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層框剪鋼筋安裝工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家現行的混凝土質量標準對清水混凝土沒有明確的規定或要求,一般認為清水混凝士即混凝土表面不做任何裝飾,墻面光滑平整,線條流暢,色澤均勻,無蜂窩、麻面、砂帶和明顯氣泡,模板拼縫具有規律性。要達到以上要求,施工過程中必須在鋼筋、混凝土等細部作法上精益求精。
1工程測量放線
測量放線作為先導工序應貫穿于各個環節,它是保證主體結構外形尺寸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是使主體結構達到清水混凝土的基礎,在實際施工中應抓住以下幾點:
1.1根據設計院及規劃局指定的坐標點和水準點,引測到施工場地,投測在永久性建筑物上,并保護起來。水準點是堅向控制的依據,要求一個施工場區內設置不少于3個,點與點間距離50-100m,以利于互相通視和校核,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以便于保存、查找、引測。
1.2主體豎直控制線利用經緯儀和采用借線法,進行垂直度的控制和軸線的引測,根據各層選出的測點始終按控制線用經緯儀向上投測,并用鋼尺實量其間距作校核。除各角處豎向控制線外,外墻面窗口均彈上口的中心垂直控制線,電梯井道要彈出井道中心垂直控制線,用以控制各層間垂直度。各層間垂直度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建筑物總高度偏差控制在20mm.主體結構各層施工時,應注意:
1.2.1標高基準點的測設必須正確,同一層不少于3點,以便于互相校核,其3點校差不得超過3mm,取其平均值作為平面施工中標高基準點。
1.2.2在地上1層和電梯基坑,采用10Cm×10mm鋼板制作,用鋼針刻劃出“+”字線作為基準點,為高程引測提供依據,首層以上各層在基準點的正上方相應位置設計,預留洞200mm×200mm(激光束及鉛錘球的通孔),嚴禁覆蓋,并嚴防雜物從洞口墜落。
1.2.3各層標高的傳遞均利用首層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線,用檢定合格的鋼尺向上引測,并在中間層,加設標高基準點,以此向上傳遞。
1.3平面軸線是確保設計軸線和細部線準確的基礎。根據軸線控制樁,將所需軸線投測到施工平面上,同一層上所投測的縱橫軸線不得少于2條,以此作為角度,工作完成后,方可進入豎向施測。
1.4為控制墻體混凝士澆筑時的上標高及頂板支模和澆筑混凝土的標高,當墻體模板支設完畢后,將水平控制標高引測到墻體鋼筋或其它過渡引測點上。
1.5墻體拆模后,在墻體上測出結構1m線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2鋼筋安裝工程
2.1嚴格控制鋼筋的配料尺寸認真做好鋼筋抽筋放樣工作,保證加工尺寸準確。要使配制的各種鋼筋和箍筋平直、方正及彎鉤準確,應嚴格把好配料關。
2.2鋼筋接頭和綁扎為保證搭接范圍內的鋼筋密度不增加,以便于混凝土澆筑和節約鋼材,必須進一步推廣粗直徑鋼筋的機械連接和焊接。綁扎鋼筋的扎絲多余部分應向構件內側彎折,以免因外露形成銹斑,影響清水混凝士觀感質量。
2.3確保鋼筋生根位置準確確保鋼筋生根位置準確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在柱施工中采用定位套箍,卡住主筋確保其位置,套箍按柱的斷面設計制作,另外采用主筋16~18的斜撐進行加圃,確保主筋位置準確;②在剪力墻鋼筋根部采用梯形定位套箍,用來固定主筋不位移,并控制好排距。
2.4墻橫向鋼筋的控制墻橫向鋼筋即水平筋的排距和內外豎筋距離的控制,采用豎向定位梯形撐,將此支撐埋于墻內,可采用14~16鋼筋焊接,間距1.2~1.5m。
2.5保護層墊塊摒棄鐵絲水泥砂漿塊,改用塑料卡墊環,鋼筋剛好卡入塑料環中,變砂漿墊塊的“面”接觸為“點”接觸,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不留痕跡。另因配最多種規格的塑料卡環,可滿足不同規格鋼筋的需用。
2.6柱筋定位卡以往我們采用焊接定位筋于柱根部的做法,易傷及主筋,不可取。改進的做法是加工簡單的定位卡環綁扎在柱根部,另用由20mm左右的焊管卡環綁扎于柱筋預留的頂部(可周轉使用),這樣做可以保證柱筋的位景,綁扎時無需再扳動鋼筋。
2.7鋼筋保護半成品運輸保護工作要確保到位,在模板面采取木板、麻袋等物品作墊底保護,嚴禁在模板上拖運鋼筋。
3混凝土工程
