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路工程路基質控的處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路基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分析
1.1做好施工組織工作施工準備是施工正式啟動的事前環節,其事務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明確構造物和路基的銜接關系;進行實地調查與分工,進行人員配置;確定機械進出場位置與順序,再次確定機械使用標準,尤其是壓實設備要合理配置,以保證路基的強度;仔細審閱施工文件,進行二次地形、地質等因素確定,并根據變動進行填、挖土質調配,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與調整等。
1.2場地清理工作在清理場地時,要做到廢物清理和利用物收集兩方面工作。樹根、垃圾、易生植被以及一些不良土質要進行清除;大石塊,大碎塊要清除,或是將其砸碎后進行路基填充再利用,這不僅清潔了地表,而且做到了廢物利用;對地表水、腐爛物進行時清理,以避免對路基的侵蝕作用;對軟地基要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進行地表壓實工作,并進行地表平面度檢測,發現雜物存在或是路面不平進行及時處理。
1.3材料選擇工作路基填料用土是維持路基穩定性的基本因素,在選擇中,必須加強用土控制。進行土質分析,進行CBR值、標準擊實等檢驗,避免淤泥、種植土等各種劣質土用于路基填充之中;在軟土基材料選用中,同樣要注意用土質量、規格以及性質的適應性,同時避免大石塊、沼澤土等材料的使用,而在無廢棄場地的個別路段,則要采用水泥、石灰等特殊材料進行固結處理;選擇擊實標準的,具有最大干容量和最佳含水量的材料,在保證排水的同時,增加壓實度。
1.4排水處理工作在填筑路基之前,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避免路基因受積水浸泡造成路基下陷,特別是在一些黃土、粘土等細顆粒的土基處,由于這些土質遇水會形成泥漿,或容易造成路基下降,所以一定要加強排水。依據設計進行施工放樣,要在一些關鍵點,尤其是洼地、排水溝等一些排水條件較差的地區建立臨時水準點和坐標點,根據水位變化做好記錄,并對記錄進行分析,以便于了解水位變化情況。確定路基坡腳放樣的準確度,依據設計要求確定路基寬度,保證路基寬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在路基坡角內,進行清理工作,并進行及時壓實,壓實度一定要符合設計標準,以達到清理路面和壓實路基的目的。在施工過程中,要對路面雨水或積水進行及時處理,進行持續性和階段性檢查,對排水不良的地位,進行相應措施處理。在施工過程中,要在保證路面平整度的同時,設置一定的橫坡度,在路基頂面兩側設置擋水埂,一般來說,每隔10m開一個口,這就起到了及時排水的作用,有利于路基穩定;加強施工場地附近的臨時排水設施設置,同時設置坡度適宜的橫坡,及時對施工場地進行排水處理,以保持施工路基的穩定性。
1.5分層填筑工作路基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分層填筑和分層碾壓,這是提升路基穩定性的重要前提。其一,分層填筑工作。在填土工作中,加強填土厚度控制,根據填土厚度和松浦系數確定單位面積的用土量,如構造物兩側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進行收方計量,合理控制用土量;保證土源一致性,同一種土填筑厚度一般大于50cm;進行階段性水量測量與控制,避免帶水壓實現象發生;路基填筑要全幅填筑,以達到一次到位之目的。其二,分層碾壓工作。根據土質選擇適應性壓實機械,依據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有邊界向路基中心進行壓實,嚴禁路改工程中滾填,一般要求路段壓實度要低于30cm;進行壓實檢測,避免漏壓或重復壓實;控制壓實度,通過實驗路段進行機械配用和壓實次數定位,將含水量控制在最佳范圍,防止出現彈簧現象;加強技術性檢測,針對不合格壓實結果進行技術性處理。
1.6坡體穩定性處理工作坡體穩定性是影響路基穩定的一個因素,其不僅表現在路基兩側的坡體穩定,而且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坡體穩定性控制。對上坡體施工時,要控制欠挖、超挖現象發生,保證坡體的穩定性,以避免因坡體松動引起的排水不暢;在石方爆破時盡量使用中小炮,并采用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因大炮強度大、爆破規模大而造成的大規模土質松散,進而造成坡體失去穩定性;做到開挖和平整同時進行,要求及時對開挖處進行平整、回填處理,避免坡體出現,若路床等面有超挖現象,則要及時清除松方,并及時采用透水性材料填充,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壓實,以達到與其他路床標準的統一性。
2結論
路基質量是公路整體性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提升路基質量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地質、地形、水文、氣候等多項客觀性影響因素,對路基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施工前、施工時各環節的質量控制,尤其是排水、壓實、材料等關鍵性因素質量的控制,來實現路基的整體性質量提升,從而達到提升公路質量的目的。
作者:馬紅莉 關戰平單位:洛陽市新安縣農村公路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