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交口灌排工程的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排水工程改造原則
交口灌區排水工程改造以“灌溉工程與排水工程并重、自流排水與泵站排水并舉、澇堿與洪汛同治”為規劃主線,以現有排水系統為基礎,以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礦化度分布、明水區域等資料為依據,采取疏浚溝系的方法對排水系統進行分區治理,恢復排水系統正常功能,保證區域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1.2排水工程改造后應達到的目標
灌排系統改造后,灌區糧食產量提高15%~20%,排水工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逐步使灌區12萬畝明水面積消失,將29.33萬畝漬澇面積(地下水位埋深0~2m)減少為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排水體系,達到了排水設計標準,為糧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交口抽渭灌區排水工程改造內容
2.1灌排系統工程建設
對4條干溝進行清淤改造,長55.67km,邊坡整修145萬m2,改造建筑物220座,其中橋梁140座、渡槽80座;對31條支溝進行清淤改造,長164.25km,改造建筑物709座,其中橋梁377座、渡槽306座、匯水26座;對66.60萬畝田間排水工程進行清淤改造,改造斗農溝長度919.08km,改造建筑物1998座,其中匯水666座、生產橋1066座、渡槽266座;對新增9.88萬畝田間排水工程進行規劃與施工建設,其中開挖明溝7.88萬畝,改造建筑物260座;改造暗管工程2.0萬畝,斗農溝暗管長43.04km,改造建筑物184座,其中匯水8座、檢查井176座;對灌排管理單位及干支溝管理房進行修繕與改造,為管理人員提供干凈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2.2輔助其它工程措施,合理控制地下水位
加大灌區豎井排灌力度,按照集中開采為主、分散布井為輔的原則布設機井,開采地下水資源,利用機井取水與灌區水源混合搭配進行灌溉,這樣以來,既增加了水量,擴大了灌溉面積,也提高了灌溉保證率,為改良鹽漬土和培肥地力創造了條件。其次,積極發展滴灌、標準溝畦灌、膜上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可改善灌區供水狀況,減少地表水對地下水的補給,合理控制地下水位的高程。
2.3利用非工程措施,加快治理進程
利用流域水土保持和其它農業生物措施,繼續實行退耕還林,在農田內部采用土地平整、土壤耕作、栽培技術,以及科學培肥地力和其它措施(如化學改良、土壤沖洗、地膜覆蓋、摻沙、蓋草等),推廣優良品種,種植耐鹽作物,增施有機肥,引洪壓堿,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內在的防鹽、抑鹽條件,不斷提高土壤肥力,根治灌區農田內澇鹽堿災害。
3交口抽渭排水工程運行期管理
在灌排工程改造中,堅持“建好一處,管好一處,用好一處”的思想,在灌區排水工程管理上,實行專管和群管相結合,建立和完善灌區管理單位-縣(區)排堿工程管理局-鎮水管站-村管理分站(群眾管護機構)四級管理機制。其中,交口管理局下設排水工程管理處,負責灌區排水工程的業務指導,對沿河排水站及附屬工程進行運行管理及維修養護,依法打擊破壞排堿工程的行為。各縣(區)、鎮、村(組)成立排堿工程管理三級管理組織機構,以村為單元,以農民用水者協會為依托,成立群眾管護隊伍,負責行政區域內排堿工程日常管理工作與管護維修任務。目前,排水工程服務于弱質產業—農業,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中被定性為公益性質,通過公共財政逐年落實管理與維修資金,使灌區排水工程“兩費”有了固定來源渠道,也使灌排工程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建立縣、鄉、村三級工程管理考核制度,依照《水法》、《水工程管理條例》和《灌排工程保護賠償補償辦法》的要求,取締一切危害排堿工程障礙物,將保護賠償補償辦法規定的適用范圍、管理權限、主體、標準、操作程序以及違法承擔的法律責任明確告知責任人并督促落實,使排灌工程置于法律保護與監督范圍內,為工程管理提供組織和機制保障。
4結論
交口灌區排水工程改造分年度進行,通過改造灌區排水系統,已逐步恢復了原設計能力。這樣以來,灌區不僅避免了內澇災害損失,保證了灌區農業生產,同時也提高了灌區灌溉、防洪和排堿除澇的能力,改善了灌區生態環境,保持了農田鹽堿平衡,充分發揮了灌區在糧食生產方面的安全保障作用。
作者:白曉斌姜渭玲單位:陜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