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事業管理中政府失靈的原因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決策過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決策失誤。
在公共事業管理中,公共決策通常出現失誤,究其根源,不僅在于自身的復雜性,更在于現有公共決策方式存在不足。其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公共決策大都是選民選出的代表以多數票原則為基礎而表決的,為得到更多的選票,官員盡量滿足選民的要求,而不考慮具體要求是否真正需要,各項要求之間是否重復等,結果使公共產品往往超量供應,造成資源浪費。其二,參與決策的代表由于承擔了影響政策的成本,自然傾向于使政策偏向自己,而忽視大部分其他成員的利益。加之廣大選民對此缺乏有效監督,致使形成的決策出現“公共性”旁漏。其三,由于決策效果的復雜性,大多數選民難以預測其對未來影響,因而只著眼于目前的影響,而不同層次的決策者常常帶有“近視效應”和“短期行為”。
2.經濟人的“理性預期”致使公共決策失效。
即使是正確的公共政策,它能否得以貫徹執行,也要取決于多種因素,如執行機構、人員素質、實施時機、民眾信心、社會環境、思想觀念以及政府的號召力和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等。勿庸置疑,這些都是影響政策成敗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形成一個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故障都會招致政策失效。其中,經濟當事人的理性預期也是導致政策失效的一個突出原因。理性預期就是經濟當事人依據適當的經濟模型,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作出預期,由于政府政策的實施存在時滯問題,即政策從實施到見效有一個過程,這樣有些當事人可能會迅速認識到政府政策的意圖,采取相應的對策把政府政策變動納入自己的經濟計劃,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結果抵消了政策的預期效果,導致政策失效。
3.“叢林法則”不足導致公共部門低效率。
我國公共機構尤其是政府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造成效率低下,耗資巨大,是公共部門突出存在的一種缺陷。與私人企業或機構遵循競爭淘汰規則的生存與發展狀況相比,公共部門的“叢林法則”不足,直接導致公共行政部門工作效率低下,具體表現為:一是政府活動缺乏競爭的壓力。二是政府活動的成本和收入分離,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三是缺乏監督信息。政府工作的復雜性和信息壟斷,使承擔制約、監督職能的官員和部門,無法了解具體的成本情況,無法充分行使監督權,對政府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上述因素將造成政府機構工作的低效率,使政府干預、調控行為滯后,喪失時機,導致政府行為失靈。
4.“尋租行為”致使公共行為扭曲。
政府掌握著對市場進行干預的權力,這種權力能夠為經濟主體帶來巨大的租金即利潤。催生了政府在從事公共權力時的尋租行為。尋租活動排除競爭,造成經濟上的特權,阻礙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扭曲資源配置,可以說它是資源無效配置的一個重要根源。同時尋租把本來可用于生產活動的資源利用在無益于增加社會財富的活動上,是一種資源的巨大浪費。更值得注意的是,尋租活動扭曲了政府行為,如果政府官員接受了來自企業的特殊利益,就會使政府行為出現不公正,出現官員濫用權力的腐敗現象,降低行政運轉速度,甚至危及政權。
二、公共事業管理中政府失靈的防范對策
1.完善憲法規制,提高執行質量。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府機構膨脹、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問題是因為政府行為缺乏有力的約束。政府行為失控的原因在于有關政府行為的規則約束力不夠,這主要是指立法和公共政策的決策規則。任何立法和政策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下做出的,不同的決策規則會帶來不同的立法和政策。避免政府失靈,確保立法和政策公平、有效率,依賴于公平的和有效率的決策規則。避免政府失靈,也要通過決策規則約束官員和立法人員的行為。這種規則是憲法層次的制度。因此,公共選擇學派主張進行憲法改革,從憲法的高度來矯正政府失敗。
2.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治理績效。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質是政府職能的更新問題,主要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由強制性行政干預轉向服務監控,解決職能上的錯位、越位問題。在具體的工作中,應集中于為市場提供基礎條件,確保非扭曲性的市場運作環境,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投資于基本的社會服務與基礎設施,保證市場的有序運行。總之,為了糾正和避免政府失靈,應按照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設計政府職能、政府行政方式、政府組織結構,將“服務”貫穿于政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并且以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來評估政府的績效。
3.引入市場機制,優化公共服務。對于政府行為的低效率,解決的思路是要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加競爭實際上是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由于政府不再直接提供全部公共物品,而是將其中的一部分交由非政府機構來承辦,公共物品的生產權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是經過競爭。具體而言要經過若干機構參與的競標過程,由競爭勝出者承辦公共服務。引入競爭機制有兩個好處,一是可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做到以盡量少的投入,換取盡量多的產出。二是可避免政府包辦帶來的壟斷,而且經過競爭而得到生產權的企業或機構會自覺地注重作為消費者的選民的要求。總之,對于導致政府低效率與低效能而言,大量的競爭將是最有效的解藥。
4.加強廉政建設,遏制權力尋租。市場化環境使得權力尋租行為有了更充分的滋生條件與廣闊的市場,優化公共治理,推進經濟健康發展,使得政府勤政廉政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廉潔高效的政府不僅是提高公共治理質量與效率的前提,而且也是贏得民心,使公共政策獲得普遍認可并吸引廣大民眾參與公共治理的基本條件。治理腐敗必須尋找一種駕馭和控制政治權力的機制,其本質是要控制和制約權力。因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加強各項制度的建設,使其不能謀私;(2)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使其不圖謀私;(3)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使其不便謀私;(4)加強對案件的查處力度,使其不敢謀私。因此,政府必須把反腐敗變成一種不流血的革命,標本兼治,多管齊下,堅決向腐敗開刀,方能重塑廉潔的政府形象。
作者:徐曉磊單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