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污染控制網絡課程的結構和特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污染控制工程是環境工程專業十分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同時又是一門工程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其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水污染控制技術的原理及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廢水處理問題的能力[1]。為了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的應用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幾年來,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組在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實踐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建立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網站,通過多媒體網絡課程的建立,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結合,課堂平面教學與實驗、實習、設計立體教學相結合,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形成以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為目標,開放的、非平衡的、各教學要素之間能夠協同作用的具有生機活力的教學系統。本網絡課程課件獲得第十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該課程被評為黑龍江科技學院精品課程。
一、課程內容的設計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課程的內容以王小文主編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結構體系為依據,并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內容依次設置為:水環境與水體污染、水污染控制基礎知識、懸浮物及膠體的分離處理、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處理、膜分離技術、生物處理總論、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廢水深度處理與再用論、污泥處理與處置、廢水處理廠規劃與設計等。此外,還以實時更新的方式補充介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最新發展動態。在設計手段和制作形式上,采用大量的Flash動畫、文本、流媒體視頻等技術將課程內容加以設計呈現,生動形象地展示水污染控制工程網絡課程的相關知識點,使課件界面新穎、結構簡潔、資料豐富、內容具有前沿性、重難點突出、有效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網絡課程的總體設計
水污染控制工程網絡課件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本科教學,建立教學、交互學習、多媒體資源、素質教育四個模塊?!敖虒W”模塊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理論教學”提供內容豐富的課程信息和課程內容信息,包括教學大綱、參考書、電子教案、電子課件、習題集、雙語教學等內容,可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使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時間、地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機動、靈活地進行學習。“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實驗、設計、實習三部分內容,主要提供實踐教學環節一些綱領性的教學資料和文件,學生通過自學,可以對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有個總體上的把握。“交互學習”模塊包括作業測試、網絡考試、答疑解惑、課程論壇四個部分。“作業測試”通過階段階段性測驗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熬W絡考試”利用創建的課程試題庫,實現組卷、閱卷、成績查詢的全過程管理,完整地實現無紙化考試?!按鹨山饣蟆痹O置留言板,主要為學生解答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課程論壇”主要對考研、水處理新技術等熱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開展探究、協作式學習。“多媒體資源”模塊包括網絡資源和視頻點播兩個部分?!熬W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形聲兼備的多媒體網絡信息資源,可供下載和在線學習?!耙曨l點播”以網絡直播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工程實際和課程內容的影音資料,以彌補實踐教學的學時不足,并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遠程學習?!八刭|教育”模塊包括教師學術研究和學生素質教育兩個部分。“學術研究”介紹教師的學術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便于學生了解老師的科研方向,以便學生選擇和參與到感興趣的課題研究中,激發學生科研興趣。“素質教育”介紹針對學生素質教育開展的一些活動,比如,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專業交流、學生科研實踐活動的成果,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素質教育活動中。
三、網絡課程的特點
(一)充分利用視頻、仿真等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直觀教學直觀教學法是利用和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錄像和電化教學設備等進行具體形象教學的方法[2]。本網絡課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視頻、仿真動畫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演示,創造一個有聲有形的多媒體立體情景,可以使學生獲得多視野、多層次、多形態的教學信息。如將各種水處理工藝單元的圖片、工藝流程和設備的運行動畫、實際工程的視頻等,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充分感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加大課程信息量,有效地克服傳統教學中僅靠教師語言描述、學生理解困難的缺點。
(二)教學內容全面、教學環節齊全,有利于自主學習本課程教學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材參考書、電子教案、電子講稿、課后習題及答案、雙語教學、多媒體素材庫等。教學環節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作業與測驗、網絡考試、答疑解惑、討論、第二課堂等多環節。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制訂學習計劃,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自我獲取知識更新知識,還可以利用網絡課程的測試功能進行網上練習測試,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和自我評價。利用各種交流工具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同步或異步交流。
(三)方便的交流互動機制,有利于交流溝通交互性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3]。本網絡課程提供強大的師生互動平臺,可以有效進行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教師將備好的教案、講稿、教學大綱、視頻資料和習題等教學資料放在網絡課堂平臺上,學生能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測試。同時開設學生提問和教師答疑專欄,便于教師和學生的及時溝通。學生可以隨時進入網絡課堂學習,并把不懂的問題留言,尋求教師的解答。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網上輔導、答疑、談心等。對于水處理新技術、考研等熱點問題,利用開設的課程論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各抒己見,開展在線討論、協作和交流。
(四)完善的測試評價體系,利于學習情況反饋本網絡課件的測評體系包括習題測試模塊和網絡考試模塊。習題測試模塊可以進行階段測試和完成作業。該模塊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作答,對于客觀題可自動評判,實時得知成績,主觀題需人工評閱,并可顯示正確答案。該模塊可以方便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學提供反饋信息,便于學生查缺補漏,有針對性地學習,同時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網絡考試模塊利用網絡實現在線組卷、考試、評分等環節,大大降低考試的成本,提高考試的效率,可以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素質教育,強化綜合能力培養在本門課程的網絡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依據專業、課程特點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興趣,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網絡教學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我們選擇大家都比較關注的環境熱點問題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甘肅曲周泥石流環境影響問題、日本地震的環境污染問題,松花江的水質治理問題等,從而來引發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利用網絡全新的溝通機制,設有課程論壇,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開展探究、協作式學習。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協同學習和工作。針對水污染治理的熱點技術和問題,設置若干專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制作課件,最后將成果進行交流,實現信息共享。這一系列環節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及協作能力。
四、應用效果
該網絡課程已連續在黑龍江科技學院環境04、05、06、07、08五屆學生中投入使用,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教材+網絡”四位一體的交互型教學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綜合能力也得到提升。通過本網絡課程的實施,學生對水污染防治問題也更為關注,學習和研究興趣都十分高漲,繼吉林石化雙苯廠爆炸以后,本專業學生舉行“關愛松花江、鍛煉真自我”的社會實踐活動,并獲得2006年黑龍江全省大中專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還有很多同學參與到教師的科研中,并結合學校“大學生創建綠色校園”的環保行動,進行多項校大學生科技立項,如“綠色大學建設中的生態足跡”、“綠色實驗室的探索—實驗室的廢液處理研究”、“黑龍江科技學院生活污水監測”、“校園飲用水的監測及處理工藝研究”等項目,其中“綠色大學建設中的生態足跡”項目獲得“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網絡輔助課堂教學為教學改革帶來新的理念和手段,也是一種必然趨勢。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和體系非常龐大,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網絡課程,豐富其內容和功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將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徹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