山東省地質災害重點地區,主要地質災害有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其形成主要受資源開發等人類經濟活動影響。為使經濟發展的步調與環境發展保持一致,使地質災害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就決定了對地質災害進行分析和評價成為必要。本文根據棗莊市現有的地質災害類型及其統計資料,分析了棗莊市存在的地質災害的種類、發展特征、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確定基礎評價單元之后,利用MAPGIS進行棗莊市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區分,并進行易發區分區評價。通過此次對棗莊市地質災害的分析與評價,本文得到棗莊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分布圖,能夠為政府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合理的依據。
關鍵詞:
MapGIS;地質災害評價;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防治
地質災害通常是指由于地質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災害[1]?,F有的地質災害有30多種類型。棗莊市是山東省地質災害重點地區,主要地質災害有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其形成主要受資源開發等人類經濟活動影響。通過此次地質災害評估得到棗莊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分布圖,以及關于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防治方法。對地質災害進行科學評價,加強對地質災害監測與管理,盡可能的降低地質災害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的損失,對社會的安定,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本文主要研究內容
(1)本文在野外調查和收集各類地質資料的基礎上,研究棗莊市地理環境特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棗莊市地質災害形成的背景:氣象水文、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地層巖性、人類工程活動等,之后探討棗莊市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巖溶塌陷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地質災害形成的原因。(2)本文在確定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基于GIS技術實現評價指標的定量化,利用MAPGIS計算棗莊市地質災害易發程度,進行棗莊市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區分,并進行災害易發區評價。
2.地質災害易發區評價
具體方法是在1∶200000地質環境圖上,把棗莊市市區總面積4550km2劃分為2kmx2km的1193個單元網格,按照地質災害及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計算出各單元網格的參數值及襲擾系數值(R),然后按照R值的大小及相應單元網格的分布,劃分高易發區、中易發區、低易發區和不易發區。據棗莊市實際情況,不同易發程度R的取值范圍按以下標準。
3.分區結果
地面塌陷高易發區主要分布于嶧城區底閣石膏礦區富山石膏礦和市中區十里泉水源地和丁莊~東王莊水源地集中開采區內,占本區面積的0.33%。主要是由于開采石膏和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中易發區主要分布于陶棗煤田、官橋煤田、滕北煤田、滕南煤田,占本區面積的1.42%,主要是由于長期大規模開采煤礦資源引起。地面塌陷低易發區分布在除高、中易發區外的其他小型露天開采煤礦附近,占本區面積的3.86%。
4.結語
經過本次研究發現區內巖溶塌陷比較嚴重,因此防治規劃工作主要針對巖溶塌陷。具體建議如下:(1)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以塌陷作為約束重要條件,提出最優的采水方案。區內巖溶塌陷是由大量集中開采地下水引起的,因此,做到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采是防治巖溶塌陷的關鍵。(2)地表水入滲、回灌與地下水交潛循環是產生塌陷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注意完善地表排水系統,主要是降低地表水的下滲率,盡可能地減少地表水直接灌入和防治對第四系松散物的搬運過于頻繁,對于地面上可采用“鋪、填、截、排”的等措施,從而使災害防治工作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萬繼濤,楊蕊英等.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3年第9期.
[2]劉勇,巫錫勇.淺談GIS在地質災害中的幾點應用[J].四川建筑,2004.10,V01.24,No.5:74.76
[3]沈芳,黃潤秋,笛放等.地理信息系統與地質環境評價[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3-3,V01.11,No.1:6—10
[4]黃崇福.自然災害風險分析的基本原理[J].自然災害學報,1999,8(2):33-36.
[5]劉一帆.基于MapGIS的青島市地質災害評價及其防治研究[D].長安大學.2010
[6]朱良峰,殷坤龍等.基于GIS技術的地質災害風險分析系統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2(10):428-433.
[7]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基本要求》實施細則[M].
[8]袁杰.棗莊市巖溶地面塌陷現狀與預測評價研究[D].山東:山東科技大學,2011
作者:張照營 凌娟 單位: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棗莊學院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