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泥漿分離施工技術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建筑泥漿的處理問題一直困擾著建筑施工行業,目前主流的處理方式有泥漿外運、施工場地內自然晾干和泥漿分離器處理并回收利用。該文對泥漿分離器的處理方式、工作原理、工藝流程及我公司施工項目中泥漿分離器的使用情況,對泥漿分離器項目做分析。
關鍵詞:泥漿分離;綠色環保;技術研究
由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高層及超高層建筑、高鐵、高速公路、地鐵等工程建設項目增多,由于建筑使用年限與建筑抗震等級等諸多要求,導致很多工程建設項目基礎需要進行樁基施工,那么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的施工泥漿,由此產生如何處理泥漿的問題。建筑泥漿是微小的黏土顆粒分散在水中后并與水混合而形成的半膠體懸浮液,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呈現靜置狀態且難以分層。建筑打樁(樁基)技術是非開挖方式中的前沿技術,這種技術的應用受泥漿處理系統影響,同時作為泥水打樁(樁基)主要系統之一,其直接影響施工的進度和質量,但是泥漿處理系統在實際運用中面臨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泥漿的處理以及合理應用。
1 泥漿處理方式
1.1 傳統的泥漿處理方式
1.1.1 泥漿外運
泥漿外運是指將泥漿運輸至施工場地以外的指定地點丟棄或者偷排入河入海。在運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滴、灑、漏”等問題,同時還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泥漿偷排入河、海會造成水質污染和河道淤塞等環境問題;而泥漿外運產生的費用高、效率低,很容易造成施工現場擁擠,槽罐車運輸受限,進而耽誤施工的進度。
1.1.2 自然晾干
自然晾干是指將泥漿放置于施工現場通過長時間的太陽晾曬使其達到可直接外運的狀態,但該方式需要同時占用大面積施工場地,影響施工工作的開展,造成施工環境惡劣,甚至威脅施工人員安全,且由于廢泥漿成分復雜,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使用自然晾干的處理方式存在二次污染的隱患。
1.2 一體化泥漿處理方式
泥漿一體化處理是通過使用一體化泥漿分離器將泥漿濃縮使其干化脫水形成泥餅,再使用土方車將其外運的方式。該種處理方式能夠將泥漿的處理難度得到徹底解決,包括也可以處理掉后續的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同時使資源的回收率大大提升,最大效率地提高資源的再次利用,同時也可將資源回收產生的效益補償到運行與循環中,減輕施工企業的負擔;泥漿一體化處理作業連貫性高、處理效率高、自動化水平高,減少了成本,省去中間周折的多余費用,并且利于對周圍環境的保護。
2 泥漿分離器工作原理
2.1 泥漿分離器工作原理
泥漿分離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4個處理或者處置階段。第一階段為泥漿濃縮,主要是為了使泥漿能夠初步實現減容,進而縮小后續處理構筑物的容積或設備容量;第二階段為泥漿消化,目的是使泥漿有機物可以得到有效地分解;第三階段為泥漿脫水,該階段是為了讓泥漿進一步實現減容;第四階段為泥漿處置,消納剩余泥漿使之達到泥漿處理的最終目的[1]。
2.2 泥漿分離器性能指標
泥水分離器主要有泥漿回收率、泥漿成餅率、泥餅含水率3個性能指標。其中,泥漿回收率指脫水后的泥漿固體總量與脫水前泥漿的固體總量的百分比,泥漿的回收率要求在95%~96%之間,回收率越高,說明濾液越澄清,其摻雜的顆粒也會越少。泥漿成餅率是指泥漿經過處理后形成的泥餅面積占全部出泥濾布面積的百分比。泥漿壓濾機對泥漿處理后,成餅標準在90%以上就算是處理效果比較好的,越高的成餅率,表示泥漿脫水越均勻。泥餅含水率的高低與泥漿脫水的程度相關。如果含水率越低,就表示脫水效果越好,形成泥漿泥餅就越干。一般來說,經普通的泥漿壓濾機處理后的泥餅的含水率最低能達到70%~80%左右[2]。
3 泥漿分離器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3.1 施工工藝流程
設備進場→制作泥漿收集池,制作收水池→設備安裝→調試設備→豎流式泥漿沉淀罐初步沉淀脫水→壓濾機最終固化出→土方運輸。
3.2 操作要點
