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工挖孔樁技術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施工準備
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地質條件、水位地質等基本情況,制定相適應的施工組織方案,對井壁支護強度進行細致的計算與設計。開挖施工之前,應進行三通一平。妥善處理地面上的老舊建筑等障礙物,合理清理地下各管線。施工必要的臨時設備,如照明、電力、通風以及安全保護裝備應就位。認真閱讀分析工程設計圖紙,通過勘察掌握地質條件與水位地質等基本資料。查清樁基設置位置的地質信息,滿足人工挖孔樁施工要求應具備以下條件:地質狀況良好,不存在流砂與地下水,樁基長度應控制在20m以內,直徑大于等于1.2m。按照平面分布圖,對樁基位置軸線與定位點進行設置,樁孔周圍應撒上灰線,測量高程水準線。在放線工序完成后,即刻辦理預檢方案。正式開挖以前,還需選擇適當位置進行試驗性開挖,以充分研究土質與水文等信息,并根據結果整改施工方案。若施工現場中局部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應先對其進行降水處理,確保水位低于樁基底部,并保持0.5m左右的距離。
2施工工藝
2.1樁孔定位與質量管理開挖樁孔以前,施工部門應測量放出基準軸線,并由專業人員結合建設方要求、平面圖,運用全站儀等儀器對坐標進行復核,復核結果確認無誤之后,即可開始開挖施工,此后可通過測放等操作確定抗浮樁的位置。樁孔開挖施工流程為:整平→樁位放線→確定樁位→支設電葫蘆→準備照明等基礎設施→抽水設備就位→清理浮土。在開挖的過程中,要注重使用人力,小型施工機械作為輔助,棄渣使用卷揚機排出到樁孔之外。土質樁孔主要由人力進行開挖,石質樁孔開挖需先用風鉆打眼,然后填入炸藥引爆。在爆破之前,樁孔口應進行防護,以防飛石傷人。爆破完成之后,應先對既有線進行檢查,確認無危險存在后即可恢復通車。成孔后,為保證施工人員人身安全,避免掉入等危險,應使用蓋板對孔口進行覆蓋。
2.2護壁施工在土質或穩定性較差的石質地基中進行開挖時,應切實完善開挖支護,支護方式為選用由混凝土鋼筋制成的護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結合工程需求對其進行計算設計。護壁施工應與開挖一同進行,按照分節形式,上節與下節應使用梯形搭接。接頭平面應設置搭接鋼筋,鋼筋規格如表1所示。在護壁施工到達含水層時,由于在此時地下水持續滲出,嚴重影響施工,所以對于此階段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應適當摻入防水劑或密實劑,以提高其抗水能力。此外,為有效防止護壁連接處漏水,應使用防水混凝土對連接處進行封堵,從而預防井內大面積積水,為施工順利完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2.3鋼筋籠的制備與安裝(1)鋼筋籠制備使用箍筋成型,按照圖紙加工箍筋,標記主筋位置,按順序焊接好,然后再將其他箍筋進行綁扎,使用單面焊接搭接法時鋼筋的搭接長度應在10m以上,使用雙面搭接焊接法時鋼筋的搭接長度應在5m以上。(2)鋼筋籠安裝鋼筋籠安裝前應對孔內進行再次核查,確保不存在塌方或沉渣,安裝過程必須精準、順暢、緩慢,防止鋼筋籠與孔壁劇烈碰撞。如果安裝受阻,正確的做法為提升鋼筋籠重新下放,切勿強行下放,否則會孔壁造成損害。安裝完成后進行校正,使其標高滿足設計要求,然后使用工藝筋進行固定,以免發生下沉或上浮等不良情況。
2.4混凝土灌注為確保混凝土灌注質量,施工前應徹底排空樁孔積水,使用水泵抽干積水。運用串筒法,串筒噴漿口與樁孔底端距離應控制在2m以內,注漿與振搗同時進行,如果注漿過程中出現大量滲水,應使用導管法完成灌注。對于水下的混凝土,需存在一定和易性,塌落度標準范圍為18~22cm,水泥的使用量不能低于360kg/m3,含砂率保持在40%~45%之間,并盡量使用粗砂或中粗砂,骨料粒徑不能低于40mm。導管的埋設深度應在2m以上,混凝土材料的拌和時間應在90s以上。在灌注以前,應對坍落度進行檢測,合理調整混凝土的流動性,進而保證其粘聚性滿足設計要求。為便于混凝土配合比科學調整,在其灌注的同時應對坍落度的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完成拌和的混凝土應盡快使用,若混凝土出現離析等現象時應禁止灌注。混凝土到場后,相關質檢人員應對其坍落度進行驗證,驗證合格之后才可進行灌注。為確保樁體強度,通常使用串流筒下料結合分層振搗的方式,在該過程中,灌注的速度是最為重要的,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灌注。對于存在地下壓力水的樁基而言,應依靠混凝土自重對滲水進行封堵,要求集中灌注,適當提高灌注壓力。
3結束語
人工挖孔樁在橋梁工程基礎建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該技術不僅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外界影響小等優點,還具有易于質量控制,成型效果突出等特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必須注重地質資料勘察,在此基礎上嚴格遵循規范流程,切實做好質量與安全管理,進而從根本上提高技術應用水平,確保橋梁工程質量。
作者:宋應學 單位:貴州通力達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