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液壓爬模施工技術在工程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液壓自動爬模施工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液壓爬模施工工藝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施工質量高、材料周轉成本低等特點。結合工程實踐,總結了液壓爬模施工的重、難點;并從液壓爬模系統的組成、安裝、爬升流程進行分析,綜合運用大鋼模板,從而保證結構的施工質量,滿足工程施工進度要求。
關鍵詞:液壓爬模;系統組成;爬模安裝;鋼模板;爬升流程
1工程概況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項目,位于浦東新區楊高南路388號。地塊周邊地界為竹林路(規劃中)以東,張家浜河以北,楊高南路以西,北與竹園商貿區2—16地塊緊鄰。本工程總用地面積55287.2m2,地下5層,地上22~32層,建筑高度143m~200m,總建筑面積約516808m2。本項目地面以上為三幢獨立的超高層建筑及附屬構筑物,無裙房,三幢塔樓在7層、8層有連廊將三幢塔樓連接成整體。其中,結算項目總用地面積11800m2,總建筑面積104068m2,地上建筑面積50524m2,地下建筑面積46020m2,地下5層,地上24層,建筑高度143.02m,建筑最高點高度163.02m。主樓上部采用混合結構體系(鋼管混凝土柱—鋼框架梁—混凝土核芯筒),主樓樓層框架鋼梁與鋼柱剛接連接,與核芯筒鉸接連接;巨型支撐桁架與核芯筒鉸接連接。結構樓面采用壓型鋼板及鋼筋桁架組合樓板。核心筒結構剪力墻內多處布置有勁性鋼骨柱和剪力鋼板。中結算項目核心筒概況。中結算項目塔樓結構高度147.95m,共24層。核心筒分為東西兩個核心筒,均為長方形布置,長25.4m,寬12.95m,中庭跨度24.3m。核心筒結構層高變化多樣,其中5m層高標準層為8層,其余16層均為不同層高。外側剪力墻墻厚自下而上由厚變薄,呈外側向內側單向收薄。1層~4層外剪力墻厚700mm,5層~10層外剪力墻厚500mm,11層至屋頂外剪力墻厚400mm,內墻及中庭兩側外墻均無墻厚變化。
2核心筒結構施工難點分析
主樓核心筒的施工無疑是對本工程的質量及工期要求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因此針對核心筒施工過程中要想提高核心筒體施工速度、保證施工安全與質量,就必須選擇合理、高效的模板體系。中結算核心筒層高相比常規層高要高,最低層高為5m,最高為11m,同時樓層層高變化多樣標準樓層僅有8層而非標準樓層有16層。并且核心筒板墻內設置有許多建立鋼板和勁性鋼梁柱,甚至部分樓層還有桁架鋼牛腿外伸于剪力墻面,經綜合分析與整體對比,考慮筒體外墻施工、模板和圍護腳手采用液壓爬模體系施工,鋼大模隨爬架同步上升的內筒體區域采用散模拼裝、排架支撐的施工技術來解決上述問題。
3液壓自動爬模主要功能及特點
液壓自動爬模系統是傳統爬架系統的重大發展,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了顯著提高。與傳統的爬架技術相比,具有諸多優點。(1)自動化程度高。在自動控制系統作用下,以液壓為動力可以實現整個爬模系統整體同步的爬升,并且可以將爬升導軌自動提升。(2)生產效率高。與液壓滑升模板施工工藝相比,液壓自動爬模施工工藝的工序關系清晰,銜接要求比較低,操作便捷、效率較高。同時,液壓自動爬模系統承載力較高,能夠提供較大空間的操作平臺,可作為材料、設備堆場,避免了因重新搭設操作平臺導致材料和人工的浪費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在鋼筋吊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需要塔吊配合的時間大為縮減,提高了塔吊的使用效率。(3)整體安全性好。液壓自動爬模系統始終附著在結構墻體上,在6級風作用下可以安全爬升,8級風作用下可以正常施工。另外,經過適當加固,爬模系統可以抵御12級風作用。并且,在提升過程當中,爬模與附墻點始終保持在系統重心以上,可以避免架體傾覆問題的發生。另外,爬升提升作業過程中,實現了完全自動化,作業面上僅需安排極少施工人員,大大降低安全隱患。(4)標準化程度高。液壓自動爬模系統為專業人員設計,采用標準化定型化設計,能夠適應各種工況的需求。從而使得重復利用率高,能夠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4液壓自動爬模系統的基本組成
