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械工程專業工程師培養方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采用“3+1”培養模式,在校內學習3年,在企業學習1年。“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主要是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中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比重,使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銜接合理,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更好地體現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重視對學生工程觀念的培養,利用背靠武鋼的有利條件,將冶金設備作為理論聯系實際的結合對象。強化與國內鋼鐵企業及機械企業的合作培養,實行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共同指導的“雙導師制”,突出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培養未來企業界領軍人物和未來工程領域設計師奠定堅實基礎。培養方案以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能力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
制定合適的理論教學計劃
課程體系劃分為公共基礎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和工程專業教育4個模塊。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特點,新增了兩門企業學習階段理論課程,包括工程項目管理、機械工程相關標準等。聘請企業高級工程師作為本專業的雙聘教師,企業學習階段理論課程共計2學分。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學習計1學分,以國內某大型鋼鐵企業典型冶金機械裝備實際設計、制造、生產、測試、運行和維護中的項目管理為教學案例。機械工程標準概論課程學習計1學分,以國內某重型設備公司實際設計制造工藝及設備為背景,系統學習機械工程相關標準,包括設計標準、制造標準、檢測標準以及相關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
實踐教學凸顯工程特色
實踐環節包括實習實訓、實驗、設計論文、科技創新和素質拓展等。培養體系注重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將工程實踐和創新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根據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要求和知識結構、能力培養需要,構建“三個層次,五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內容的3個層次如表1所示。實踐教學以機械工程技術為基礎,以機械系統工程理論為核心,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手段,強化實踐性環節教學。為培養學生具備機械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設置了如表2所示的5種形式實踐教學模塊及其內容。在實踐教學中,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特別是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構建了設施先進的實驗平臺,豐富了具有冶金特色的實踐教學項目,系統化了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的綜合課程設計內容。
(一)設施先進的實驗平臺
已建成機械實驗教學國家示范中心、機械傳動與制造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為加強“卓越工程師”培養,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重視現有資源的調整和優化,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對各類實驗資源不斷進行優化、改造,并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開發研制了一批實用性強的實驗設備,如軋機力能參數測試設備、起重機主梁疲勞試驗裝置以及基于組態技術的遠程監測系統等。同時,建設了集實驗、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實驗平臺,優化資源,節約成本,改善實驗條件,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二)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項目
以學科內在規律為主線,打破學科和課程間界限,針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重新規劃實驗項目和內容,按“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測控與仿真”等三大實驗主題構建“分主題分層次矩陣式實驗教學體系”。整合和優化實驗教學內容,設立獨立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機械原理、液壓傳動實驗單獨開課。更新和充實課程實驗教學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提高實驗質量。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實驗中,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占40%以上。創建與冶金機械密切聯系的高水平實驗教學項目,如高壓靜電噴涂控制、金屬結構疲勞可靠性、軋機力能參數測試、受控機構仿真與控制等。針對冶金設備大型、復雜等特點,將冶金設備系統CAE仿真、控制系統仿真成果融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對大型機電液系統進行自我設計和綜合實驗設計,進而完善個性化訓練,與實體實驗形成優勢互補。
(三)加強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
針對“卓越工程師”培養,將已有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學等課程設計進行整合,再增加機械測繪和冶金機械課程設計,實施系統化的多課綜合課程設計環節,分階段完成設計實踐任務。整個課程設計主體對象是源于工程實際的裝備,同時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如冶金機械飛剪機、軋機等,強調以系統觀點構思滿足設計要求的解決方案。另外,結合教師科研工作不斷豐富課程設計對象和內容,加強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
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卓越工程師”培養需要具有運行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除加強校內工程訓練中心建設外,重視推進與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較好地解決“卓越工程師”培養實習場所問題。將與教師科研密切相關的企業作為重點實習基地建設單位,以科研促進實習基地的建設。如部分專業教師科研課題來源于武鋼、鄂鋼及冶鋼等大型冶金生產企業,教師對現場設備及人員熟悉,通過科研與教學密切結合,既為廠方提供了技術支持與服務,又加強了學校同企業的聯系,為“卓越工程師”培養創造了良好條件,這也是穩定實習教學秩序與提高實習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卓越工程師”企業學習階段實施企業均是國內外知名的大中型企業,具有非常明顯的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點,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后流動站,具有非常良好的工程實踐條件,為“卓越工程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理想的軟環境和硬件條件。四、教師選拔及培養“卓越工程師”企業學習階段需要雄厚的師資力量,因此,加強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的培養和選拔至關重要。
(一)校內教師隊伍選用標準及培養
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需加強校內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校內教師實踐能力培養作為一種制度進行,承擔“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專業教師在履行崗位職責的基礎上,每年至少須3個月的企業工程實踐。工程實踐可以是承擔解決企業工程實際問題的工程項目或科研項目、現場掛職鍛煉、帶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教師工程能力素養,強化工程背景。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素質[7]。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讓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學科帶頭人指導青年教師,養成“嚴謹治學、從嚴執教、教書育人”的師德風范。要求年輕教師具有新的教學思想,科學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良好的工程背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培養青年教師:安排青年教師下企業鍛煉,加強工程教育研究能力培養;重點實驗室基金等優先資助;加強雙語教學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提升其英語口頭表達與交流能力;開展說課、公開課等活動,早日通過教學關。
(二)企業教師聘用標準及培養
“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中,武鋼等企業擁有一大批承擔國家重大機械裝備設計制造的專家和高級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卓越工程師”培養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在“卓越工程師”企業學習階段,學校與企業聯合成立協調小組,挑選責任心強、工程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授課教師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企業推薦教師在承擔學生實習指導工作之前,通過集中培訓、網絡培訓等多種方式明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的基本要求,并進行相應考核,考核合格者頒發聘書。定期安排教學工作經驗交流會,企業教師與校內教師共同交流教學經驗,共同提高教學水平。校外教師和校內教師均參加學期末的教學評估,及時反饋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信息,以達到不斷改進、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企業實習指導教師將承擔部分課程講授、企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工作。
結語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使得學生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冶金機械裝備設計、制造和維護,加強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開發能力、工程綜合能力及創新能力。(本文作者:鄒光明、杜敏、孔建益、侯宇、王興東、蔣國璋單位:武漢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