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層建筑設計城市空間整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十八世紀末的產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發展與經濟的繁榮,大工業興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來,造成用地緊張,地價上漲,城市范圍逐步擴大仍感局促,為了在較小的土地范圍內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積,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層發展——這是高層發展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說,高層建筑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產物。高層只有在城市的滋潤下才能較快地蓬勃發展,而城市的發展也依賴高層的支持。
城市空間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為我們提供各種活動的可能,它是城市內的建筑物、道路、綠地、廣場、公共服務設施等實體以及由這些實體所構成的立體空間,也是人處在其中能真實、直觀感受到的空間。
高層建筑是否與所處的城市空間融洽,其評價標準相當一部分取決于人處在所創造空間中的感受。我國高層建筑的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熱潮,隨之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最顯見的是城市整體空間形態遭破壞,城市空間失去識別感與歸屬感,高層建筑自身也缺乏美感。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由于建筑設計者受條件限制(用地問題、造價問題等)往往不會考慮建筑與城市的關系。因此,探討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做到與城市空間的整合是有必要的。這里從高層建筑形態設計為出發點,來談談其與城市空間的整合。
1高層建筑后退廣場與城市空間
高層建筑其體量巨大,往往給街道空間一種突然的壓迫感,使人感覺好像從一個大空間突然進入一個小空間。處在街道兩旁的高層建筑在設計時應該對其進行后退處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設計一個廣場空間,這個廣場空間就建筑本體來說起到了緩沖作用,并且是對建筑的場所標識;就城市空間而言,后退廣場在城市空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往往能成為城市的共享空間,使城市空間變化豐富。有的建筑師甚至直接設計成下沉式的廣場,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安靜的休閑場所,而且使建筑塔樓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這種下沉式的廣場往往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就空間形式而言它是一種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間。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廣場和建筑應該作為一體來考慮。
2高層建筑主體設計
高層建筑承擔著城市的高級偶像的作用。高層建筑有提供天際線視覺趣味的獨特的城市設計機會,能夠創造壯麗的天際線,而在街道層上卻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頂部一般服務于天際線,襯在天空上的形狀是高層建筑“聯系于無限”之點,是塔樓的一個特色。沒有天際線的摩天樓大概就像空間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體快。像高度發達的紐約和彈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樓大廈堆砌起來的,且看這兩大城市的天際線,錯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間中穿插的塔樓,為城市的天空勾畫了優美的輪廓,線條生動活潑、色彩繽紛多變。城市的天際線只是一維的立面邊線為主的輪廓線,可正如一幅藝術攝影,照片是單向面的,可它反映的是三維的城市空間,以及整個城市風貌的特點。也就是說,三維城市空間的布局,不僅僅是功能性的問題,也有個審美意向在內——對建筑風貌的選擇與城市風貌的構建。城市天際輪廓線,是城市規劃宏觀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參照,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與美學的體現。
3高層建筑的整體尺度
整體尺度是指高層建筑各構成部分,如:裙房、主體和頂部等主要體塊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給人的感覺。一個十分均衡勻稱的建筑體,就是要通過理解和運用有數學關系的比例系統并征對實際被感受到的各種條件要求加以調節,營造出一種自然而然的愉悅、和諧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協調,同時能夠滿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也可稱之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體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設計時要注意下面的兩點: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協調
不難看出一個美的高層建筑是裙房、主體和頂部三者相結合的產物。當其三者合理的處理比例尺度的問題,同時這種尺度比例關系應是統一的,這樣建筑物才會給人舒服的感覺。然后在加入適當的裝飾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動化。總之這三部分的比例關系是高層建筑形象設計的重點。
(2)高層建筑中立面細部尺度應有層次性
立面設計的結構構成必須明確劃分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與整體的關系相配,以達成令人愉悅的觀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較低矮而橫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戶開間之類,其比例必定使寬闊狀為主導,而高層建筑則以修長的因素更有利于綜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這一原則使高層建筑產生強烈的統一性和協調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兩點外,還應考慮細部尺度。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從城市設計的整體角度對其進行分析,高層建筑不是單個存在,而是整體存在。城市設計及城市規劃應將高層建筑群集中設計,以形成城市的主節奏,使城市天際線統一且富于變化。然后根據不同街區的需要設計具有該區特色的高層建筑,最后使高層建筑與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圍環境相適應,最終達到城市設計的目的。
4高層建筑生態設計與城市空間
隨著近幾年來資源短缺問題的出現,全球提出了可持續性發展,而高層建筑就環保節能方面來說是很浪費的,隨之就出現了生態型建筑的概念,這是在當今建筑設計思想中的一種新思潮。高層建筑生態設計具有一些共同特點,它們都注重把綠化引入建筑樓層,考慮日照、防曬、通風,以及與城市環境的有機結合等因素。此外,屋頂綠化也是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做法,可以看出建筑的第五立面顯得尤為重要,最重要的是使城市空間更加豐富。伴隨著建筑物的增加,大塊的綠地面積銳減,相應的環境條件愈加惡化,致使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和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可看到在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中,都充分利用各塊綠地,增加綠地面積,即便這樣,還是達不到人們預期的目的,而現代建筑物大多為平屋頂,屋頂多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板結構,現代的建筑方法是在預制板上面做隔熱防水層,從空中鳥瞰,一棟棟樓群好似戴著黑帽子,住在屋頂的居民也備受瀝青之害,過著冬冷夏熱的生活。近兩年許多人開始建造屋頂花園,讓死氣沉沉的屋頂生機盎然。
5高層建筑頂部造型處理
造型獨特的頂部設計對高層建筑的整體形象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并成為林立在建筑群中區別于其他建筑的一個重要標志,即是城市的標志。在十分重視城市空間設計的今天,高層建筑頂部造型在保護傳統街道空間特色和維護城市空間形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段時間以來,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膚淺甚至盲目地把它僅僅當作權利、財富和技術的象征,極力追求所謂的個性,而產生了一批極盡奢華甚至怪異的高層建筑頂部,或者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制造了大量平庸的復制品。這個結果導致了整個城市空間的破壞,城市整體性的支解和“千城一面”的局面。
高層建筑是城市空間的元素,優秀的高層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間的明星建筑而是一個創造人性的場所,又融入文脈的關系,不去破壞城市空間的和諧。優秀的高層建筑要考慮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眾利益為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在高層和城市的發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觀和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健康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