設備進場:施工現場需要預留出設備堆放的場地,并對設備場地進行混凝土硬化處理。設備進場的工作不僅關系到設備在施工建設中的有效應用,也是施工現場環境穩定性以及良好環保效果的重要環節。在設備進場時,不僅需要管理人員提前為不同類型的設備規劃出科學的放置場地,更需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協同對設備的應用參數以及運行狀態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避免設備在投入應用前存在故障或問題,影響其在應用中的作用。制作泥漿收集池:在施工現場,需要建立樁基泥漿的收集池以及收水池;當制作泥漿收集池時,需要在樁基鉆孔灌注樁施工現場與泥漿固化設備25m以內制作泥漿;當制作收水池時,需要在泥漿固化設備20m以內制作,其目的是用于泥漿固化脫水后來收集水;需注意,泥漿收集池中所收集的廢棄泥漿與樁基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廢棄泥漿比重為1.15~1.25。泥漿收集池的制作整體環節完成后,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還應當針對這部分結構的制作質量和效果進行檢驗和分析,確保收集池的建設質量符合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要求。并且對收集池的規格以及不同施工環節執行操作時,需要嚴格觀察收集池內的空間規劃,確保制作泥漿收集池環節的各項工作都能順利完成。設備安裝:基于不同類型設備在實際應用中的專業性要求,設備安裝環節的工作也應當在前期注重質量水平和規范性效果。在本文探討的背景下,設備安裝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設備是壓濾機設備,在設備安裝的方式方法選擇上,這類設備的實際安裝通常會選擇吊裝的操作方式,技術人員應當考慮這種操作方式的安全性。首先在施工中做好自我防護,并且嚴格按照吊裝操作的規范性流程和要求完成設備的吊裝,確保設備在進一步應用中充分發揮出其作用。在具體的安裝操作過程中,需要技術人員將壓濾機設備吊裝到操作平臺,安裝豎流式泥漿沉淀罐,將壓力泵與豎流式泥漿沉淀罐和壓濾機進行連接,安裝加藥機,泥漿收集池安裝泥漿泵與豎流式泥漿沉淀罐連接,那么壓濾機操作平臺就安裝完成了。調試設備:設備調試是設備正式投入應用前所必經的工作環節。科學的設備調試不僅是為了保證設備在應用前的參數達到該設備正常狀態下的水平質量,更是為了通過調試使得設備更適應于施工操作。對于施工人員來說,其不僅要掌握施工操作環節中的技術,更應當重視設備調試環節的工作,明確設備調試與設備應用之間的緊密關系,并對設備調試的實際效果加強檢驗和觀察。在泥漿分離施工建設的環節中,設備調試工作的側重點應當集中在對淤泥質泥漿的加藥比例進行調試,同時還要針對設備本身的運行參數加強觀察和分析,一旦發現設備參數出現問題,需要立即停止施工操作流程的推進,檢驗問題的引發原因,并進一步采取措施進行排除處理。進行試運行調試淤泥質泥漿加藥比例時,需要時刻觀察泥漿豎流式沉淀灌內泥漿沉淀速率,以及要查看調試壓濾機濾布空隙對固化泥漿出土的情況是否符合現場的要求[3]。豎流式泥漿沉淀罐初步沉淀脫水:通過泥漿泵將泥漿收集池中的廢料泥漿抽入豎流式泥漿沉淀罐內,同時為了實現初步脫水沉淀固化,可以在豎流式泥漿沉淀罐中加入絮凝劑和石灰,使其中的淤泥質泥漿達到脫水分離,而添加的絮凝劑(丙烯酰胺等)和石灰的比例應為1∶10。該步驟的目的是使泥漿絮凝抱團,使泥漿與水分離,加速泥漿的沉淀,而之后壓力泵可以將豎流式泥漿沉淀罐內的泥漿輸送到壓縮過濾機內,并最終形成固化。壓濾機最終固化出:每40min可以完成一次固化出土,而總的固化出土量與鉆孔灌注樁澆筑混凝土量成1∶1。相關技術人員應當把握好固化出土的時間間隔,安排專人對固化出土的操作環節進行嚴格控制,避免由于未及時進行固化出土操作,影響工程實施的質量(見圖4)。土方運輸:可以利用挖掘機將泥漿固化產出的土,裝車運輸至施工現場外土場(見圖5)。
4 工程應用實例
4.1 工程概況
上海力波啤酒廠轉型項目,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紅梅南路與益梅路交匯處,總建筑面積81012.49m2,地上建筑面積32642.75m2,地下建筑面積48369.74m2;地上總共27棟樓4~22層的鋼結構辦公樓和3棟19層的PC結構長租房組成,其中有2層地下室(見圖6)。本工程二三期地下二層灌注樁一共有952根(包含提前試樁的19根,Ø700mm樁15根,Ø600mm樁4根),一共有12種類型樁。二三期地下一層灌注樁一共有666根(包含提前試樁的6根Ø600mm樁),一共有8種類型樁,且直徑均為Ø600mm樁。四期灌注樁一共有595根(里面包含施工前試樁的27根樁),一共有15種類型樁,地下車庫灌注樁直徑均為Ø600mm樁,28#樓、29#樓、30#樓灌注樁直徑均為Ø700mm樁。
4.2 效益分析
以力波啤酒廠轉型項目為例,進行效益分析:項目總產生泥漿量為27500m3,其中泥漿外運價格為192元/m3,土方外運價格為105元/m3,泥漿處理器處理費用為20元/m3,因此所產生效益:(192-105-20)×27500=184.25萬元。
5 結語
污染治理及環保已升至國家戰略。在大力發展基建設施的同時,必須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廢棄物進行妥善處理,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優化泥水分離新技術已經成為現在的發展趨勢,而采用泥漿分離器對樁基施工產生淤泥質土泥漿進行固化成土后外運,徹底解決了泥漿外運的費用高、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也減少了環境的污染。
作者:劉航飛 凌禮賢 林國潮 徐志林 單位: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