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控制工程專業課程培養形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進行高等院校專業調整時新設立的一個專業,該專業涵蓋了原來的部分機械類專業和部分材料類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設置旨在培養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備機械科學、材料科學、自動化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夠在材料加工原理、材料成形過程自動控制、成形工藝過程及裝備設計及先進材料工程領域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制造、生產組織管理,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學研究類型或工程技術和管理類型的高級人才。我校于1999年在原“熱加工工藝及設備”專業基礎上建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并按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內涵,制定了新的涵蓋鑄、鍛、焊等相關老專業的寬口徑的培養計劃。經歷了十多年的反復調整、建設與實踐,一些涉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培養與發展的問題得到逐步深入的探討,使我們在堅持加強基礎知識,擴展適應領域,進行寬口徑的通才式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明確了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根據國家、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需求來培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專業人才。
1寬口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是對原本按行業領域和材料加工工序設置專業的一次改革,對我們學校來講這種改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首先由教育部頒布專業目錄,我們再根據新的專業內涵制定寬口徑的培養方案,按照新的培養方案進行教學組織和實施,培養符合寬口徑的專業人才。經歷了十多年的專業建設與實踐,我們認為,這一專業教育的改革客觀上適應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飛速發展。對應于原窄口徑專業培養模式下的工業企業,其生產的產品更新換代非常緩慢,產品品種單調,一種規格型號的產品甚至連續生產幾十年,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按照有限技術和工藝模式安排加工和生產,常常只需熟悉和掌握一種工序足矣。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在學科發展和交叉的帶動下,新技術、新工藝大量涌現。這要求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更多地熟悉和掌握產品的各道生產加工工藝。以我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師與企業聯合開發某種鋁合金焊絲為例,完成這樣一個課題涉及了鑄、鍛、焊。首先需要設計焊絲的成分,成分設計必須掌握焊接原理和工藝。其次需要我們根據設計的焊絲成分熔配鑄錠,這又需要掌握相關的熔煉鑄造技術,這些相關技術掌握不好,鑄錠成分不容易達到成分設計要求,鑄錠缺陷多,直接導致熔煉鑄錠及成分檢驗的次數增加,研發費用增加,研發時間延長。最后需要將鑄錠擠壓和拉拔成焊絲。擠壓和拉拔工藝制定不當難以制出合格焊絲,實際上,有些設計的元素加入量影響到材料的塑性,使材料難以拉拔成絲。我們認為此課題的開展與完成很好體現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專業內涵和要求。
(2)符合通識教育規律要求。當前高等教育中,工學各專業的外語能力、計算機知識和能力要求不斷加強,素質教育得到強化。在學制不變的條件下,寬口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不可能達到原鑄、鍛、焊的專業要求。實際上,現階段由于企業在工藝、技術方面的保留,以及技術、工藝的飛速發展,寬口徑模式下培養的學生沒有必要,客觀上也難以達到掌握專業技術的“專才”。因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專業知識和將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尤為重要,培養應更注重授學生以“網”,而不是給學生以“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寬口徑的培養方案是可以為學生將來從事鑄、鍛、焊具體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3)學生的適應性得到加強。目前學生就業不再是在原鑄、鍛、焊等相關老專業設置時按行業不同、實行專業對口、學以致用的訂單式培養,而是一種雙向選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涵蓋鑄、鍛、焊等相關專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擇就業的專業。寬口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較大程度地兼顧了學生的個體發展,拓寬了學生興趣、愛好的發展空間,體現了以人為本。
2寬口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應與學校特點和區域經濟特色相結合
雖然國內各高校在建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時的基礎不盡相同,在該專業設置初期,無論是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或是普通院校,在培養目標定位上高度一致。這種高度一致,不能滿足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同時也不利于學校特色的發揮。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建立初期,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涵蓋了原鑄、鍛、焊的專業主要課程,并不設置專業方向,其初衷是厚基礎、寬專業。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這種設置對原有的基礎考慮不足,沒有注重特色發展。在原鑄、鍛、焊3個專業的“鍛”方向上,我校無論師資還是教學實驗設備都比較薄弱,即使在我校的工業訓練中心(工廠),塑性成型加工手段也是不足的。與“鍛”不同,“鑄”、“焊”兩個方向上,我們的師資較強,教學實驗設備儀器較為齊全,專業教師承擔的研究課題也主要涉及“鑄”、“焊”兩個方向。基于這一現實基礎,我們于2008年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專業課設置進行了調整,在專業必修課《材料成型理論》和《材料成型工藝》中,只講授和加強“液態成型”和“連接成形”內容。為保持拓寬專業知識面,與塑性成形課程相關內容在選修課程中開出。同時結合區域經濟產業特點,通過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逐步由黑色金屬基礎向有色金屬加工成型技術拓寬。
