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審計風險評估步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考慮,風險評估程序應當貫穿于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過程,并運用大量的專業判斷識別、計量風險因素,為防止主觀和片面的判斷影響審計結果,要進行討論和研究,形成對被審計單位的總體情況報告,最后制訂總體審計策略。
[關鍵詞]審計風險;程序;了解環境
審計師在審計時應當考慮的風險包括三種,即企業的經營風險,審計風險,特別風險。經營風險是對實現企業目標或執行企業戰略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企業所具有的經營性質、所處行業、外部監管環境、企業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等因素都對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有密切的關系,許多經營風險最終都會造成財務后果,比如經營風險中競爭者開始延長產品保證期,這樣會給企業帶來增加預提保證費用的風險,還有如果原材料發生短缺,就會產生標準成本的損耗率上升,競爭者在市場技術上開始領先,這樣就會造成投資需要增加計提減值準備。審計風險則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概念,它由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它有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組成,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互為反向關系。特別風險是,在審計實務中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即是否是舞弊風險、是否是近期經濟環境、會計處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變化、是不是復雜的交易、是不是重大的關聯方交易、是不是對重大事項存在不確定計量空間,是不是設計異常或超出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交易,由此看到,特別風險與非常規重大交易和判斷事項有關,即金額和性質異常并且不是經常發生的。
在審計實務中對各種風險的評價是風險導向審計的開始,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目的是為了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為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審計師首先要了解被審計單位極其環境(不包括內部控制),這其中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性質,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其次要了解內部控制,這主要了解控制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系統與溝通、控制活動、對控制的監督;第三是對風險評估及其審計計劃的討論,主要是被審計單位面臨的經營風險、財務報表容易發生錯報的領域、錯報的方式、特別是由于舞弊導致重大錯報的可能性,第四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主要包括財務報表層次、認定層次(各類交易、帳戶余額、列報、披露)。
為達到以上目的所要執行的具體審計程序有:
首先,詢問。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內部其他相關人員,詢問的主要問題有新的競爭對手、主要客戶和供應商的流失、新的稅收法規的實施、以及經營目標或戰略的變化、財務狀況和最近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可能影響財務報告的交易和事項、或者目前發生的重大會計處理問題等,審計師還應當考慮詢問內部審計師、采購人員、生產人員、銷售人員等其他人員,并考慮詢問不同級別的員工以獲取對識別重大錯報風險的不同需要,即詢問治理層、有助于審計師了解其針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編制環境;詢問內部審計師有助于審計師了解其針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有效性的情況,以及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是否采取適當的行動;詢問參與生成、處理或記錄復雜或異常交易的員工,有助于審計師評估被審計單位選擇和運用某項會計政策的適當性;詢問內部法律顧問,有助于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有關訴訟、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影響被審計單位的舞弊或涉嫌舞弊、產品保證和售后責任、與業務伙伴的安排、以及合同條款的含義;詢問銷售人員,有助于審計師了解營銷策略及其變化、銷售趨勢或與其客戶的合同安排;詢問營銷或銷售人員,有助于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原材料采購和產品生產等情況等情況。
其次,執行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審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分析程序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審計師實施分析程序有助于發現識別異常的交易或事項,即特別風險,審計師還可以對財務報表的審計產生影響的金額、比率和趨勢進行預測。在實施分析程序時,審計師應當預期可能存在的合理關系,并與被審計單位記錄的金額、依據記錄金額計算的比率或趨勢相比較,如果發現異常或未預期到的關系,審計師應當在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時考慮這些比較結果。新晨
第三,進行觀察和檢查。觀察和檢查程序可以印證對管理層和其他相關人員的詢問結果,并可以提供有關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信息,審計師應當實施下列觀察程序,觀察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如觀察被審計單位人員正從事的生產活動和內部控制活動等;檢查文件、記錄和內部控制手冊,如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章程,與其他單位簽訂的合同、協議、股東大會、董事會議、高級管理層會議的會議記錄,各業務流程操作指引和內部控制手冊,各種會計資料、內部憑證和單據;閱讀由管理層和治理層編制的報告,如閱讀被審計單位年度和中期財務報告、管理層的討論和分析資料、經營計劃和戰略、對重要經營環節和外部因素的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報告,以及其他特殊目的的報告(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這是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及其內部控制時經常使用的程序。通過追蹤某筆交易在業務流程中如何生成、記錄處理和報告,以及相關內部控制如何執行,審計師可以確定被審計單位的交易和內部控制是否與之前通過其他程序所獲的了解一致,并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基于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考慮,風險評估程序應當貫穿于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過程,并運用大量的專業判斷識別、計量風險因素,為防止主觀和片面的判斷影響審計結果,要進行討論和研究,形成對被審計單位的總體情況報告、總結上年的工作情況、被審計單位的環境變化情況、財報的易錯領域、重要審計事項和審計領域、可能發生的重大舞弊和重大錯報風險、重要性水平的設定、最后制訂總體審計策略。
參考文獻:
[1]李曉慧,李爽.審計學實務與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秦榮生.審計學(第六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