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系統教學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課程教學探討
1.1結合專業特色,合理定位教學目標
筆者認為,信管專業的定位至關重要。目前將其定位在計算機和管理的交叉學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該專業開設課程多而雜,至少對每門課程學到什么程度應該有個清楚地認識。軟件工程的要求是至少熟練掌握一門編程語言、數據庫和管理學知識,編程語言可以是vB、C、Delphi、Java等,數據庫可以是AccesS、sQL等,這些課程至少有一門要在前期講授。另外掌握uML、桌面開發技術、面向對象技術、接口技術等計算機相關知識會更有利于軟件工程實踐的開展。信管專業的具體目標應該是:培養在企事業或政府的技術部門、經濟部門或管理部門中,從事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利用和維護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和域從事IT的專業人員管理、IT項目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等工作所需要的應用型管理人才。軟件工程的教學一定要與該目標結合起來。
1.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對軟件工程的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選取軟件工程任課教師時,應優先選擇擁有計算機專業背景、教學經驗豐富,有過項目開發經驗、對信管專業有一定認識的教師來承擔該課程的教學任務。如果這些條件達不到,建議教師到軟件開發公司實習和鍛煉。在這里,筆者認為“校企合作”(這里的企業主要是指軟件開發或系統開發的公司或企業中的信息系統開發部門等)方法非常有效。定期將教師送到企業參與項目的開發,積累項目開發經驗。同時企業的高管也可以到學校講學,介紹目前的新方法、新技術以及軟件開發過程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推薦學生到企業去實習,真正接觸到項目的分析、涉及、開發、測試等工作。實習過程中學生可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應用,加深又課堂知識的理解。
1.3引入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最早由哈佛大學商學院推廣,后來諸多學科領域采納并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軟件工程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所謂案例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引人一個能夠覆蓋課程全部內容的問題,通過利用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閱讀、理解、調查、分析、討論,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刊抽象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案例教學法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親驗性、啟發性、參與性、實踐性等特點。由于軟件工程思想較抽象,理解難度較大,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人一個完整的案例,讓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來講軟件開發的過程和思想,會更形象、更具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吸收,而不會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案例選擇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案例的選擇不能具有任意性。一般來說,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針對性。最好選擇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可供學生討論的例子,如本科生學籍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學生選課系統等;對于學生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最好不選,如科研管理系統、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則不適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
2)可討論性。案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進來思考和討論,案例最好選擇教師參與過的項目,結合理論知識可以將案例講解的更透徹,同時也可以將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教訓與學生分享,使得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思路更清晰,避免繞彎路。
3)先進性。目前,在課程教學和教材選擇方面都會遇到內容陳舊和知識更新慢等問題,所以在選擇新版教材和在案例教學中要適當引人新技術和新方法,與現實接軌。如面向對象性技術、uML、敏捷開發方法等。
4)綜合性。案例教學過程中既要將計算機技術、管理方法、工程學思想、經濟學和數學的知識合理地結合起來,又要將軟件開發過程的每一步都涉及到,體現出軟件工程的綜合性這一特點。
1.4推行項目教學方法
在上機實驗課上,通過分組完成項目,即按照軟件工程的思想、步驟、方法和技術來完成一個完整的小型系統開發對于學生理解、深化和應用理論知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可以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绊椖框寗印苯虒W法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教師為學生創造條件,將他們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解決項目開發中遇到的一個有一個問題,期間教師通過對學生指導、討論的方式協助他們解決問題來完成項目開發的全過程,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終極教學目標。項目教學法的步驟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的選擇和團隊的組成
上機實驗課前,應提前為學生講授上機的形式、內容和目標,即分組形成5一6人的開發團隊,選取合適的題目,用自己最熟悉的編程語言、數據庫等計算機相關知識完成系統的開發,最后提交、演示并考核。題目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需提前準備一些相關題目供學生選擇,此外,學生也可以自選題目。選題一定要將學生興趣、熟悉度、有一定業務流程、滿足學生將來發展四個方面的內容結合起來。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便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相關的、熟悉度高的題目便于學生開展需求分析;項目有一定的業務流程便于學生更好的認識軟件開發的過程、撰寫整個過程的技術文檔、畫數據流圖。同時題目不能過于復雜,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并看到實際的運行結果。團隊成員限制在5一6人,不宜過多或過少,為每位同學定好角色,分別擔任項目管理員、系統分析員、程序員、測試人員,明確任務分工和職責,協作完成,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和協調管理等能力。通過分組,使學生能勝任研究、分析、開發、設計、生產、測試、管理、咨詢、培訓等多種角色,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軟件工程知識與技能,具備作為軟件工程師從事軟件開發和維護管理所需的專業技能。
2)項目開發與過程管理
在上機實驗過程中,教師結合課程進度和案例講解,布置具體內容讓學生在上機課上以團隊形式完成。內容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設計和具體設計、編碼實現、軟件測試,進展的過程中技術文檔的撰寫必不可少。團隊負責人要發揮帶領作用,制定開發計劃、分工、協調和管理。教師應主動參與到各小組的管理中去,幫助負責人開展項目管理,講解軟件開發技術文檔內容的寫作,指導相關工具的使用和程序的實現。
3)項目的驗收和期末考核
上機結束前,組織開展項目的驗收和考核。每組選出一位學生代表對系統進行演示和講解,包括系統開發的背景、采用的技術、主要功能的實現、系統的創新和與不足、以及團隊的分工與協作這五個方面,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的分工進行補充。最后教師提問和總結,學生即興回答。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口頭表達以及即興答題的能力。從期末成績來看,平時成績占10%,上機實驗占20%,卷面考試占70%。平時成績包括學生的出勤、課堂提問和平時作業的提交;上機實驗主要考察學生系統主要功能的完成情況和技術文檔的撰寫情況;由于理論知識抽象,理解難度較大,建議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要求學生具備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論
通過以上對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在教改中是兩個至關重要的角色,一個擁有豐富教學和開發經驗的老師,一群積極主動好學、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再加上一本好的教材,一個具體的案例,一個具體的項目,將會把軟件工程枯燥乏味、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并最終擁有一門有理論指導、有實際運用并寓教于樂的教學課堂。
作者:楊瑞仙單位: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