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通工程施工對混凝土質量的檢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現如今我國整體的交通工程質量水平日漸提升,整體的工程規模也在不斷增加,這對現有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交通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經常會應用到混凝土這種施工技術,經過多言研究發現,應用混凝土技術的好壞與整體的工程質量息息相關。本文將進行重點論述。
關鍵詞:混凝土應用;質量建設;檢測工作
混凝土是交通施工過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工業材料,實際施工過程中,無論是前期準備還是后期施工均會應用到混凝土這種材料。從取樣進行科學檢測再到檢測混凝土內部強度,這些工作都與工程的順利開展息息相關。本文將主要從檢測內容以及科學指標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提出一些相關的控制方法,內容僅供參考。
1科學進行質量檢測工作
混凝土在建設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混凝土的應用強度。實際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對不同種類的混凝土分別進行檢測工作,根據檢測的結果進行適當的應用。如果檢測的是同一批次的混凝土,那么應該保證這個批次的混凝土有相同的強度級別。針對相同或者是不同齡期的混凝土類別,需要額外進行同種材料混合配比實驗工作。進行檢測工作時,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科學的檢測方法,以樣品的標準檢測技術為基本點進行檢測。如果檢測過程中混凝土出現質量不達標或者是其他問題,需要及時提出并立即進行糾正,下面將介紹常見的幾種檢測方式以及科學標準。
1.1科學檢測普通混凝土
一般檢測過程中都會選取形狀為立方體的混凝土進行抗壓力性能檢測,檢測過程中每三塊為一個組。標準測試的混凝土體積長寬高都為l50mm×l50mm×l50mm,在后續的檢測過程中也應該將其放在標準為實。實際進行檢查工作時,工作人員如果選取了非標準的零件進行檢測,此時為了保證混凝土測試強度符合施工標準,一定要額外進行標準精靈劍檢測工作,同時按照要求分別乘以相應的強度系數,這樣得到的結構與標準的抗壓強度在進行對比。
1.2測量抗滲能力
一般來說,測試抗滲性能時經常會選用圓柱形零件,每六塊為一組。將需要檢測的零件緩慢移動到檢測位置,移動時需要注意,如果頂面產生水泥藻膜等材料,一定要用鋼絲刷進行適當的清洗工作,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后續的抗滲能力測試。
2如何檢測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該怎樣進行處理?
2.1檢測缺陷的基本方法
為了保證交通工程的順利開展,實際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的要求非常嚴格。施工所需的混凝土表面結構嚴禁出現任何缺陷情況,否則將會對整體的工程質量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如果某些混凝土的缺陷程度較低,屬于一般性范圍內,施工單位可以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保證混凝土良好的應用效果同時,也需要提高混凝土的質量。
2.1.1混凝土也分很多種類,有些混凝土專門用來當做裝飾,比如清水混凝土墻,這是一種常用的裝飾材料,如果這種混凝土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不當缺陷或者是內部結構受到損害時,不能夠對其進行修復,屬于嚴重缺陷程度,不可用于施工過程中。
2.1.2混凝土種類繁多,數量多樣,等級也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區分這些差別,將其按照標準的操作規定進行應用。實際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變化進行明確規定,制定出一些相關細則進行應用。施工過程中可以應用專業的質量檢測手冊作為參考,下面將進行詳細介紹。
2.1.2.1部分混凝土裸露少量的鋼筋。將混凝土用于柱梁施工時,需要保證縱向的鋼筋短處于10厘米以內,整體的長度控制在20厘米以內。當混凝土應用到地基建設、墻板建筑時此時應用的鋼筋整體短度需要控制在20厘米以內,總體的長度控制在40厘米內。
2.1.2.2部分出現蜂窩結構。應用梁柱施工時,出現蜂窩位置的表面積控制在500平方厘米以內,,整體面積需要小于1000平方厘米。應用地基墻板上的要求相關寬泛些,蜂窩面積需要控制在1000平方厘米,整體面積小于等于2000平方厘米。
2.1.2.3少數內部結構出現孔洞。梁柱上的孔洞面積處小于或等于10cm2,總體小于或等于80cm2;地基、墻板上孔洞面積處小于或等于100cm2,總體小于或等于200cm2。
2.1.2.4少數夾渣。夾渣層的深度小于或等于5cm,梁、柱上的夾渣層長度處小于或等于5cm,不多于二處;地基、墻板上的渣層長度處小于或等于20cm,不多于二處。
2.1.2.5少數疏松。梁、柱上的疏松面積處小于或等于500cm2,總體小于或等于1000cm2;地基、墻板上疏松面積處小于或等于1000cm2,總體小于或等于2000cm2。
2.1.3以柱為例,統計各個構件的單元柱:每個柱從最底層的樓板頂面(一層從基礎頂面)到頂層的梁底,作為一個統計單元;每個梁從梁與梁、梁與柱、或柱與柱之間,作為一個統計單元;對于板來說,按橫軸和縱軸線劃分統計單元,每一塊板算一個統計單元;而對于墻來說,不管是橫軸、縱軸,每兩道軸線間算一個統計單元。
