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公寓服務質量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校學生公寓是學生休息、學習、生活的場所,他們一天有近一多半的時間要在這里度過。所以公寓一定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給同學們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場所,盡量做到讓學生滿心舒心。一定要給學生們一種親人般的關懷和關心,讓學生們能快樂的在此度過四年大學時光。
關鍵詞:
高校;公寓;服務質量
高校學生公寓是學生休息、學習、生活的場所,他們一天有近一多半的時間要在這里度過。而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優越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提高公寓的服務質量,給予孩子們親人般溫暖的家庭感覺,是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安心穩定的在學校快樂的度過四年大學生活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才能達到此目標呢?這就是我們的職責和努力方向。
提高公寓服務質量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下闡述。
(1)新生:孩子們不遠千里,離開父母、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都要有個適應的過程。既要熟悉周圍的地理位置,又要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所以孩子們剛進入大學,一定或多或少有不適應,有的孩子還特別想家。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如果沒有一個溫暖的地方,學生的情緒很不穩定,將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重大的不良影響。
(2)老生:雖然他們已經熟悉了校園的環境,但是在長期的集體生活中也會因為生病、飲食不可口、與宿舍同學產生矛盾時都會特別想家以及其它的諸多問題等。綜上所述的種種原因,為了能讓學生們更好的完成學業,身心愉快的度過大學四年,所以公寓必須提高服務質量,給學生們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住宿環境,為此應從人文和硬件兩方面采取措施。
1人文方面
所有公寓的工作人員,不論是樓長、助理、值班員,還是衛生員和維修員都要本著“以人為本、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切切實實為學生們辦好每一件事。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想為他們想,急為他們急,把學生的每一件事都辦好,讓同學們感到宿舍就是他們的家。
(1)樓長:作為樓長就是這幢公寓的家長,每天定時不定時的到學生宿舍進行檢查、詢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所關注的問題要涵蓋各方面。①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宣傳公寓文明建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文明習慣,及時了解、反饋學生的精神狀態及思想動態。如:某學院有一學生因為所學專業與當初所報專業不符,到校后就非常抵觸,常常不去上課,在宿舍玩電腦,以至于學生玩的天昏地暗。樓長進宿舍發現這一情況后及時與學院、家長聯系,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積極引導、溝通,最終這個孩子可以正常去上課,完成學業,可以說是拯救了這個孩子。②具體負責本樓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檢查消防設施、消防通道,查看宿舍內有無私拉亂接現象、違章用電、用具,經常進宿舍提醒學生貴重物品妥善保管、外出時關鎖好門窗,以及在樓內進行宣傳,保證學生們的住宿安全。
(2)值班員:由于值班員二十四小時都在樓里,是學生接觸最多的工作人員,所以要求值班員服務態度一定要熱情誠懇,在值好班的同時還要負責處理學生在樓內的各種住宿問題及突發事件,解答問題一定要清楚,對學生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如:值班員要多去宿舍探望,同學們生病時,為生病學生熬一碗熱粥,送去媽媽般的關懷與溫暖,讓學生感到公寓的愛。
(3)維修人員:只要學生宿舍內有報修就要第一時間去處理,并且在維修中要注意自己的服務態度,不能有任何的不耐煩,對學生進行辱罵等行為。對于自己能處理的要盡量處理,不能處理的也要跟學生們說明原因及預計處理時間,讓同學們理解,不要讓同學們產生誤會,覺得我們不為他們著急。
(4)保潔員:一定要及時清理樓道及公共區域的垃圾,時刻保持樓內干凈整潔狀態,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另外保潔員在清掃衛生過程中撿到同學們的物品時,要及時歸還,不要因為一些洗漱用品等跟學生們發生矛盾,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2硬件方面
公寓樓內應配備微波爐、愛心傘、針線包、煎藥鍋、吹風機、五金小工具、自助洗衣機、直飲水、自助售貨機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比如,同學們購買的飯菜涼了,可以到微波爐里熱一下;生病了需要服用中藥的同學,可以拿煎藥鍋進行熬藥;衣服破了,阿姨們可以為同學們縫縫補補;自行車輪胎沒氣了,有免費打氣筒使用等等,這樣就儼然是一個家了,讓孩子們真正感覺到公寓就是我的家。
總之,作為公寓人,我們一定要盡量去滿足同學們的各種要求和需求,因為他們就是一個孩子,我們只有真正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公寓建成一個安全、整潔、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學校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
參考文獻
[1]趙欣.高校學生公寓物業服務質量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2]俞洪峰.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的激勵機制構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7.
[3]吳兆龍,丁曉.服務質量差距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5,(04).
作者:牛春平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