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才能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前提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西方國家產生有較長的歷史。二戰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生活中的文化、體育、衛生等事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需要大量專門人才加強對相關領域的管理;經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催生了一大批的環境保護機構;作為社會穩定器的社會保險在經濟和社會中的地位也越發重要。所有這些公共事業機構均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有序的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運而生。從它產生的過程來看,其興起是與政府改革,“第三部門”的蓬勃發展、規模擴大以及由此引發的職業化管理需求相適應的。而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轉軌,政府的職能逐步釋放,非營利組織在社會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即所謂的“小政府、大社會”。為適應這一形勢,在一批學者的推動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引入我國。
然而,雖然在經濟體制的改革方面我國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政府職能部門改制卻顯得滯后。政府職能轉變不暢、事業單位改制遲緩,造成我國的事業單位,即國外的非贏利組織發展緩慢,政府和大部分事業單位有直接或間接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在此背景下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顯得有些“超前”。這是當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專業定位模糊,甚至不少地方綜合性高校在專業培養中將之與行政管理專業等同的主要原因。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定位,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目錄規定,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边@一培養目標成為各地方綜合性高校開辦專業的指導思想。從教育部的定位來看,公共事業的管理涉及多個領域,面對的是擔任不同公共職能部門的“事業單位”,培養的是復合型的人才。然而,寬泛的培養口徑導致各高校在安排知識教學及能力培養方面,只能借鑒現有的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經濟管理等專業課程,結果內容繁復,專業性不強,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學習目標不明確,影響了學習的主動性。
對地方綜合性高校而言,在政府職能轉變、事業單位改革相對遲緩的進程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需要在教育部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化并有一定的延伸,培養的人才應具有新公共管理理念與新公共管理能力,承擔事業單位、基層政府和農村基層管理與服務工作。相對而言,基層的公共管理與服務意識相對較弱,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政策亟需完善,待解決的公共問題也更復雜。因此,大量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從事基層公共管理與服務工作既拓寬了就業途徑,也有利于基層公共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開展。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地方綜合性高校應加強其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公共事務處理能力和公共責任感的培養,使其畢業后能從事基層的公共管理與服務,推動和促進中國改革事業的發展。
服務地方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立足點
地方高校具有區域性的特點,地方政府是其主要的投資者和管理者,地方綜合性高校的辦學定位通常為本區域培養人才,為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在當前中央和地方共管、以地方為主的現行高教管理體制下,地方高校為地方服務的特征日益明顯,在招生、就業以及對周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技術支撐和文化動力的輻射作用上越來越大。因此,地方性綜合性高校應以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自己的立足點。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與發展程度不一致,決定了各地區對應用型公共事業管理人才需求的側重點不一致??傮w而言,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第一,以地方需求為導向,根據高校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培養應用型、適應性人才為主,并積極拓展新的發展方向。地方綜合性高校要結合學校所處地區的產業發展規劃、人才需求狀況,結合學校既有的學科優勢及發展潛力,確定本專業發展方向,并與地方有關部門和單位配合,明確未來的人才需求狀況及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規格。在具體實踐中,要以為地方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為已任,如社區管理、城市公共事務管理、農村公共事務管理、應急管理、安全管理等領域的人才。對于地方綜合性高校而言,其一般均具備一定的學科優勢,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長期積累的科研與師資優勢,因此,在選擇專業方向上還可以考慮從專業方向的行業性、層次性設置,培養出真正服務地方的高級專門管理人才。
第二,依托優勢學科,注重專業特色。很多的地方綜合性高校是由一些專業高校發展而來,均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上,應結合地方實際需求和高校自身條件選擇最能突出人才優勢與競爭力的專業特色領域予以重點培養。把專業建設得有特色,與其他開設該專業的重點大學錯峰定位,才能避免高校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上的趨同現象,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學生的就業率上升,并真正服務于地方,才能實現地方與學校合作辦學,實現地方經濟發展與高校辦學實力、辦學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環。
強化實踐教學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和強化,在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以培養應用性、實用型人才為主,實踐技能的培養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設計與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目前地方綜合性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教學環節均非常重視,而實踐教學環節卻普遍比較薄弱。要強化這一內容,就需要在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實踐教學運行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編制實踐教學大綱。由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培養計劃中,應適當減少理論教學比重,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并適當增加實踐型課程。除認識實習、畢業實習以外,在一些核心課程中應適當增加實踐環節,并增設一定的實踐型課程,如SPSS應用、辦公自動化、管理溝通、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社會調查等。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環節落實,應科學合理的編制實踐教學大綱,對實踐教學的內容、目的、時間安排、教學形式和手段、教學設施條件、考核辦法等進行規范。根據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目標,制定每學期的實踐教學計劃,使實踐教學規范有序。
第二,增加實踐教學投入,購置相關設備。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專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與政策傾斜,應大力爭取學校相關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增加對本專業的經費投入,為實踐教學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立公共管理模擬室、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室,并購置電子政務、公共政策分析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教學軟件,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與網絡技術,用模擬、仿真手段進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
第三,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新興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落往往后于專業自身的建設。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上,首先要充分利用學院、系部和專業教師的各種社會關系,選擇合適的實踐教學基地或公共事業組織建立起實踐教學基地;其次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維護與管理,如落實教師責任制、經費保障制、教學檢查評估制等相關機制,并在實踐教學結束以后邀請單位的領導、指導老師和相關人員進行座談,以維系與實踐教學基地的良好的合作關系。
第四,加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良好實踐操作經驗的教師隊伍,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實踐教學師資的建設??蓮囊韵路矫嬷?一是完善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實踐教學的需求。如鼓勵教師參加培訓班、學術研討會等。二是選派部分教師到單位實習或掛職鍛煉,參加管理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三是聘請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外部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兼職指導教師,指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并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結束語
作為一個年輕的學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在社會大環境短期內難以改善的情勢下,地方綜合性高校在其建設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依托所在的辦學地區并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地改革與完善人才培養的模式,才能為專業發展找到出路,為地區輸送高層次的實用型管理人才,實現地區和高校的共生共贏、協同發展。
作者:吳言軍單位: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