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政治改革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公共管理是70年代末以來興盛于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新的公共行政理論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來西方規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體指導思想之一。它以現代經濟學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主張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門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競爭機制,重視公共服務的產出,強調文官對社會公眾的響應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導在人員錄用、任期、工資及其他人事行政環節上實行更加靈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念有:
(一)以市場為取向,重塑政府與公眾的關系。這是新公共管理理論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市場遵循價值規律。以市場看待政府運作,則公眾如顧客,政府為廠商。政府行政,應奉行顧客至上準則。政府不再是發號施令的權威官僚機構,而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務行政”。
(二)政府應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要采取授權或分權的方式來調動基層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像法國、美國還注意下放過分集中的中央權力,擴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權。這些都反映了西方行政管理的分權化趨勢。
(三)政府應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則,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新公共管理認為要加強以3E(即Economy經濟,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益)為標準的對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通過評估,對政府部門的業績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四)改造公務員制度,創建新型政府。新公共管理運動主張改造公務員制度。強調,破除文官法中“常任文官無大錯不得辭退免職”的規定,建立臨時雇傭制、合同用人制等;正視行政所具有的濃厚的政治色彩,廢棄公務員價值中立原則,主張對部分高級公務員應實行政治任命,讓他們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正視行政機構和公務員政治功能是有益的,不僅能使公務員盡職盡責地執行政策,還能使他們以主動的精神設計公共政策,發揮政策的社會功能。
二、我國政府體制的現狀
我國目前政府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像政府服務方式陳舊、落后,難以實現優質服務;人員制度不完善,我國的公務員制度在無論在制度層面還是在運行層面均存在嚴重問題;黨領導濫用權力,使黨的行政權大于政府的行政權,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公共服務缺少透明度,對政府服務監督不力等現象。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
(一)加強教育、樹立人本理念,建設積極政府。服務型政府必須克服過去的官本位的陳腐思想,必須要把民眾放在首位,要以人為本。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徹底地轉變他們的觀念,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讓他們充分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做到尊重民眾,尊重每一個人,積極主動地為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提供優質服務,積極主動地推動社會進步。
(二)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建設服務型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論視人本精神為公共管理的靈魂,把公民作為顧客,主張以顧客為導向,提高服務質量。這是對原有政府管理模式的革新。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強調現代政府管理上的人本精神,就是在政府行政管理變革中,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確立以人為本理念,體現人文關懷,更多地為社會和公民提供服務。
(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建設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必須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因此必須建立起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改變以經濟指標作為衡量績效的唯一標準的考核辦法。政府績效考核要注意成本效益分析;要考慮環境社會發展等因素;更要考慮到人民滿意度。
(四)引入企業管理方法,切實提高行政效率。這樣既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員的責任感,使他們樹立效率意識,還可以科學地衡量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公共物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五)培育法治精神,加強法制建設。國家公務員必須嚴格依法行政,任何濫用職權和違反職責的行為必須承擔個人責任。在一定的條件下,國家行政機關也要為其承擔連帶的行政責任。
四、對中國政府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展望
新公共管理理論也有其內在缺陷和局限性,且新公共管理理論主要產生和運用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要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論并結合我國當前國情和發展目標,有針對性地吸收和借鑒新公共管理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才能不斷推進我國行政改革和社會發展。我國2011年十項重點工作,穩定物價總水平位列第一,其他還包括:擴大內需、加強農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科教興國、改善民生、加強文化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反腐敗,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改革模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