2.1.4合理制造試件。對于混凝土測試工作而言,科學測量質量能夠為后期的測試工作打下基礎。一般來說進行測試工作過程中都會隨機抽取部分樣品,抽取樣品完成后,根據指定的標準對樣品進行適當的維護工作。只有不斷改善標準試件的維修方式才能夠確保混凝土的應用質量,這種技術也更加的全面。
2.1.5明確分組測試。對混凝土進行檢測工作時,需要提前預留出適當的組數,以便后期進行穩定的施工,一般來說會遵循以下的標準。一次同時進行攪拌時整體的體積不能超過100立方米,只有相同配比的混凝土才能夠進行統一測試。每次取樣均需要以一組為標準。對于施工現場澆筑的混凝土應該滿足以下標準:施工現場的混凝土進行應用應該采取適當的樣品進行檢測,每次保證兩組以上。如果檢測混凝土配合比率不當,一定要嚴格管控整個單元的項目應用,必要時可以采用兩組以上的檢測方式。其中每一種檢測樣品都需要有一種檢測的標準,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適當調整,保證在適當的條件下管控整體的試件組數。對于提前攪拌的混凝土進行應用,預留的部分也一定要嚴格按照上述內容進行。
2.1.6提高強度評定技術。對于混凝土這種材料而言,本身的強度使用性能非常重要。只有保障混凝土良好的應用性能才能夠確保施工后交通的穩定與安全性,保證整體的施工技術質量達標。一定要嚴格根據數據的不同運行方式進行適當的檢測工作。
2.2科學檢測技術、提高處理效果
目前,大部分施工人員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這樣才能夠建設更好地交通工程。現如今社會對交通領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滿足與基本的運輸工程,更多的開始關注整個交通運輸過程中的外在條件以及美觀情況。除了保證混凝土基本的內部結構質量以外,還需要重點加強外部檢測工作,整體的系統應用性一定要全面。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關注混凝土本身的結構是夠規則,有無粗糙面以及出現蜂窩等情況。無論是受到哪種因素的影響,都需要根據周圍的實際條件選擇科學的方式進行解決,必要時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修理以便進行科學的應用。
2.2.1很多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都會發現其內部出現封我的情況,,內部的鋼筋結構完好沒有暴露于空氣中,但是整體混凝土的表面不夠平整,形狀也各異,經常會出現一些外漏的隨時。造成混凝土出現蜂窩的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在施工之前的清潔工作不到位,沒有注重清潔模板,進行施工過程中出現了混合的情況。(2)增援零件內部的連接效果不加會加重混凝土出現滲漏的情況,嚴重者甚至導致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上述是出現蜂窩現象最常見的原因,施工時一定要根據標準流程進行詳細處理與監督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混凝土良好的應用性能。
2.2.2孔洞是由于混凝土結構局部缺乏混凝土造成空腔。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漏振、混凝土離析、砂石堆積、泥土、雜物等摻入導致。
2.2.3裂縫也是混凝土施工中一種極為常見的外表缺陷。導致混凝土裂縫的因素比較多,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如混凝土收縮原因引起收縮裂縫;混凝土溫差原因產生裂縫;水泥安定性原因引起的;混凝土結構過早受外力引起;地基沉降所致。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個杜絕產生裂縫的有效處理措施,只能在施工中按照質量規范以降低裂縫問題的產生。
2.3混凝土質量缺陷的處理方法
抹漿修補外表法:此法能有效應對少數小蜂窩、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外表,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鋼筋和混凝土被侵蝕,并且可以用適當制備的水泥砂漿進行修補。對于抗壓強度低的小裂縫,裂縫被清洗并可用泥漿修補。一旦裂縫嚴重,應將裂縫附近的混凝土表面拉緊,清水澆濕,先混合水泥漿,再用混合水泥砂漿,涂兩層或三層,柱體系總厚度在100mm~200mm左右,通過壓實和抹平解決。對于較小的麻袋,可以使用白水泥混合干灰分,混凝土表面可以用棉紗頭完全擦拭。調制的水泥漿可以根據改性物體的顏色進行配置。
3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混凝土已廣泛應用于交通工程建設。無論是混凝土磚結構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都與混凝土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做好混凝土質量檢測工作,進一步探索滿足人民需要的先進技術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寧仁岐.交通施工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張厚先.交通施工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劉英全 單位:黑龍江農墾總局交通運輸局紅興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