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維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
2015年4月30日,教育部批準在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辦學定位為大力加強教師教育、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據新的辦學要求,本文分析了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2010~2015年128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思考,提出根據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實習指導,改革實訓教學,注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等思路。
關鍵詞:
計算機系統維護;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
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后,辦學定位正在由師范教育為主向教師教育和應用技術人才教育并重轉型,為臨滄乃至云南培養培育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為使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需要對該專業的人才模式進行改革。據此,本文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市場需求,提出相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一、高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概述
(一)基本情況。1.專業簡介。學校在升本之前是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主要培養熟悉計算機軟件、硬件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具備測試、維護和維修能力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該專業從2007年開始面向云南省16個地州市招生,至今已招生165名,已有128名畢業生,基本回到生源地工作或創業,就業率達到100%,為云南省地方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2.畢業生就業領域。從歷年畢業生就業領域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計算機公司、事業單位、自主創業和其他領域,分布情況見圖1。
(二)存在的問題。從學生實習后的交流和畢業生反饋情況來看,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偏弱;專業知識和市場崗位需求對接程度不足;學生創業和創新意識不強;理論范圍較窄,綜合能力有待提高。這四方面的問題和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影響學生找到更好的工作,亟待專業教師在學校升本的背景下,認真研究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修改完善本專業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
2011年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意見中指明了云南的戰略地位:中國向西南開放的重要門戶,中國沿邊開發的試驗區和西部地區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先行區,西部地區重要的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中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示范區[1]。現今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面對這樣的開放大背景,學校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橋頭堡”發展戰略,為臨滄市和云南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學校剛轉型升格為本科院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作為專科專業,今后的目標是變為本科專業,這對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5年畢業生的就業反饋,從改進實踐教學方式,更新課程設計體系、提高學生業意識等方面進行了思考。
(一)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2]。為使畢業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市場需求,盡快縮短和用人單位的磨合期,加強實踐教學是必然趨勢,對此有以下建議:一是課程教學計劃的制定應根據培養技能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2010年學校為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建立“計算機硬件維護實訓室”和“計算機軟件維護實訓室”,實訓條件的改善使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是設備的利用率仍然較低。三是目前該專業學生在大三上學期有半年的實習期,是學生了解市場需求,提高專業水平非常重要的機會,主要采取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根據過往實結來看,學生提出的集中問題是在實習中遇到很多實際問題,因為老師不在身邊,無法及時得到指導。四是增加平時校外實踐的課時。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目前建有6家校外實踐基地,但目前來看開展實踐活動的時間仍然較少,方式也比較單一。今后要主動和實踐基地聯系,加強合作,制定實踐計劃并嚴格執行,每學期教研室主任和專業負責人對任課教師帶學生開展實踐操作的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與教師年中和年終考核掛鉤。
(二)更新課程設計,切合市場需求。1.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實踐課程的占比。教學內容的設計中,之前的設計由于實踐條件的限制,多是突出理論,每門課程的理論內容占比接近60%,這樣的設計明顯不符合市場對該專業的就業要求。專業教師要統一思路,加大實踐課程在體系中的占比,實踐課程占比要達到60%~70%,盡量減少純理論內容的講授,講授理論時也盡量融合到實踐活動中。2.在教學方式、方法中,不斷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鼓勵任課教師采取各種方式方法,比如現在教師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即引入一個個學生力所能及的小項目,將學生進行分組后完成,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指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強化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應用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借助相關比賽,譬如參加計算機ITAT大賽,全國數學建模比賽,學生在比賽中不但大大提高團隊意識,并且計算機能力和交流、溝通,寫作論文水平等綜合素質得以提升,拓寬了視野,學生的反饋普遍很好,學習積極性也得以提高。
三、多舉措提高學生創業意識
(一)完善創業教育指導體系。目前學校已經面向各專業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涉及到創業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豐富,但是存在的缺陷是針對性不夠強。筆者認為改革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一環就是完善創業教育指導體系,要設置創業課程,以講座的方式授課,專門邀請職業規劃教師和當地計算機企業相關人員開講,講授內容包括創業市場風險、市場需求和創業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讓學生培養創業風險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在班級教育中,班主任要自覺滲透創業意識的教育。第一,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提倡創業的價值觀念。第二,在教風、學風建設中突出與強化創新創造,形成創造性教學的風氣,形成“學習為創造、創造中學習”的良性循環[3]。第三,樹立學習榜樣,馬云、李彥宏等創業成功人士的事跡要廣為宣傳,但是這些人畢竟離學生很遠,我們應該把本專業成功創業者請回來現身說法,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
(三)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業街”。學校2010年獲準建立“大學生創業街”,主要是免費提供場所讓學生在校內就能夠進行創業,積累經驗,此做法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也獲得云南省教育廳的高度評價。但是到目前,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僅有兩人在“大學生創業街”進行創業嘗試,比例還是太低,學生的熱情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任課教師除了積極鼓勵學生嘗試在創業街創業外,還要幫助有此意向的學生撰寫創業規劃書、選取好的項目、創業前中后期都要進行指導。
四、結語
在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進行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建設,計算機專業教師應該了解行業的前沿知識,了解市場需求,結合周邊地區的就業發展情況,以此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緊貼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努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Z].國發〔2011〕11號,2011,5
[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周謨鏨.淺談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J].中國輕工教育,2010,4(4):49~50
作者:楊丕華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數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