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危機中職能的轉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種公共危機事件頻繁發生,對我國政府的各種能力提出了考驗。這些問題不但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且對社會的穩定及和諧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同時也使得公眾對政府的期望增加。政府作為處理公共危機的主體,其承擔著治療、預防危機事件的責任。
1.公共危機中政府治療職能與預防職能的界定
長期以來,公共危機事件一直是困擾我們的社會焦點問題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障礙之一。如何預防和處理公共危機事件,成為了對政府能力的重要考驗。對危機的管理,有事發前的預防職能,事發后的治療職能,所謂政府的治療職能,是指在問題出現之后,政府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問題,盡量使事件危害和負面影響最小化。政府治療職能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造成了損失慘重、負面影響巨大的后果。危機發生后如果得不到善治,可能會打破社會原有的平衡,影響政府的公共形象,反之,如果危機發生后得到善治,那么政府會獲得更高的社會公信力和支持度。政府的公共危機管理是在事件發生后,處理問題,以使損失減少到最低,但是這也不能回避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政府的治療職能著重強調的是事后的處理與總結,盡量減少損失,但是這不能有效避免問題的產生。在我國,每年會有很多人在各種安全事故,自然災害等公共安全問題中失去財產甚至生命。而實際上,在危機管理過程中,預防才是重中之重[2]。所謂危機預防,就是指在危機還沒發生的時候,就將其發生的概率縮減到零,進而真正將損失減到最低。我們為此應大力提倡危機預防為主,危機治療為輔的危機管理模式,政府要盡量提高社會對公共危機的認識和預警能力。
2.公共危機事件中政府治療職能不足的具體表現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政府也不得不面對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如何適應日新月異的復雜社會,進行政府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成為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公共危機管理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缺少對公共危機事件的預防教育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的確我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我們必須看到,由于政府把經濟目標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政府部門政績的標準,從而忽視了對危機預防的教育。從而導致危機問題發生時,我們缺乏足夠的準備,錯失最佳救援時機,造成不可估量、無法挽回的損失。
2.2公眾缺少公共危機意識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人們認為自己會一直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去,任何危機也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因而不會對可能到來的危機做任何準備。在生活中,政府對普通民眾的危機預防教育沒有提到議程中。因此在危機發生后政府只好做善后工作,雖然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是這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2.3公共危機預防機制不健全由于公共危機的頻繁發生,我們迫切要求政府要更加重視公共危機預防機制的建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雖然我國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預防機制還不健全。危機爆發后,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往往是某一個或某些部門組成指揮中心,事件發生后根據情況進行指揮,這樣可能會導致延誤救援的最佳時期。
3.政府預防職能對治療職能的作用分析我國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方面應當將重心放在事前控制上,著重強化自身的預防功能。在公共危機治理方面,著重強調危機預防存在以下理由:
3.1防止危機發生或減少危機發生的頻數進入新世紀,公共危機不斷的發生,給人類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這也說明了人類對危機的認識和防范存在嚴重不足,應對危機的有效機制存在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問題,同時這也給人類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我們所看到的是,當危機爆發時人類措手不及,被動應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損失。所以我們要對危機事件進行分析,對其可能發生做出相應的準備,以便阻止危機的發生。
3.2減少危機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在溫州動車事故中,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經濟損失達1937萬元。可見,一次危機的發生造成的損失是人類無法想象到的。在預防階段,做到充足的準備阻斷危機發生或減輕危機發生后造成的損失,對于人們來說就是最大回報。這樣由于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當危機發生時會立即啟動救援方案,這樣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效率,減少了財務的損失,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可見,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公共危機的事前預防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可以避免的公共危機事件,在預防階段就可以直接阻斷其發生,而對于那些不能避免的危機則是減輕其發生后造成的損失。
4.完善政府在公共危機中職能作用的路徑選擇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電視、報紙等等媒體來了解各種危機的發生,其實危機事件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們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因此,加強對危機事件預防階段的管理,是關系人民群眾最大的切身利益。在預防階段我們力圖要做到:
4.1普及危機事前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生存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危機事前教育。我們要開展全面的危機事前教育,讓民眾了解各種災難發生發展的過程,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安全系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危機事件發生,民眾就可以通過自救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我們要大力普及危機事前教育,例如,在中、小學開設教育課程,在政府網站上普及危機知識等等。通過教育,讓群眾對危機有更多的了解,遇到危機時就不會造成慌亂。
4.2培養公眾的危機意識危機事件可能隨時發生,因此在對危機管理時,政府必須對人民進行危機意識的培養。在我國,人們普遍缺乏危機意識,對危機事件不了解,其實危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生危機時卻不知道該怎么做,因此我們有必要培養社會大眾的危機意識。
4.3建立完整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從以往對危機管理的角度及重大突發事件的研究來看,危機從潛伏到發生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如果在危機潛伏時期就能識別危機,就會對其是否發生、產生危害的大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危機都可以在事先得到預防,但至少可以降低危機發生后帶來的損失或制定危機應對預案。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可以使人們形成統一的認識,真正的實現預防的作用。
4.4完善法律法規擁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是在危機預防階段實現危機預防作用的保障,是在危機發生后問題得到迅速解決的重要條件。通過法律來完善危機發生的整個管理過程,如緊急行政措施,應急處理方案等等,這樣在危機事件的處理中,各種應對措施就會及時有效,權責分明,井然有序。