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工程課程體系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情況
我國的環境工程專業多脫胎于一些傳統專業———如給水排水工程、化學工程、能源工程、農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等。在辦學過程中,受母專業及師資的影響,課程結構、教學內容,甚至培養規格和教學基本要求,校際之間都有不少差別。為便于管理和衡量教學效果,200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確定了新的環境工程專業規范,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課程和要求,制定了一些核心專業課程。但由于環境工程專業涉及范圍的廣泛性,加上各個學校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建設,導致了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多樣性和龐雜性。如有的學校以土木類專業為主的,環境工程課程體系就以此為基礎,添加了許多該專業方面的課程;有的以化工類專業為基礎,課程體系設置偏重于化工;有的以農學為基礎,結果課程體系偏重農學。當然,課程體系設置的多樣性一方面能充分發揮各個學校的學科專業優勢,為就業廣開門路;但另一方面,若缺少了環境類的一些通用核心課程,使得專業不符合專業規范要求。筆者以為,應當以指導委的課程設置為基礎,少量的課程可以根據學校特色加以引導,通過設置專業特色方向等進行實施。為積極應對就業形勢,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也勢在必行,本文以就業為導向,提出課程體系安排的一點想法。
面向就業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群建設
環境工程專業方向的設置是否合理,對專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將嚴重影響本專業的生源與畢業生就業問題。因此,在進行本專業的培養計劃修訂過程中,就業的導向作用必須得到足夠重視,尤其在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以便未來學生進入社會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為有效進行課程體系整合和加強就業能力培養,根據本專業就業的可能方向,形成特色鮮明的多個支撐就業方向的課程群,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根據可能的就業方向,分設幾個重點課程群,各位專業老師根據自己的科研方向加入相應的課程群中,形成課程組師資隊伍,負責該門課程的建設。本文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指導委員會的專業規范[4]要求的基礎上,主要針對專業課這一部分進行課程群的一個劃分。
1課程群建設目的
課程群建設是指圍繞該專業的不同就業方向選取幾門課程形成共同支撐作用;課程群中的課程相互之間形成有機聯系,同時又自成體系。課程群是專業與具體課程之間的重要過渡環節,是建設師資隊伍、制定培養計劃和開展教學改革的重要平臺。如江蘇大學依據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學科特點,在培養“通才”的基礎上,構建了“污染防治技術課程群”、“環境管理課程群”和“專業特色課程群”等方向課程;每個課程群由3門以上課程組成,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緊密,內在邏輯性強[5]。同時,課程群的建設有利于促進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實踐效果。
2基于就業導向的課程群
縱觀環境工程的專業課設置,從環境要素角度可以分為: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和資源生態類控制工程。總結環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大致為以下幾個方面:政府環保部門或事業單位(選調生、公務員招考)、環保企業(公司)、報考研究生、跨專業就業和自主創業。根據上述就業去向劃分為以下幾類:工程設計實踐類。該方向模塊的主要課程有: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物理性污染與控制工程、生態工程。未來就業去向:政府環保部門或事業單位、各類環境保護公司和廠礦企業,這一方向應是學生就業的主體和專業主要的培養方向,需求的人才數量也大,而且以后可以進行環保工程師考試。環境監測類。該方向模塊的主要課程有:環境監測及其實驗、環境工程實驗、分析化學和現代分析技術。該方向未來就業面向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如環境監測站)或企業中的環境監測實驗室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環境評價。該方向模塊的主要課程有: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評價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系統分析和清潔生產。主要從事環境評價和環境咨詢服務工作,進行環評報告編制,進行環評工程師職業考試。而且隨著環評機構、公司的增多,對于環評人才的需求量將會增加,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就業方向。環境規劃與管理。該方向模塊的主要課程有: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管理學、環境法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系統分析、環境數學模型、環境生態學、環境遙感和環境信息系統。上述的就業面向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及事業單位、企業的環境管理部門或高校、科研機構。特色類課程。在完成基本專業課程配置的基礎上,為充分利用學校學科特色,可增加該特色方向的一些課程作為未來就業的培育方向。例如:若學校的機械類專業較強,可以適當引導部分學生從事環保設備的開發研制或者進行環保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技術支持;若學校土建類學科較強,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工程施工、工程監理類課程,引導部分學生在該領域就業;若為農業類院校,可以引導環境與農學的交叉,吸納部分學生就業;若為地質類院校,可以引導部分學生進入環境地質領域就業。這樣,一方面保持了環境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體系的穩定,另一方面各個學校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對于就業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結束語
當然,影響就業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僅選擇專業課程體系組合建設這一角度進行了分析。通過上面的輸理,每個學校以環境工程指導委員會的專業規范為基礎,可以根據自身的特色和相應的優勢,適當地調整少數專業課程以突出自己的特色,且又可兼顧就業方向,既保持了專業課程體系的規范性,又不失課程體系設置的多樣性。當然,有些課程具有涉及多個模塊的性質,本文的課程群劃分只是從就業角度的一個相對劃分。(本文作者:陳廣洲單位:安徽建筑工業學院環境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