3.1混凝土配制清水混凝土要顏色一致,則要求所用的材料一致。水泥應選用廠家、標號、品種相同且安定性好、強度好的水泥,砂石也應按規定選用合格,滿足混凝土施工性能的要求,而且要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內在質量和外觀效果。混凝土應取樣試配,按試配的配合比施工,嚴格控制坍落度。
3.2混凝土澆搗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次梁、根澆筑樓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島,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并掛線控制板頂標高,振搗完成后,用長杠尺刮平用木抹子打平抹實。
梁柱節點鋼筋較密處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搗梓振搗。
插入式振搗棒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捧作用半徑的1.5倍(D60棒不大于54cm),每一振點延續時間以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度。門窗洞口兩側應同時振搗,搌搗棒距洞邊30-40cm,防止洞口變形;窗下墻采用插入式振搗與附著式振搗相結合的振搗方法,并在窗臺模上開孔放氣,確保窗下墻混凝土密實飽滿無氣泡。
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澆筑樓板,施工縫應留設在次梁跨度的中間l/3范圍內,施工縫的表面應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搓。
3.3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成型后,如不加以保護易使陰陽角受損,直接影響清水混凝土外觀質量,同時,開關盒預留洞、上下水管的保護也間接影響到清水混凝土的觀感效果,故采取以下保護。
3.3.1主體結構中,門洞、墻角、窗臺均采用2cm×4cm的板條,組成陽角,護在陽角上,用鉛絲扎牢,樓梯間踏步采用鋪板保護。
3.3.2電線開關盒用鐵皮蓋封口,墻上預留洞采用泡沫塑料板覆蓋,在板四周用膠帶紙粘貼。
3.3.3上下水管用水泥袋包裹,鐵絲綁扎封口,板上預留洞在20cm以內,先用磚蓋上,再抹水泥漿,大于20cm采用木板覆益。
混凝土早期養護,應派專人負責,使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養護時間應能滿足混凝土硬化和強度增長的需要,使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
3.3.4清水混凝土的修補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后,經剔鑿,采用與混凝土同一品種材料、同一配合比的水泥砂漿進行修補,修補面的邊緣應略高于原混凝土表面,澆水養護,待強度達到時,采用角向磨光機打磨四周,這樣就與原混凝土緊密結合在一起了。
4幾點體會
4.1操作簡單傳統施工工藝是先清理基層板面,刷水泥素漿,做灰餅、沖筋,后用水泥砂漿打底找平。這種施工方法比較繁雜,施工工序太多。相比之下,免抹灰施工工藝直接在混凝士面層上批刮膩子,使施工工序大大減少,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4.2節約材料、增加使用面積樓面找平以20mm厚1:3水泥砂漿計算,采用混凝土原漿找平,取消找平層,每100m2可節約水掘砂漿2.0m2;每立方米1:3水泥砂漿按200元計算,僅地面一項采用該工藝可使2萬平方米的工程節約4萬元。以墻面抹灰20厚計算,每間房間每邊即增加了4cm的使用凈空間。
4.3提高施工質量采用免抹灰工藝徹底解決了由于抹灰引起的通病,杜絕了空鼓、起殼及頂棚抹灰脫落傷人事故的發生,大大提高了工程裝飾質量。且耐水膩子不脫落、不開裂起皮、手感好,而且可以刷洗。為交工后的回訪保修創造了良好條件,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
4.4縮短施工工期,有利于文明施工采用免抹灰工藝,盡管增加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人工消耗和模板投入,但是簡化了找平層施工工序,縮短了工程總工期和減少勞動量,為后續的裝飾工程節約了時間,縮短了工期。同時采用免抹灰工藝減少濕作業,可以改變現場面貌,更有利于文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