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圍護結構的綠色建筑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綠色建筑設計方法的基本原則
最初,綠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為本,是一種為人類提供居住與使用的空間,使得人類的各項要求得到滿足。綠色建筑相對于普通的建筑而言,其功能并未得到改變,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資源的有效利用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物盡其用,維持自然的平衡,因地制宜。
1.1健康、舒適的原則綠色建筑應該以人性化、舒適為首要原則,從根本上體現出來對于人類的關心。所營造的是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休閑與工作的空間。其主要體現在無公害的建材、優良的通風及采光條件等。
1.2簡單、高效發展的原則綠色建筑還應該充分的考慮到經濟效益,真正的做到能源與資金的最低消耗率。在設計的過程之中,應該本著簡單、節約的原則,例如在設計門窗位置的時候,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各類室內布置的要求,盡量避免過大的改動。另外在選擇能源的時候,還得充分的利用當地的氣候條件及自然資源,盡量的利用各類的可再生資源。
1.3整體環境優化的原則在環境之中建筑是其中一部分,應該與周圍的環境交相呼應,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追求最優的環境效益。建筑設計的關鍵之處就體現在對于建筑以及周圍生態平衡、協調的進行規劃,從根本上遵循社會與自然環境統一,將其中各個因素進行配置,最終來優化其整體的效果。
2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策略分析
2.1綠色建筑能源的規劃與利用1)對于“綠色建材”的開發與生產。從根本上使得隔熱保溫的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改革屋面與墻體的本質,最終就可以強化住宅建筑保溫隔熱的性能。現如今,新型的非承重墻體材料逐漸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并且在高層框架的建筑結構之中也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然而大部分的多層磚混結構的住宅依舊采用的是之前傳統的實心粘土磚,這不僅僅會使得土地資源消耗掉,也會因為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相對比較弱,最終導致了建筑能源消耗率居高不下,嚴重的影響到居民居住的舒適性。所以,目前的多層混合結構住宅墻體革新應該將重點放在新型節能承重墻體的應用之上。2)自然采光與自然通風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可以算的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主要就是通過開窗、中庭、玻璃幕墻等等手段來讓室內的光線充足。為了有效的改善建筑物本身采光的質量問題,充分的利用各類自然采光新技術;自然通風主要就是通過建筑群的布局、朝向及其形體設計等等,依據當地風向的實際情況來獲得自然通風的最優化。3)熱量收集系統的設置。有效地利用熱媒(比如水及其密閉的空氣間層等等)的手段來進行熱量的收集。在建筑智能控制的系統之中充分的按照其需要的情況來為建筑物及時的提供所需的熱量。
2.2建筑圍護結構的綠色節能設計1)屋頂水池及綠化的設計。在屋面之上蓄有一定量的水,從而就可以利用水蒸發之后轉化成太陽能。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通過水蒸發與流動可以及時使得所蓄積的熱量揮發,從而降低屋面的溫度。且蓄水的屋面還可以有效的使混凝土的使用條件得到改善,進而相應的也就避免了由于雨水與暴曬而引起伸縮反應。同時還要適當的種植綠化植物,其可以很好的起到遮陽與同化的作用,與此同時,綠色屋面就會由于植物自身的蒸發與蒸騰而消耗掉熱量,最終就會降低空氣里面的溫度。由此可見,屋頂綠化不僅僅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熱島效應,還會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市容市貌。2)設置雙層玻璃幕墻。目前,這種雙層的玻璃幕墻已經獲得業內外的一致好評,其被稱為是“可以呼吸的皮膚”,其主要就是利用兩層或者是三層的玻璃來作圍護結構,在一般情況之下,內層采用的是中空Low-E的玻璃,然而外層則是利用普通的鋼化玻璃,這樣一來內層和外層之間就會留出來一定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空氣夾層。
2.3節水與雨水綜合利用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對于水資源的消耗程度與日俱增,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頭等大事就是水資源如何科學、合理的開發與利用。綠色建筑的指導思想就是可持續性,可以收集雨水,廢水進行循環利用,中水處理之后回用等等的有效措施來最終達到水資源綜合利用最優。
總之,現如今,在這個建筑創作之中,綠色建筑的實施很好的解決了之前各種能源利用率的問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在不同區域環境,將生態系統的各類危機完全的消化,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創造出來。
作者:王釗單位: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