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卓越工程師教育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簡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高校中的實施情況,分析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的現狀及不足,從培養標準與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和企業培養質量保障等幾方面,探討航海類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校企合作培養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航海類專業;校企合作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以后,為了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企業需求,輸送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等工程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6月在天津大學召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會,正式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技術人才,推動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促進構建布局合理、適應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加快向教育強國轉變的進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對高校和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要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創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高校要與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標準,改革完善工程教師職務聘任、考核制度;高等教育要不斷擴大工程教育的對外開放。[1]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過程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重點改革的對象。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即“能力建設+知識探究+人格養成”,突出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對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累計一學年左右的時間在企業學習”這一硬性要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置兩種培養模式:第一種為“2.5+0.5+0.5+0.5”模式,即第1~5學期在校學習,第6學期在企業實習,第7學期回到學校學習專業知識,第8學期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第二種即學生在企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3]為實現“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各高校積極探索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如湖南大學逐步建立完善“學校—企業—學校”“國內—國外—國內”的“三明治”式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4]但是,一些具有教授職務終審權的高校尚沒有設置“工程型教師”職務。[5]在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上,企業具有諸多優勢條件,校企合作培養能夠整合企業和高校兩大優勢資源,服務于高質量工程人才的培養。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預招聘、雙向互選的人才選拔培養模式。學生在校期間,與企業通過雙向互選的形式簽訂三方協議,然后到企業接受培訓與學習。[6]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可以縮短工作適應周期,學校能夠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企業能夠得到更優秀的人才,最終實現三方共贏。但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相當一部分高校過于注重校友情節、師生關系等非組織要素,這使得校企合作的關系變得十分脆弱。[7]大連海事大學作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于2015年組建了第一個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學校努力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輸送綜合素質好、安全與環保意識強、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級航海人才。本文以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為例,對航海類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二、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培養概況與不足
1.培養概況大連海事大學(以下簡稱“學校”)是交通運輸部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第二批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高校。根據國家戰略和交通運輸發展需要,學校于2015年組建了第一個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在合作企業的選擇上,學校經過多方研討,最終選擇與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達成協議。該公司與世界多家實力雄厚的國際航運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在校企合作中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第一屆卓越工程師班計劃招收30人,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面向全體航海技術專業一年級學生進行招生選拔。學生自愿提交申請并參加英語測試、面試和心理測試三個考查環節,最終遴選出30名立志從事遠洋運輸事業、英語基礎好、心理素質強、綜合表現優秀的學生組成卓越工程師班。整個選拔過程由學校和企業合作完成。在培養方案的制訂上,以學校優勢專業為基礎,結合多年辦學經驗,制定了“1+1.5+1+0.5”的簽約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第1學年在校學習基礎知識;第3~5學期由校企聯合培養;第6~7學期為船舶實習,以企業指導為主,學校配備相應的教師;第8學期回校完成畢業課程。
2.存在的不足截至目前,學校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已經組建3期,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培養標準較普通班無本質區別,未能更好地體現“卓越”。與普通班相比,卓越工程師班制訂了單獨的培養方案,在專業課方面增加了課時量,同時增加了英語口語的課時,實習期從普通班的1個月延長到3個月。但在專業課的設置和實操能力培養方面并無本質上的差異:如在油船、化學品船、特種船等船上工作資質的認定方面,普通班和卓越班學生在校期間均未涉及;在課程設置上,卓越班與普通班基本相同。第二,教學內容更新不夠及時。當前,船舶大型化、智能化的飛速發展對船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卓越工程師班目前的課程設置仍存在與行業和技術發展脫節的陳舊課程;在教學內容上,仍未突破舊有模式,存在“換湯不換藥”、沿用老教材的現象,有些課程內容已不適應形勢的發展。第三,教師的任用及考核政策和辦法有待健全和細化。由于卓越班成立時間較短,在教師的任用和考核方面缺乏明確的標準和獎勵政策,對有豐富航海資歷和教學經驗的教師缺乏獎勵機制,對青年教師缺乏激勵機制。第3~5學期,按照培養要求,至少要保證有6門專業課由具備5年以上海上資歷的教師主講,這對卓越班任課教師的選拔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第6~7學期,學生在船實習期間,缺少專職人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并全程負責學生的教學實習任務。第四,學生在船實習的教育和管理需進一步明確考核指標,以突出校企聯合培養的特色。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過程中,只選取了一家合作企業,雖然有利于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但不利于發揮不同企業的特點和優勢;學生在船實習期間,采取了與普通實習船員同樣的管理模式,未能針對卓越班特點進行教育、管理和考核。
三、航海類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校企合作培養對策
1.培養標準與培養方案的制定卓越工程師班培養標準與培養方案的制定,要在航海技術專業普通班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精神,借鑒各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的寶貴經驗,緊密結合航運市場發展和需求,服務國家戰略,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提升,制定具有海事特色的人才培養標準與培養方案,為國家實現海洋強國戰略培養應用、創新、實踐型人才。2.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海事教育相關高校要以培養高精尖航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走在航運發展的前沿,敢于淘汰陳舊課程,積極開設符合發展需要、切實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新課程;鼓勵教師研究航運新動態,掌握新技術,編寫新教材。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高校要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根據工程教育特點,不斷強化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師隊伍建設高校要注重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在卓越工程師班師資配備上,除了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外,還要具有5年以上海上實踐資歷。如果不能滿足條件,至少要保證達到6門專業課由具備5年以上海上資歷的教師主講。積極探索激勵機制,在評職和待遇等各方面給予卓越工程師班任課教師優先保障,促進持證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4.企業培養質量保障學生在企業的教育培養是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努力提高企業培養質量。一方面,要保障合作企業的質量。在校企合作培養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遴選機制,保證合作航運企業的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培訓和學習平臺。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學生在船的培養質量。學生上船實習后,做好配套的師資配備和政策保障,尤其要注重在船上的教育和培訓,從而大幅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航海類專業理論性強,實踐能力要求高,如何辦好海事類本科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交通運輸發展需要,是航海類本科院校積極探討的重要課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航海類專業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措施等方面的改革,推動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使得教學模式真正由重理論、輕實踐向重實踐、求創新轉變。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取得一些成績,也存在許多問題,有待在今后的辦學中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EB/OL].(2011-01-08)[2018-09-22].
[2]張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和實踐[J].創新人才教育,2013(2):38-41.
[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類專業培養方案(本科層次)[EB/OL].[2018-09-22].
[4]湖南大學.湖南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進展報告[EB/OL].[2018-09-22].
[5]林健.勝任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科教師隊伍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6]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7]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進展評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2-24.
作者:張榮璇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