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工程專業人才的培育與探索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醫學院校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
吉林醫藥學院檢驗學院于2011年開設了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作為新開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處于探索階段。我院具備醫學院校的教學背景,我們將生物技術的人才培養充分融入到醫學教學中,探索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1.課程設置本著將生物技術與醫學知識相滲透的原則,我院除教育部規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礎課外,還融入了本院的醫學特色。依托學校基礎醫學、檢驗醫學、臨床醫學等課程,首先,在基礎課中加大醫學課程份額,將醫學檢驗、內外科、組培、解剖、病理病生、藥理學成為學生的重要課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學中傾向選擇與醫學聯系緊密的內容,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最后,與我院的檢驗專業緊密融合,使學生熟悉臨床中有關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學等檢驗新技術。既體現出醫學院校教學特色,又可滿足生物醫藥對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
2.師資力量建設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需要大量具有生物、醫學背景和較強科研創新能力的專業教師。作為醫學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環節。我院重視師資力量建設,首先,派出生物專業骨干教師到綜合大學及生物醫藥公司進修學習,同時積極引進優秀師資人才。其次,要求專業教師多聽醫學課程,將其內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課中,杜絕照本宣科,使生物學授課與醫學融合。最后,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要求教師及時掌握生物醫學發展現狀,提高科研創新能力,采取靈活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
3.重視實踐教學生物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使學生完成理論向行為能力的過渡并適應生物醫藥的就業要求。我院始終重視實踐教學,要求課程盡量按照理論與實驗1∶1比例開設,實驗內容盡量與醫學相關;全面建設專業生物技術實驗室,購買實驗課所需實驗儀器并注重實驗室安全建設,為學生提供專業安全的實驗條件。在實驗課程設置中增加綜合性和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實驗項目、實驗方法并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培養學生科研思想和科研興趣。此外,強化生產實踐,在生物醫藥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理論課結束后進行相應生產實習;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重視畢業實踐,強調畢業論文突出生物醫藥特色。
二、小結
創辦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是當今迅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的必然需求。
我院創辦該專業三年來,結合本校實際,充分利用現有醫學教育資源,在課程設置中將生物技術和醫學理論融合,充分體現醫學特色,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生進行優化培養,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集知識、素質、能力培養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我們在辦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實踐,為培養高素質的合格的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而不斷努力。
作者:張磊王會巖劉磊姜勇李艷單位:吉林醫藥學院
第二篇
1依據社會需求確定專業辦學定位及培養目標
通過對國家及安徽省相關生物工程產業政策的梳理,對省內數十家生物技術企業的走訪,對安徽及皖西地區動植物資源與利用現狀的調查,掌握生物工程產業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了解生物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熟悉皖西大別山區及安徽全省的動植物資源現狀,作為確定皖西學院生物工程專業辦學定位及培養目標的依據。
1.1國家及安徽省相關生物工程產業政策(1)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其中能源、環境、農業、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及優先主題都與生物工程產業有關,生物技術位列其前沿技術的第一項;(2)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3)“十二五”國家生物技術發展規劃;(4)“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與生物工程有關的產業有生物環保、生物技術、生物質能源、生物高分子材料等;(5)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與生物工程有關的產業有生物環保、生物技術、生物質能源、生物高分子材料、食品安全等;(6)安徽省“十二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7)安徽省“十二五”林業產業發展規劃。
1.2生物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1)需求行業:食品加工、生物制藥、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畜牧養殖、農林等行業。(2)需求崗位:①與生物技術有關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研、教學崗位;②食品、制藥、園林、環保、畜牧、農業、林業等企業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檢測分析等崗位。(3)需求技術:①進行細胞及生物大分子開發利用的基因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技術;②進行微生物發酵及其產物分離純化的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③進行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動植物生產技術。
1.3皖西大別山區及安徽省的動植物資源現狀(1)安徽省植物資源:藥用植物2100多種;纖維植物250多種;淀粉植物150多種;油脂植物100多種;野生水果50多種;蜜源植物200多種。動物資源:脊椎動物共730種,其中:魚類173種;爬行類68種;鳥類354種;獸類96種。(2)皖西大別山區植物資源:藥用植物1300多種;百合、板栗等重要經濟植物260多種;霍山石斛、安徽貝母、天麻等珍稀植物10余。動物資源:藥用動物144種;皖西白鵝六霍黑豬、麻黃雞等重要經濟動物10多種。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兼顧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先天不足以及皖西學院坐落皖西大別山區的區位優勢,確定皖西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的辦學定位是:立足皖西,面向全省,服務于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生物技術企業。其培養目標是:為皖西及全省進行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生物技術企業培養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檢測分析、產品銷售等崗位的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
2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企業對生物技術人才的實際要求,修訂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具體改革如下:
2.1確立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確立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理論實踐并重,校內校外并舉,校企聯合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2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以生物技術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為依據,圍繞培養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的目標,結合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革,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理論課由全校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3部分組成,其中專業課程由“植物生物技術”、“植物天然產物開發”、“生物質能源工程”、“微生物發酵工程”和“蛋白質與酶工程”等5門應用型核心課程與“生物技術產業政策與項目申報”、“生物技術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案例”2門應用型的專業拓展課程組成。實踐課程由課程實驗與生產實習實訓共同組成。課程實驗包括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驗3個層次,每個層次由一定數量的實驗模塊組成;實習實訓由第3學期1周專業認識實習、第5學期8周專業實習、第7學期的20周專業實訓、第8學期的16周畢業設計組成。
2.3開設專業實訓與創新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專業核心課程開設之后的第7學期,設置為期20周的專業實訓與創新實踐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1)生物技術產業政策與項目申報實訓,熟悉產業政策,相關項目書的撰寫及申報能力;(2)生物技術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案例實訓,生物技術產品的營銷能力;(3)仿真實訓,實際生產工藝的操作能力;(4)工程基礎實訓,繪圖、識圖、預算、決算等工程應用能力;(5)植物細胞工程技術實訓與創新實踐,組培、煉苗、產業化栽培等植物技術應用能力;(6)發酵工程技術實訓與創新實踐,微生物發酵工藝操作能力;(7)生物質煉制技術實訓與創新實踐,生物質煉制及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能力。
3開發應用性核心課程
為了培養具有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以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為依據,重新組合生物工程專業課程各知識單元,設置“植物生物技術”、“植物天然產物開發”、“生物質能源工程”、“微生物發酵工程”和“蛋白質與酶工程”等5門應用性核心課程。“植物生物技術”主要由植物組培、植物細胞工程、植物病毒檢測等理論知識以及植物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組成。“植物天然產物開發”主要包括植物油料、多糖、黃酮等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純化等理論知識以及植物天然產物提取分離綜合實驗。“生物質能源工程”主要包括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基天然氣等的制備、分離、純化等理論知識以及生物質能源與生物質煉制綜合實驗。“微生物發酵工程”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種選育、發酵工藝、發酵條件優化、厭氧發酵生產沼氣以及微生物發酵綜合實驗。“蛋白質與酶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質的分離與純化、酶活力的表征與檢測等理論知識以及蛋白質分離純化綜合實驗。
4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突出案例式教學,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案例講解專業理論。例如教授“植物生物技術”這門課程時,結合產學研合作企業安徽圣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過程,詳細講解這家以大別山資源植物霍山石斛為材料、進行石斛產業化的植物生物技術企業在發展方向的選擇、工廠的選址、生產車間的布局、設備的要求與選型等方面的具體要求,特別是其生產過程中的植物細胞融合、組培快繁、設施栽培等關鍵技術、工廠化栽培流程、以及其產品檢測與產品深加工工藝等一些列技術,不僅包含了植物生物技術課程相關的理論體系、關鍵技術流程、工廠化工藝設備等課堂內容,還可以帶學生進行現場觀摩,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完善教學保障系統
5.1建立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為了確保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落實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建立了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包括培養方案質量標準與評價細則、合格課程、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論文(設計)、課程設計、考試環節等8個質量標準與評價細則,并嚴格按照這些質量標準進行檢查,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化運行。
5.2組建生物工程綜合實驗教學團隊為了確保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教學,組建由5位教授、4位副教授等15人組成的生物工程綜合實驗教學團隊,分別開設了生物工程綜合實驗的“植物生物技術模塊”、“植物天然產物開發模塊”、“生物質能源工程模塊”、“微生物發酵工程模塊”、“蛋白質與酶工程模塊”等生物工程綜合實驗模塊,同時承擔相關實訓與創新實踐課程。
5.3建設“雙能型”師資隊伍實施教學通過強化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訓練、遴選教學骨干派入相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產學研課題合作、聘請行業主管部門的技術精英及企業技術骨干為外聘教師進行專業理論及實訓課程教學的指導等方式,已經建成一支由30人組成的生物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其中25人具有企業掛職經歷,基本建成生物工程專業的“雙能型”師資隊伍,滿足了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5.4建成生物工程綜合實驗室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700多萬元購置了啤酒發酵系統、高速冷凍離心機(GL-12B)、BOD測定儀(BODTrak)、超低溫冰箱(DW-86L370)、聚能式超聲波萃取罐(JYC-50LQ)、生物制藥蝶式分離機(SZLDH5)、真空干燥箱(VD23)等設備與儀器,建成生物工程綜合實驗室,為生物工程綜合實驗的開設提供保障。
5.5加強校內實習實訓平臺及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通過申報質量工程項目以及與企業共建等形式,建成“植物細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霍山石斛研究院”“、安徽省植物生物技術實訓示范中心”“、安徽省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浩農元亨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等5個省級研究中心“,六安市鹽膚木研發工程中心”等6個市級研究中心以及“中藥與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校級平臺,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了平臺保障。另外建成校外實習基地30余家,為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提供了基地保障。
6結語
總之,皖西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明顯成效。每年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都在93%以上,到目前為止,已有52名畢業生在各自企業擔任技術骨干。在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7項,主持校級研究性學習項目45項,這些改革也帶動制藥工程等相關工科專業的改革。生物工程專業也因此在2010年獲批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立項建設,2012年獲批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立項建設,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途徑和方法。
作者:陳存武單位:皖西學院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