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內容不科學在我國,公共管理是一個新興的專業,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在各高校普遍設立。其由于設立時間短、教學經驗缺乏,該專業開設的很多課程和教學內容都是直接從西方引進的。然而,西方國家的公共管理理論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國情和公共管理環境。此外,中國地域廣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低不同,并且各有特色,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定位是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各種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內容應該強調地方特色。并且,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政府和其他公共機構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這就需要公共管理教學內容要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部門改革的需要,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然而,縱覽我國各地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方案,部分高校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非常陳舊并缺乏科學性。過多地引用借鑒西方理論和知識,缺乏中國特色和地方特色,因而不利于公共管理專業學生運用于解決地方公共管理中的各種復雜的實踐問題。如果從學科專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一門學科或專業在設立之初強調通過引入和借鑒建立專業的基本框架是非常必要的,但當一個學科或專業已經建立和發展起來之后,就必須對教學內容、開設課程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
(二)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不足公共管理是一個應用型的學科和專業,它應該以培養公共部門的管理人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共管理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在各地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方案中,表面上都設置一定的實踐環節和創新能力培養環節,但大都存在學分偏低和課程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各高校普遍未能有效地開設出相關課程。在實踐中,更是存在將各種見習、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虛化的情況。以專業實習為例,幾乎全部高校將專業實習放在第7和第8學期,大多數學生都將這個時間用于考研和求職,學校也對這種情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此,實際上這個環節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不到實質性作用。從整個培養環節來看,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理論空泛而不精湛,實踐能力不足,創新思維缺乏。
二、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和體系、教學過程諸要素的組合。在這些要素的組合中,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地位,是其他要素的基礎、依據和指南,教學內容與體系、教學過程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實施和展開。對地方高校而言,培養出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公共管理人才,需要多方努力,首要的就是科學合理地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只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正確,其他的教學要素才能得到合理展開。
(一)揚長避短,形成特色地方高校不同于部屬院校等研究型大學,也不同于高職高專院校。因此,地方院校公共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定位也應該不同。既不能單純培養學術型科研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又不能培養只具備單純技能而不懂理論的技能型人才,而是要培養既有較深厚的公共管理理論知識,熟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又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地方高校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學校辦學優勢,形成自身的建設重點與辦學特色。廣西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高校,學科門類雖然比較齊全,辦學層次也基本上涵蓋專科、本科及研究生,但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原因,所獲支持有限,師資力量和辦學能力較其他重點大學相去甚遠。因此,要以“地方性”為主線,揚長避短,形成特色。
(二)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地方高校培養人才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廣西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高校,主要立足于地方,人才培養以服務廣西尤其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為主。因此,需要從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對人才培養進行規劃定位。廣西是中國與東盟合作交流的前沿和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戰略支點,并將日漸成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中國西南與中南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以及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海上國際大通道,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戰略意義尤其重大。廣西師范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以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熟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具有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外語尤其是東盟國家語言的讀寫和聽說交流能力,了解世界尤其是東南亞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等作為基本的要求。只有達到這樣要求的公共管理人才,才能勝任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才有能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三)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并重如前所述,由于特殊的專業特色,公共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注重理論基礎、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并重的培養思路。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掌握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公共管理理論等現代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又要具備政策分析與研究、社會調查等實踐技能,還要掌握政府等公共機構的日常運作等方面知識,能獨擋一面,處理各種公共事務。此外,在現代社會,經濟、社會以及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公共管理的對象和方法等是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如何立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面向中國—東盟自貿區,培養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兼具、特色與優勢齊備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是項目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課題組一直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地方高校,我們沒有一味照搬重點高校的做法,而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應用為重點,以能力培養為中心,通過人才培養定位,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形成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準確地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高校培養人才必須以滿足社會需要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西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是適應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為廣西尤其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培養高素質的公共管理人員,結合國家提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廣西師范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以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為培養目標。
(二)以實際應用為重點,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從廣西師范學院培養學生的實際來看,其目的主要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學生畢業后主要的出路大體有兩類,一是通過考研繼續深造,二是直接就業,考公務員進入政府部門或者是去企業工作。從多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考研比例非常低,很多人認為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最對口的應該是公務員。事實上,公務員招考直接對應公共管理專業的崗位并不多,直接去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占的比重最大,這部分人對實踐動手能力的需求非常明顯。因此,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取向,讓公共管理專業學生掌握各種實踐技能非常重要。在項目實施前,廣西師范學院公共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普遍側重知識灌輸,理論講授的內容占了很高比例,實操培訓較少,創新思維培養相當缺乏。因此,在保證學生理論素養不降低的同時,要不斷強調增加實操性和創新思維培養課程的內容。構建了“1.5+2.5”和“3+0.5+0.5”的教學模式。所謂“1.5+2.5”模式,即學生前3個學期(1.5)主要修基礎課,構建學生的厚實基礎,強化理論素養,后5個學期(2.5)則通過設置幾個方向,由學生根據興起愛好自主選擇方向修課,課程模塊相當靈活。“3+0.5+0.5”模式則依托廣西獨特的地理位置,通過與東盟各國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學生前面3年在國內學習,1個學期(0.5年)去東盟國家學習,掌握東盟國家的相關知識,1個學期(0.5年)進行畢業實習,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通過教學模式改革,讓學生在基礎課模塊完成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后,在選修課模塊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選擇不同的模塊課程。其一,限選課模塊,設置公共政策分析、管理文秘、地方政府管理、公務員制度、西方公共管理思想史、電子政務、非營利組織管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社會保障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等課程。其二,城市管理模塊,設置城市管理學、城市物業管理、社區管理學、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城市規劃與建設、城市土地管理、城市旅游規劃等課程。其三,勞動與社會保障模塊,設置稅收理論與實踐、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經濟學、經濟法、社會學課程。其四,專業技能模塊,設置越南語、泰語、商務英語、公共關系學、政務禮儀、公文寫作等課程。
(三)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切實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思維培養在現代社會,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對學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共管理是應用型的學科,從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更要強調實踐能力。從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要有理論素養,因為理論素養決定其政策水平高低,但如果實踐技能不強,所有工作都無法順利展開。因此,該專業相對其它專業而言,對實踐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對應屆畢業生來講,無從通過工作實踐來提升實踐技能,只有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獲得經驗。在本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采取措施改變了以往實踐教學課時少、時間安排不盡合理、實踐條件得不到保證等問題。一是加強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改變滿堂灌輸理論的教學方法,強調問題導向,案例教學。斥資購買清華大學開發的《全球案例發現系統》《公共管理案例庫》作為案例教學素材,大力開展案例教學。二是建立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多為學生提供實習和社會實踐機會。努力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可靠的平臺,對學生的實習加強考核和管理,切實改變實習過程流于形式的現狀。通過與欽州港口集團公司建立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有了切實保障。目前,該基地已經獲批為國家級的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對教師利用寒暑假結合所授課程去企業進行實習和帶領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等社會實踐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公共管理課題研究。另外,在第4、5、6學期各安排1周的見習時間,在第7學期安排為期1學期的實習時間,增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三是花大力氣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利用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等經費建設了公共管理實訓室,購買了一批電子政務教學軟件以及公務員考試等軟件,極大地改善了公共管理專業學生校內實習實訓的條件。
作者:尹文嘉王惠琴單位:廣西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廣西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