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施工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發展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施工企業管理者及相關人員缺乏正確的成本管理意識
前文已述,由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重經營,輕成本”的思想意識依舊在我國施工企業中廣泛存在,這與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并不相符,亞需轉變。在成本管理意識嚴重缺乏之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更多的施工企業管理者更關心如何才能尋找到更加低廉的人力勞動與工程物資。殊不知,僅是簡單的打壓成本價格并不等同于有效的成本管理,甚至有可能會影響施工質量,最終反而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另外,由于成本管控意識的缺乏,使得施工企業缺少對施工項目投標前的成本分析,極有可能導致企業即使中標卻因成本過低而虧損,扭曲了中標帶給企業的意義。
(二)成本核算與管理機制不完善成本控制能力較差
由于施工企業建筑周期長,占用資金數額大,使其成本核算與管理不同于一般企業。因此,施工企業無法僅簡單設置一套成本核算與管理體系,也無法對成本支出從企業整體的角度進行簡單核算與管理。施工企業的產品是建筑工程,施工項目遍布地域廣泛,成本核算與管理存在一定難度。此外,即使施工企業具備相對完善的成本管控機制,但是由于建筑項目的分散、進度不一、要求不一,使得成本管控機制無法有效應用于每一個具體的施工項目。因此,我國施工企業整體的成本控制能力普遍較差,市場競爭力也因此較弱。
(三)成本與收入的發生時間難以判定配比存在困難
上文已述,我國施工企業的產品特點遍布地域廣泛、占用資金數額大、施工進度不一、要求不一,而且通常難以在一個會計期內完成。根據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成本支出需要與收入兩相配比。結合權責發生制原則,施工企業的成本與工程收入需要依據具體會計年度內的完工進度分別確定。但是,由于建筑項目周期長,施工具有連續性,時點價值難以判定。因此,施工企業在會計年度截止時對收入與成本的劃分與計算存在一定難度。同時,也給人為調節收支提供了方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證。
(四)施工企業成本核算人員成本管控責任感不強
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以及施工企業的自身特點,使我國當前的施工企業成本核算人員依然受到較多傳統財務機制的影響,對成本管控的責任感不強。
二、針對我國施工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未來發展建議
(一)明確成本核算與管理的關鍵點強化材料管理
在施工企業的成本構成中,材料成本極為重要,大概在總成本約占50%700/0因此,從比例上可以說,材料成本管理是施工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一項關鍵點。對此,施工企業的管理者在具體的建筑項目施工前,應嚴格依據工程圖紙申購工程物資。而且,在具體物資的采購前期,施工企業應委派專員對材料價格進行市場調研。如果是大宗物資的采購,可以采取“招標采購“的形式,以保證物資采購的公開性、公平性,以及真實性。除此之外,對于具體負責物資采購的崗位和人員應嚴加管控,建立健全相關崗位的責任制。物資領用時,領用人員應嚴格依據圖紙,在標準范圍內按額度領取。建筑工程竣工驗收結束之后,財務人員要編制工程超支(節約)分析表,以加強未來的成本核算管理。
(二)做好前期成本預測與分析工作為成本管控打好基礎
成本核算管理的具體狀況與科學而準確的成本預測直接相關。因此,施工企業在加強成本核算與管理的過程中,還應做好前期成本預測與分析工作,打好成本管控的基礎。前期預測與分析成本的目的是為了根據施工企業的特點編制成本計劃、制定目標成本,從而在建筑項目的施工過程中合理安排各項支出。另外,由于施工企業成本構成復雜、占用資金數額多、工程跨越地域廣泛、難以在一個會計期內完成,而且外部環境具有不確定性。由于種種特點,施工企業與其在事后仔細分析成本構成與比例,不如前期做好預測工作,對成本實際支出及時跟進,做好成本的動態管理。
(三)施工企業在工程建設前與建設期內要合理安排各項支出
由于施工企業大多數建筑工程都難以在一個會計期內完成,因此在工程正式投入建設之前,施工企業應對每一個建筑工程的施工時期進行計劃制定。除了要明確每一工程項目在每一個會計期內的進度之外,對勞務成本等各項支出也要計算明確,為具體的資金撥付做準備。在工程建設期內,對不合理的支出項目要及時發現和處理。在人員安排上,可以實行“班長派工”制,上崗人數以及具體的用工安排由班長負責,以合理控制勞務成本。
(四)合理配置企業資源適當控制經營規模
施工企業的建筑工程正式投入建設之后,要依據“施工組織標書”,爭取實現每一項資源的最大效用。同時,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人工勞動消耗。在市場經濟環境的發展之下,涌現出了各類新技術。對此,施工企業應借鑒先進技術實施工程建設。在有效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改善傳統的落后施工方法,通過創新技術提升施工進度與節約施工成本。同時,在經營規模上,施工企業應進行適當控制。“盈利”是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是,只有當企業的凈利率與行業平均水平相當或超過行業均值時,企業的經營規模才為適當,或者具有擴大潛力。否則,倘若施工企業一味追求較大的企業規模而無視其他,那么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應收款項與壞賬出現的頻率都將逐漸增多。反而企業規模的擴大變相增加了施工企業的經營成本。
作者:喬程單位:青建集團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