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改革融合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競爭愈演愈烈,國家政府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政府規模不斷膨脹,行政效率低下,財政赤字不斷上升,社會福利政策難以為繼。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西方各國相繼進行了政府管理改革運動。這場改革運動被稱為“企業型政府”、“管理主義”、“新公共管理”等。因此,一種新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管理模式即新公共管理應運而生。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價值觀:主張在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門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重塑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從而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和公共服務的質量。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
根據西方行政學者P?格里爾、D?奧斯本和T?蓋布勒等人的論述,新公共管理的創新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變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的角色在傳統的公共管理中,政府只是擔當了收稅和提供服務的角色,而新公共管理則強調政府在行政管理中應該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新公共管理提倡將制定決策和執行決策分離開來,政府只起到掌舵的作用,把公共服務的生產和提供交由市場和社會力量來承擔。這樣一來,可以縮小政府的規模,減少開支,提高管理效率。
2、政府服務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新公共管理”改變了傳統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它指出:政府不再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封閉的官僚機構,而是將社會公眾視為“顧客”,以“顧客滿意”為宗旨的“企業型政府”。企業型政府即建立一種顧客驅動機制,以顧客需求或市場為導向,為公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新公共管理過程中,不再是政府管理人員選擇服務提供者,而是政府管理人員讓公民選擇服務提供者,給公民更多的選擇權,讓公民有機會來評價政府的工作效果。
3、政府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這一管理方式主要是針對政府典型的集權特點。集權結構將政府組織化為許多層級條塊,導致跨層級之間的交流極其困難,面對新情況時,政府機構也不能迅速及時的作出反應。企業界經理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法解決了這一難題。新公共管理受到企業界的啟發,引入了授權或分權管理的方法。這種管理方法有很多優點:使政府機構更具靈活性,對于新情況能迅速做出反應;效率更高等等。
4、政府應吸取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經驗傳統的公共行政排斥私營部門的管理方式,而新公共管理則強調要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如降低成本、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強調成本——效率分析、采用短期勞動合同、開發合作方案、簽訂績效合同、推行服務承諾制、主張全面的貨幣化激勵等等。尤其是主張對高級雇員實行有限任期的契約,而不是傳統的職位保障制。
5、引入競爭機制傳統的公共服務領域是由政府機構壟斷的,這樣使得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服務質量得不到提高。新的公共管理引入了競爭機制以后,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到公共管理活動中來,競爭機制也自然而然地在公共管理活動中產生。競爭的好處很多,如可以提高效率,投入少產出多;迫使政府壟斷組織注重顧客的需求;扼殺壟斷現象等。競爭機制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6、公務員不必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場這是新公共管理與傳統公共管理的明顯不同。傳統的公共管理中,政治和行政是分離的,明確規定公務員不得參與黨派斗爭,不得以黨派偏見影響決策,公務員必須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場。而新公共管理則認為,公務員與政務官員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我們要賦予部門高級公務員政治使命,讓他們也參與到政治決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
二、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結合性分析
新公共管理的思想是在西方社會特定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發展條件下應運而生的,反映了西方公共行政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我國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市場經濟建設起步比較晚,但是近些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程度在中國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我國的行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呢,如何運用市場機制來管理公共事務呢?顯然地,西方國家的“新公共理論”為我國的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借鑒。我認為,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可以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
1、政府部門的角色定位“新公共管理”重新界定了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政府部門是掌舵者,其作用主要是對整個社會的導向和服務提供正確的決策,而具體的“劃槳”職能則讓市場去完成。奧斯本和蓋布勒說:“當家庭、居民點、學校、志愿組織和企業公司健全時,整個社區也會健康發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導這些社會機構和組織健康發展。”
2、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非政府組織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教育、服務、環保、健康等與公民休戚相關的活動。因此,政府部門應放松對非政府組織的嚴格管制,通過健全的引導政策對其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
3、績效管理通過對公共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全過程進行跟蹤監測,設立嚴格的績效標準,并把考核結果直接與職務晉升、薪資福利、獎懲等利益直接掛鉤。公共部門的績效評估主要是從經濟、效率和效益三個方面考慮,內容主要包括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效率和成本收益等。
4、建設彈性人事制度我們應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原則,積極推行合同制,這樣不僅減輕了政府的負擔,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還應完善政府機構的人事立法工作,通過法律手段對人事制度加以規范,杜絕政府官員利用職權吃空餉或是裙帶關系。如要在原有的《公務員暫行條例》基礎上積極推動《公務員法》的出臺,逐步實現公務員競爭激勵機制、廉政勤政保障機制等的法定化和規范化,從而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與發展提供完備的法律依據。
5、在政府管理中,要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中國共產黨政府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但是我國政府中某些個人官僚主義的丑惡現象仍然存在,這極大地損害了中國共產黨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政府機構要以“企業家的精神”塑造政府,公民則是其“顧客”,要求政府以顧客為中心,在角色上實現由“官僚者”向“服務者”的轉變。新型的政府機構管理國家的方式應該由統治走向服務。為實現這一偉大目標,政府機構應不斷滿足公民多元化的服務需求,虛心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促進公平、民主、正義等方面的回應性,從而建立一個高效的責任型政府。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我國政府在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論思想的某些做法時,要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畢竟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共行政管理體制有100多年的歷史,發展得比較完善和成熟,而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育還不夠成熟,法制還不夠健全。因此,對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選擇性的借鑒和吸收,不能完全照搬。
總之,西方國家的“新公共管理”在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方面確有其先進性和優越性,也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我認為,“新公共管理”對于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應當在充分了解中國行政管理改革和西方國家行政管理改革的異同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基本國情,消化和整合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