3寬口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對專業教師的要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設置以后,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最突出的問題是《材料成型理論》、《材料成型工藝》課程。多數學校的做法是,將原鑄、鍛、焊等相關專業中分別設置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工藝課程整合壓縮為《材料成型理論》、《材料成型工藝》。雖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已建立十多年了,但其專業課程教師還基本是原鑄、鍛、焊等相關窄口徑專業培養模式下培養的,因此,各校的《材料成型理論》或《材料成型工藝》課程大都分為幾個部分,由多個教師共同承擔,這種授課方式影響到課程的內在聯系性和教學上的連貫性。另一方面,與《材料成型理論》、《材料成型工藝》課程對應的涵蓋鑄、鍛、焊等內容的教材多年前已經出現,但現有的這些教材都還沒能通過一個主線將各部分內容很好地有機結合起來。這些教材大都用“成形”的概念,如“液態成形”、“塑性成形”和“連接成形”做主線,但在教材內容中又不可避免地使用“鑄”、“鍛”、“焊”的概念,并使分屬原來“鑄”、“鍛”、“焊”課程的內容在《材料成型理論》、《材料成型工藝》中相互穿插。這又給一門課程分為幾個部分由多位教師共同承擔,在授課內容銜接方面帶來困難。此外,現有的各種版本的《材料成型理論》、《材料成型工藝》教材都還沒有很好地明確“液態成形”、“塑性成形”和“連接成形”作為非去除的加工工藝方法在原理上、工藝上的內在聯系。久而久之,不少專業課教師認為:作為個人不能又熟悉“焊接”,又熟悉“鑄造”;由一位教師難以承擔起《材料成型理論》或《材料成型工藝》課程。我們認為,隨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建立,對專業課教師也應提出新的要求。學生的專業面加寬、適應性增強,原專業體制下培養出的教師不應還守著“鑄造”或“焊接”的有限知識面,也應加寬自己的知識面。由于《材料成型理論》、《材料成型工藝》是在精簡、壓縮原“鑄”、“鍛”、“焊”課程的內容,更突出了3者的基本原理、基礎工藝,專業課教師應該掌握和熟悉所有這些內容,一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師應能很好承擔《材料成型理論》或《材料成型工藝》課程。
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與企業的適應性
我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是以原熱加工類專業為基礎,在專業建立初期,不設專業方向,進行寬口徑的通才式培養模式,同時加強基礎知識,擴展適應領域,但隨后培養模式一度又回到設置專業方向的培養模式。這一方面是由于在由原鑄、鍛、焊專業向新的材料成型專業轉型時還難以完全擺脫原有的專業痕跡,另一方面,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還沒有適應專業的變化,仍然按照行業特征來招聘人才。但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建立十多年后的今天,部分企業來我校招聘,仍然明確要求學“鑄造”或“焊接”專業,這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顯得有些脫節。造成這一脫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寬口徑的專業自身,其中有企業方面的因素。我們認為,通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有很好的適應性,但通才到企業后是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進一步培養為“專才”,企業在高校招聘人才應當是使企業可持續發展,維持企業技術的連續性,實現工程技術人員新老交替。企業招聘學“鑄造”或“焊接”專業學生,而且要求很快“上手”。我們不禁要問,企業原來的“專才”哪里去了?鑄、鍛、焊是相對比較艱苦的專業,若企業長期維持鑄、鍛、焊專業技術人員的相對低的收入水平,是難以維持這些專業技術人員的穩定性的。有一個企業連年接受了我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多名學生,學生在工作幾年后又都陸續跳槽了,所以企業又不斷地招聘學生,急需學生上崗。國內不少企業生產的產品總是易于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毛病,整體性能水平不高,與這些企業的分配制度,與企業不能很好培養與穩定各階層技術人員,特別是基礎領域的技術人員不無關系。
5結語
作為涵蓋原來的部分機械類專業和部分材料類專業,寬口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建立是一次改革。實踐表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和需求,改革是成功的。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逐步走向成熟過程中需要進行適宜的調整和修正,需要在堅持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發揮學校自身的基礎和優勢,依據學校培養目標定位以及區域經濟的特點實現特色發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隨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寬口徑培養模式培養的專業人才逐步成為材料成型加工領域的中堅力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必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和認可,其專業建設也必將逐漸走向成熟,為國家的經濟建設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