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油氣儲運工程施工教學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探索
根據目前油氣儲運工程施工課程所面臨的問題,我們調研在校學生理論學習、生產實習、畢業學生工作情況等,在分析總結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基礎上,深入油氣儲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凝練課程教學特色,努力創新教學方法。
(一)“實習———學習———實訓”的綜合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實現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問題。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前,教師先帶學生到校外生產實習基地進行生產實習,使學生對油氣田地面工程建設進行感性認知,通過接觸實際工程過程,形成整體認識,進而在課堂上達到更好的理論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課程在校內的工程實訓基地以工程訓練的方式,使學生將理論同實踐進一步結合,并開展開放式的實訓探索,讓學生自己編制工程施工方案,熟悉施工流程和工作規程,可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由此這樣的綜合教學模式將生產實習、課堂理論教學、課程設計、工程綜合實訓有機結合,使課程教學在理念上、模式上、運行上實現新突破和新跨越。
(二)“案例式”、“引導式”教學突出工程人才培養理念課堂教學是課程理論教學的主要部分,也是實現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我們針對儲運工程施工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多而散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廣泛采取“案例式”、“引導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參加行業會議、與企業合作交流、參觀大型工程建設等方式收集整理油氣儲運工程施工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方法(如自動超聲波探傷(AUT)、定向鉆穿越施工技術、泥水平衡盾構穿越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等),將國內外一些運用相關技術的工程實例引入教學中,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油氣儲運施工的相關原理和技術,有利于學生把理論學習所需的收斂思維與創新實踐所需的發散性思維進行整合,內化為自身的認識結構。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部分,輔以“引導式”教學,力求讓學生自主從工程理論與應用技能實際問題入手,引出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達到突出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的目的。
(三)圖、文、聲、畫的多媒體課件開發在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即便在生產實習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也存在有的施工機械、裝置設備拆卸不便和施工過程不可見性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對施工設備的組成和構造、施工工藝和方法感性認知差的現象。對此,我們充分發揮以信息技術手段為中心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利用3Dmax、AutoCAD、Flash等軟件技術開發了大量能夠直觀反映設備結構及內部運行機理和施工操作過程的教學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其直觀性強,信息量大的特點,全方位地展示教學內容,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應用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直觀性。
(四)重視實踐環節與理論教學的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與之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應用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夠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適應社會多樣化需要的應用型與知識型人才。由于油氣儲運工程施工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高的課程,為此我們為該課程配備了兩周時間的課程設計獨立性實踐教學環節和一周時間的工程綜合訓練。在課程設計環節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一般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鍛煉學生設計方案、繪制圖紙、使用技術資料及編寫工程類文件的能力;在工程實訓中加深學生對油氣場站建設工程理論的深入理解,熟悉油氣站場平面布置,了解場區工藝設施及土建施工的基本內容,正確使用常用工具,規范進行站場內工藝管道及設施的安裝或更換操作,掌握油氣場站試運投產基本流程。由此,以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施工工藝過程的同時進行一些工程實例的技術運用,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油氣儲運施工的相關原理和技術。
二、結束語
在油氣儲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中努力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創建人才培養、素質養成的課程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可使提高教學質量有大的突破。同時,在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樹立學生的大工程意識,將“實習———學習———實訓”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工程能力得到強化訓練,可使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學生在專業技能、創新素質和工程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
作者:游赟嚴宏東王中一單位: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油氣儲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