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機自專業荊楚卓越工程師培養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教育部提出的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是促進高校培養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一項新的“質量工程”。以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培養教育試點,研究和探索“卓越計劃”培養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標準、教學課程內容的設置、行業企業參與下的培養過程、教師隊伍的打造,為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供論證。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工程教育改革;培養方案
湖北省教育廳從2016年開始設立“荊楚卓越計劃”項目,以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圍繞人才培養規格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對接的目標,旨在推動高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實務部門建立和形成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簡稱機自專業)是國家重點學科,也是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的優勢專業,實踐工程性強,專業領域覆蓋面廣。國內很多高校的機械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表現在:重課堂、輕課外,重精深、輕綜合,重灌輸、輕自學,培養的人才與企業行業的需求不適應。本文以機自專業為試點,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規律和有效途徑,從培養理念、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
1.1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1]“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確立“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多方向、求個性”的教學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知識傳授為基礎,以能力培育為重點,以道養德為根本,以工程技術為主線,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注重為學生搭建發展平臺,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級機械工程應用型人才。我校屬于應用型本科大學,工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要突出應用型,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主,培養從事工程和管理的工程師。
1.2培養課程設置對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教師的思想需要從教什么出發轉換到從學生學什么出發,從學生畢業后需要掌握什么知識、技能,擁有什么能力出發來確定學生需要學什么,再來組織教學。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是校企聯合培養[2],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大部分課程在校內完成,但仍有一小部分課程需要由企業工程師授課,或者學生直接到企業去上課。在校內的理論課程教學應緊跟技術進步,及時調整已經過時的內容,把過去的復雜機構,變成現在的簡單機構,或由多個動力源提供動力的機構。此外,企業中軟件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校內授課時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應適度加強軟件類課程的力度。校內的實踐教學環節,應與現在主流企業行業工程實際緊密結合:一是實驗課,包括基礎課程實驗和專業課程實驗,通過調整實驗大綱和教學內容,將基礎性、驗證性的實驗比例降低,將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比例提高;二是課程設計,包括基礎課程設計和專業課程設計,通過課程設計,鞏固和加深學生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完成一個工程技術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工程技能訓練;三是實習,包括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通過生產一線的工程訓練,學生可以接觸和學習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們有價值的生產經驗,了解技術革新和科研成果;四是畢業設計,通過結合工程實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本專業一般工程技術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拓寬和深化學生的專業知識;五是課外實踐活動,通過產學研合作、參與教學科研項目及校園各種科技活動和國家及省級競賽,營造濃厚的工程實踐氛圍[3]。
2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
優秀的工程師需要企業行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首先,認真聽取和研究聯合辦學企業的畢業生帶隊師傅對畢業生知識水平、能力、素質的評價意見,及畢業生的反饋意見,客觀分析前一輪《荊楚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的優點與不足,重新制定更貼合機自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專業教學標準,與聯合辦學企業負責人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有效促使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人力資源知識水平、能力、素質高度吻合,保證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其次,認真實施過程質量監控。學校可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專家為兼職教師進入校園為學生授課,學院教師也可帶學生進入企業實訓基地帶班教學,以保證專業教學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堂與學生實習地點一體化,從而保證專業教學質量。
3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方式是切切實實的融入實踐,對此,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首先,學院計劃創建能夠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室,實驗室中將購買簡易的小車床、小銑床、小鉆床等,以木材、塑料等容易加工的材料開始,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編程、自己制作喜歡的模型,這種學習與興趣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其效率將會事半功倍。其次,學院實驗室有許多現有的機械設備,學院將安排專人負責,在規定的時間帶學生參觀,并講這些設備的工作原理,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還可以操作這些設備加工較簡單的零件,學生將會受益良多。提高現有教師實踐能力,打造應用型師資隊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是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能夠建設一支滿足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對此,學校對學科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4]、團隊的領軍人物,必須要求做到雙師雙能型,對于其他的教師要強調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特色和優勢,讓教師們在團隊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樣會構成教師的多樣化。對于學校來說,要采取得力的措施,包括學校的聘任措施、考核措施、以及評價方法,逐步使得廣大教師,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是學校每一位專職教師的最終的目標要求。學校每一個教師的業務構成,也就是他的能力構成,也應該是多樣化的,既有學術型的,也有技術、技能型的。這里強調對于每一個個體教師,他的能力是單一的,但是對于教師團隊必須是多元化的。此外,可以聘請企業有一定業界經驗的工程師,這樣更容易使教師的來源多元化。
學校對現有年輕教師,也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下企業,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同時將在企業參與的一些項目,回校以后再帶到學校,由學校的團隊教師把它作為項目進行研究,來共同提高,這些都是提高現有教師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作為專業課教師除了研究專業知識外,平時還需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最大限度的為學生提供能夠讓他們發揮所長的機會。在教風建設上要求教師:善于學習、刻苦鉆研、實踐創新、樂于奉獻”,當然,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將此華夏精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時不忘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和擔當。專業課老師還要學會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在上好專業課的同時不忘對學生的通識教育,同時還要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對學生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信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把德育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學生能力為重,培養學生面向未來、能夠持續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建.卓越工程師培養質量保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崔紅.高職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探討與研究[J].長三角,2010(03).
[3]李德才,邵一江.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
[4]安波,徐會吉.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孫文文 單位:武漢華夏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