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改善公共危機預警體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公共危機預警,是指公共危機管理部門根據收集來的信息和數據加以處理,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并向公眾發出警報,以便公眾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減少損失。政府建立高效準確的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可以在公共危機爆發之前,及時發現潛在威脅,最大限度降低危機給社會公眾帶來的損失。
一、我國政府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現狀
目前,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初步建立,其主要分為機構組織系統、信息監測系統和資源保障系統。
(一)機構組織系統國務院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由國務院直接處理的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并在國家層面設立了四個專項機構,即國家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國家減災中心。通過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進行各方統籌協調,對上述機構組織實行一體化運作,以確保國家層面綜合協調應對公共危機的作用能得以充分發揮。地方上,主要是各地成立的防災減災中心和應急管理委員會。
(二)信息監測系統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由地面氣象站、高空探測站和新一代雷達天氣雷達組成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由國家數字地震臺網,省級區域數字遙測地震臺網和地殼運動觀測網絡組成的地震災害預警系統;由監測海洋活動的海洋站和水文氣象站組成的海洋災害預警系統。
(三)資源保障系統我國緊急救援的物資儲備體系也已開始建立,在沈陽、哈爾濱、天津、鄭州、合肥、武漢、長沙、南寧、成都、西安共10個城市建立了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點,并在一些多災、易災地區也建立了地方性的物資儲備倉庫,以救災倉庫為依托的資源保障網絡基本形成。
二、我國政府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國現在的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對于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社會突發事件的及時處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挽救了大量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但是在構建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相關問題,亟待完善和解決。
(一)缺少常設的組織機構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建立獨立的、常設的、綜合的公共危機預警組織機構,只是采用了分類別、分區域的分散型組織管理模式。這樣極容易導致各級組織機構之間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缺乏統一有效的溝通,導致公共危機預警信息傳遞和的延誤與滯后。特別是在地方層面,當潛在的綜合性公共危機被提前發現,很難在第一時間聯合各個部門、整合各方資源提前應對危機。
(二)缺乏統一協調的信息監測系統我國危機預警信息監測系統仍有待完善,不同部門、地區間的信息監測機構,缺少高效快速、綜合協調的統一監測機制。很多信息分散于各省、市、縣,各地區間還有沒有建立起綜合性網絡化信息系統和信息共享制度,并且由于信息收集、加工、監測機構類型不同,導致各地區不同類別的監測信息更加難以順暢溝通,嚴重影響了危機監控信息的傳遞,從而耽誤了做出決策的最佳時機。
(三)預警資源保障系統尚不完善我國目前預警物資的保障機制還不是很完善,主要表現在物資保障意識淡薄、專項經費缺乏、儲備物品的種類和數目有限、物資儲備點少且分布不均衡等突出問題。目前,我國地方物質儲備主要由各地民政部門代為管理,大部分儲備倉庫都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這些突出的問題要求我們立足我國國情,著眼危機預警需要,建立較為完備的公共危機預警資源保障系統。
三、完善我國政府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建議
我國政府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缺失不僅容易導致危機事件爆發后迅速擴大化,更會因為處理不及時,損害政府的社會形象,從而逐步降低了政府的社會公信力,因此,我國政府部門應加緊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工作。
(一)建立常規預警組織機構,明確各級組織的職責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公共危機組織機構,設有專門的、常設的危機預警機構。因此根據其先進經驗,我們可以在中央層面上建立以國家主席為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國家安全策略,負責協調各有關部門統一行動,處理與國際有關的危機事件。在地方層面上也要設立常設的危機管理機構,比如以中央領導機構為核心的中央、省、市、縣的地方公共危機管理委員會,形成一個從中央到地方、上下協調的公共危機管理組織網絡。整合各方預警資源,團結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普通群眾等社會力量,增強組織的綜合預警協調能力。
(二)建立全國性信息監測系統和綜合信息數據庫整合現有各類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信息監測系統,完善各省、市、縣地區信息監測站點的建立工作,通過計算機數據庫等工具,完成基礎性綜合信息數據庫的構建。全國性信息監測系統包括信息收集處理中心、風險評估中心和動態監測中心三個組成部門。綜合信息數據庫作為全國性信息監測系統的基礎支撐應首先提上議事日程,數據庫的建立可以有效達到各部門資源共享,積極聯動的作用,而信息監測系統也能從數據庫中查找到過往有價值的信息數據,為科學、全面、系統的提供危機預測提供有利幫助。
(三)完善預警物資保障制度公共危機管理部門應加強物資儲備意識,保證在緊急情況下有充足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供應。政府應設立防范公共危機的專項基金,并把其納入到政府財政預算體系之中,應根據不同危機的類型,增加儲備物資的種類和數目,在儲備地點的選擇和物資生產、運輸、調配等環節要進行統一管理,科學儲備物資。同時,由最近幾年我國發生的各類公共危機事件所需的物資來看,光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應鼓勵非政府組織、營利性組織積極加入到預警物資保障制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