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坑支護設計評審中錨索系統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坑支護設計方案評審與基坑支護施工方案評審在本質上是不同的。設計方案評審針對的是設計的合理性,以期從源頭控制工程安全。目前,對基坑支護設計評審方面的研究多與基坑支護施工方案評審和評審專家系統有關。近年來,廣州市在基坑支護設計方案評審管理中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現狀介紹、常見設計問題綜述及管理原則探討等方面。筆者通過總結廣州市基坑支護設計方案評審報告中有關錨索系統的常見設計問題,提出了評審管理中的注意事項,以期拋磚引玉,為今后順利開展評審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評審報告結論分析
通過分析近年來廣州市公共建筑、公寓建筑、公路隧道和電力隧道(不包括地鐵、城軌建設)基坑項目設計方案評審報告后發現,一些問題被專家反復提及,尤其是錨索系統,出現問題較多。2009—2014年間,評審報告里錨索系統被應用的項目數量及評審項目總數見表1,經常出現的錨索系統設計問題見表2。將表2中的問題以代號形式表示,其出現在評審報告中的頻率和隨年份變化的情況見圖1。從圖1中可知,這些常見設計問題反復出現,且每年出現的頻率也大致相同。除了常見的10個問題外,還存在永久錨索未采取耐久性保障措施等設計問題,但因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沒有計入表1。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圖1只反映了常見設計問題出現的頻率,并不意味著工程事故的發生和工程質量的降低,因為這些設計問題是可以通過反復修改設計文本或改變支護結構形式加以解決的。
2評審管理
廣州市基坑支護設計方案評審模式正在逐步向全方位的市場化發展。為了進一步規范評審行為,必須對評審的管理原則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實現其精細化管理。
2.1評審行為的本質專家的評審就是專家經驗的社會分享,目的在于從專業角度為安全合理地施工保駕護航。在基坑支護設計方案評審中,專家還代替基坑施工潛在影響范圍內的居民進行安全聽證,以期減小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認真對待評審工作,積極對評審結果作出反饋和響應,將使評審雙方的業務素質都得到提高。
2.2評審過程中對專家的要求在基坑項目設計方案評審過程中,專家的專業和水平應該涵蓋各個層次才能真實反映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在專業方面,巖土、結構等“大土木”專業的專家都是評審市場急需的人才;在內容方面,無論是力學本質還是工藝細節,都是專家評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從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到檢測、監測、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專家參與把關。為此,具有評審資格的專家應是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年齡在35歲及35歲以上,如具有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或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資質,則年齡可適當放寬。
2.3評審過程中對專家組長的要求在以市場為主導且常常缺失專職評審管理者(答辯秘書)的情況下,專家組長在評審過程中往往要兼作答辯秘書。為此,專家組長必須站在行業管理者的角度,幫助業主理清思路,以使評審報告兼顧業主利益和社會效益;專家組長還要集思廣益,統籌管理,以使評審報告形式正規,專家意見具有建設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時,為保證評審報告真正起到把關作用,專家組長還要負起責任,督促設計者落實報告中的修改意見,以避免“審而不改”現象出現。
3結論
基坑支護設計方案評審作為一種外審形式,可以避免將設計中的潛在問題遺留到施工環節,因此必須認真對待。在評審過程中,專家立足實際、嚴格把關,設計師嚴肅答辯、積極反饋,不僅可使評審工作實現精細化管理,而且還可以使設計者和評審專家雙方的業務素質都得到提高。
作者:鄭建業 單位:廣州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