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足球接球技術運動生物力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接球方式不同,運動員踝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的加速度、關節角度變化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對觸球動作、發力等方面都會產生影響。基于此,為研究接球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為后續的足球接球訓練提供參考依據,選擇10名足球運動員在腳內側接反彈球、腳背正面接空中球以及腳內側接空中球三種接球方式下的運動生物力學特征為研究對象,分析運動員關節角度變化,進而實現對運動員接球訓練、生物力學特征等方面的綜合研究。
關鍵詞:接球技術;生物力學;足球
1引言
優秀足球運動員在進行系統化訓練的過程中,其中包含腳內側踢定位球、腳內側踢地滾球等,在此基礎上,運動員不同的接球方式及技巧,球速及定位控制方法、難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基于此,通過實驗的方式對運動員接球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進行分析,對提高運動員的足球接球技術訓練、掌握足球定位技巧等方面有積極作用[1]。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為研究足球運動員接球過程中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選擇10名高水平足球運動員,并以10名足球運動員不同接球方式下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分析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數據統計法,對10名足球運動員的接球定位進行分析,并利用Excel數據統計系統對相關測試結果進行量化分析。
2.3研究內容
對10名足球運動員不同接球方式下的動作階段、關節角度以及角速度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其中包含接球的合理動作位移、角加速度以及腳部接球等內容。在實現運動生物力學特性分析的過程中,選擇腳內側接反彈球、腳背正面接空中球以及腳內側接空中球三種接球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為主要研究內容。
2.4研究步驟
結合上述基本內容,在進行研究及分析的過程中,選擇接球區域,并將接球范圍控制在2m×2m的范圍內,足球的落點需要在運動員1.5m的范圍內。在運動員做好前期準備活動后,可以根據自身的競技狀態,以偏快速的方式喂球,方便生物力學的準確分析[2]。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運動員以10次為一組,保證生物力學特性分析的準確性、有效性提升。
3不同接球方式下運動生物力學特性分析
3.1腳內側接反彈球運動生物力學特性分析
在對運動生物力學特性進行研究及分析的過程中,腳內側接反彈球的狀態下,需要從髖關節位移變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其X、Y、Z三個方向的位移變化如下。結合上述結果,在對足球運動員腳內側接反彈球狀態下,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角度也會出現變化。運動員在腳內側接反彈球方式下,主要角速度是以踝關節的反彈為主,其加速度相對比較明顯,髖關節以及膝關節的速度基本保持穩定狀態,其加速度并沒有明顯變化。具體的變化結果如下:結合上述運動員關節角度、移動角度等方面的測試結果,運動員在利用腳內側接反彈球進行接球、控球的過程中,踝關節的角加速度并沒有明顯變化,髖關節角加速度變化比較明顯[3]。在實現接球控制及分析的過程中,踝關節位移區間以及膝關節的位移區間基本保持為直線,在實現接球控制的基礎上,可以實現對足球速度的控制,其運動生物力學以髖關節、踝關節的加速度變化為主。
3.2腳背正面接空中球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分析
10名運動員在利用腳背正面接空中球的過程中,在進行生物力學分析的過程中,其中仍然是以判斷選位、接球支撐、觸球過程、接球后跟進階段等為主[4]。在對X、Y、Z的位移變化進行模擬及分析的前提下,位移區間的具體變化如下。結合上述結果,在對腳背正面接空中球的髖踝關節角度變化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其中包含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加速度等內容。10名運動員腳背正面接空中球狀態下,以膝關節的加速度為主,其位移角度比較明顯,而髖關節以及踝關節在整個判斷、觸球過程中,位移角度并沒有明顯變化,加速度基本恒定。在進行實驗分析的過程中,具體的分析結果如下。通過對運動員腳背正面接空中球的生物力學變化進行實驗分析,其中,髖關節角加速度變化比較明顯,踝關節角的加速度為平直線,并沒有明顯變化。運動員動作位移范圍、角度范圍以及加速度范圍對接球、控球以及傳球等方面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接球動作的受力方式、用力大小以及球速度、旋轉方向等因素對足球運動規律會產生直接的作用[5]。
3.3腳內側接空中球運動生物力學特性分析
在對10名運動員腳內側接空中球過程中,運動腳內側空中球的髖膝踝關節角度變化誤差相對較小[6]。而且,腳內側接空中球的最大位移主要集中在膝關節與踝關節方面。X、Y、Z方向位移變化運動生物力學的位移變化如下。結合上述分析結果,在對運動員接球過程中的髖膝踝關節位移、加速度以及角度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在判斷階段,髖膝踝關節的角度變化分別為92.156±4.125°、121.245±8.014°、124.156±5.236°,在判斷后,觸球階段的關節角度會適當縮小,分別為107.284±7.684°、86.315±4.369°、84.102±4.365°,但是,髖關節的變化角度增加,這是運動員發力的表現。其具體的角度變化如下。運動員在利用腳內側接空中球方式時,以髖關節位移為主,而且髖關節呈現加速度變化,踝關節則基本處于穩定的狀態下,其角加速度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4結語
通過對10名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接球技術、關節角度、加速度以及受力形狀等方面進行分析,不同接球方式、運動員關節加速度、角度位移以及足球的旋轉方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此外,接球技巧訓練還需要從足球受力點、動作規律、旋轉方向以及力度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這對提高運動員的接球技巧方面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賈蒙蒙,吳衛兵,伍勰.FIFA11+練習對足球運動員膝關節生物力學特征和動態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8(2):59-65.
[2]宋法明.不同膝關節貼扎類型對足球運動員急停動作穩定性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10):1583-1588.
[3]孫冬,GusztávFekete,顧耀東,等.鞋釘構造對專業足球運動員在不同草坪條件下的生物力學表現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8(2).68-71.
[4]李畔.足球高踢技術動作下肢環節鏈的生物力學特征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3(8).44-48.
[5]于雪梅,牛健壯,牛崢,等.足球技術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綜述[J].武術研究,2017,2(08):150-153
[6]王宏偉.北京奧運會女子足球決賽階段傳接球技術運用的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0.
作者:竇月啟 徐中華 單位:神戸大學大學院人間発達環境學研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