液壓自動爬升模板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主要可分為:模板系統、操作平臺系統、爬升機械系統、液壓動力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五大部分。其中模板系統由模板和模板移動裝置組成。模板適宜采用鋼大模板,結合中結算的核心筒的結構特點,鋼大模板定制高度為標準層高5m,高于5m層高的部分采用鋼大模配套木模接高的模板施工方案。在模板架最上方設置導軌吊鉤,模板通過手拉葫蘆懸掛在導軌吊鉤上,裝、拆鋼大模時可以沿軌道方向前后移動。模板的豎向高低調節可通過懸掛在該裝置上的手拉葫蘆進行調整。操作平臺系統自上而下分為綁筋操作架,模板操作架,設備操作架組成。綁筋操作架主要用于豎向板墻鋼筋綁扎和提供堆載平臺。共2層,每層高2m。模板操作架用于模板的安裝固定及拆卸。共3層,每層高2m。模板操作架頂部安裝有模板滑移懸掛裝置,可進行模板的合模、拆模操作。設備操作架主要用于液壓設備工作和爬升時的操作區域,同時便于附墻裝置的拆除工作。爬模爬升機械系統可分為附墻系統、導向系統、防墜系統、承重三腳架系統附墻系統是整個爬模系統的生命線。爬模通過附墻系統和混凝土結構相連接,導向系統主要就是指爬升導軌及其配套構件。防墜系統是爬模爬升時的重要受力構件,它使得由液壓千斤頂傳遞而來的頂升作用力再次傳遞給承重系統,同時上下防墜器的防墜卡爪通過在爬升導軌內的交替作用,使得架體逐步爬升。承重三腳架系統是由承重掛鉤,承重立柱,下支撐導輪,承重橫梁組成的三腳架。它使得爬模架體結構和機械結構相互連接。液壓動力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主要功能是驅動爬模上升實現爬模同步爬升作業。
5液壓爬模的組裝
中結算在主樓核心筒結構施工至F5層第三框(標高+27.75m)預留出爬模安裝的高度后,進行液壓爬模的安裝(見圖2)。第一步在第3框結構段板墻鋼筋綁扎完成后把爬架機位處螺桿預埋進板墻,第二步在第3框結構段混凝土養護達到強度要求后拆除板墻模板在預埋螺桿位置處安裝爬架附墻并安裝導軌。第三步將外腳手架拆至標高+21.000m左右,將在地面預先拼裝完成的爬模設備操作架安裝在附墻裝置上與混凝土板墻固定。第四步在設備架上安裝模板操作架,模板操作架安裝完成后綁扎第4框板墻鋼筋。第五步在板墻鋼筋綁扎完成后將地面拼裝好的鋼模板吊裝至模板操作架上,臨時擱置在主平臺上。第六步吊裝綁筋操作架,并利用手拉葫蘆將鋼大模吊在模板滑移裝置上。第七步安裝液壓動力及控制系統并調試,鋼大模封模板后第4框開始施工。
6液壓爬模爬升流程
中國結算主樓單個核心筒采用外爬模內排架散模的施工方式,施工周期擬定為7天一層,其中爬升時間約半天,一個施工周期分為七個步驟:步驟一:澆搗第N段核心筒混凝土澆搗結束。步驟二:第N段核心筒混凝土養護,期間第N段核心筒內側豎向散模及外側鋼模脫模。步驟三:第N段核心筒混凝土養護拆模后同時安裝爬模附墻裝置,核心筒內搭設第N+1段核心筒豎向板墻鋼筋綁扎操作腳手架。步驟四:第N段核心筒豎向板墻鋼筋綁扎,同時外爬模做爬升前施工準備工作,液壓頂升導軌一個層高,固定導軌;拆除最下端附墻裝置,以備下次使用。步驟五:液壓頂升爬模一個層高,由N-1段爬升至N段(見圖3),并完成力系轉換。步驟六:第N+1段安裝爬架預埋螺桿,測量定位校正,外側大鋼模合模,內側豎向散模安裝排架搭設樓層平臺鋼筋綁扎。完成后進入N+1段結構施工流程。
7結束語
液壓爬模施工技術通過在中結算核心筒施工過程中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了超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核心筒施工耗時耗力耗材料的問題,理順核心筒混凝土結構和外框鋼結構的關系,使得核心筒施工可以簡單化、標準化和程序化,減少了傳統施工中大量反復吊運拆裝過程中工期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同時鋼模板的運用又使得豎向結構的外觀質量有了保障。同時,合理采用的內筒散模拼裝排架支撐的方式,使得內筒無須樓板補缺,更近一步加快了后期施工進度。整套液壓爬模體系完全達到方案預定目的,充分體現了液壓爬模體系整體剛度大、密閉性好、施工速度快、操作簡潔、工程質量好、安全程度高、降低成本的特點,保證了工程整體結構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胡玉銀,陸云,王云飛,秦臻宇等.YAZJ-15液壓自動爬升模板系統研制[J].建筑施工,2009(3):206~208.
[2]扶新立,潘曦.液壓爬模在鄭州綠地中央廣場北塔樓結構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施工,2014(5):573~574.
[3]萬瑞,魏春春.液壓爬模施工技術在超高層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港灣建設,2019(7):70~73.
作者:倪曄 單位: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